标题 | 解读艺术家手稿 |
范文 | 张千千 摘要:人类的文化发展至今,无论艺术家是前卫还是保守,边缘还是主流,观念还是古典,其手稿的存在越来越受到强调和重视。对此,人们展开思考,为何以前很平实的东西现在会如此被看重?本文从最初手稿的出现开始,试图在美术史中寻找手稿的影子,来简单的列举几位艺术家。人们会看到艺术家所处时代、生活环境背景,手稿对于他们也有着不同的功用,从中去体验艺术家当下手稿的意思、情绪、幻想、心灵、美感的呈现,如果开始理解手稿的重要性的同时,可以让艺术家轻松、自然、极其天赋的表达,艺术家手稿会在那一刻呈现出师法自然的美感兴趣,在创作中能够起到艺术的审美功能。 关键词:手稿;形式语言;未建成;装置艺术 中图分类号:JO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024-02 一、引言 手稿,意为作者亲手书写在纸张,布帛或竹简之上的原稿。在艺术中,当一副作品可以完全被肯定出自作者之手时,便以此称之。手稿的范围很是宽泛,可以是创作之前的草稿过为此设计的构图、绘画方式等,也许你会想用到文字去描述,不单是素描、速写一类的刻画方式,也可以是对生活对自然一种单纯的表达,所以相信在人类情感出现之初,便有了手稿的萌芽。 正因为出发点的差异,手稿保有着它的随意性。经常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思路,就连艺术家人本偶然回味时,也不尽感慨不己,这使得手稿对于艺术家及其观赏者都显得弥足珍贵。 在商品、金钱、包装充斥着的当代社会,手稿的意义就更值得重视和反思。矶崎新先生曾说:“未建成由于没有实现,所以并未受到物质世界污染,对它永远可以任意解释”。这句话用来形容手稿与艺术成品间的关系再准确不过。手稿是艺术家来自心灵的探访,充溢着作者的情感,那是一种需要得到重视和保护的初始审美活动,对创作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我们大致可以从时期、形态、美术史意义这三个大方向进行考量。 二、手稿的出现 原始时期的洞窟壁画。例如: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旧石器时代)、拉文特岩画(中石器时代)等。多以描绘野牛、驯鹿、野马以及人类的生活为主。虽颜色单一,但气势恢宏、刻画细腻,显示了人类初期的单纯直接的情感。于此,手稿便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三、手稿是自然、是生活 羊皮纸,作为最早的一种载体,保留住了大量的文化艺术珍品。进入中世纪的欧洲,羊皮书也大大地帮助了基督教的传播,直至纸张的出现。这时的手稿大多是起到一种记录的作用。大多绘画持用了一种先定题目,收集资料,勾画草图,最后修整成画的顺序进行着。说到中世纪,就不得不说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画作生动且优雅,其唯美的任务并非一蹴而就的。《圣母之爱》中圣母怀抱圣约翰的动作就是从拉斐尔的生活中提炼而来。 某天,他散步到邻边的酒作坊,一位年轻的母亲怀里依偎着刚满周岁的孩子坐在大橡树下,这情景美极了。拉斐尔顺手拿起陶瓦作为炭条,以酒桶盖作为画板即兴购下了草图,待回去后再加以整理。可寻的关于《圣母之爱》的手稿非常之多,拉斐尔在这里的手稿更像速写,起到一种记录的作用。他不断的调整动作和神态,使得画作自然和谐,值得推敲。 列奥纳多·达芬奇,作为整个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其手稿存世量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无不令人惊叹。 其中不乏人物的速写,对自然的分析,科学的理解,还有许多发明与猜想。曾看过一部关于达芬奇的电影,其中重现他观察自然的片段很值得学习。达芬奇深入的观察自然,从中寻找规律,到底白鸽的翅膀怎样转动呢?岩石断层怎样生长呢?雨水气流怎样交替呢?等等。 达芬奇对于洪水的素描十分有趣,像极了灾难电影《2012》的场景。也有证据现实,达芬奇也曾预言过末日。从他的手稿中不难看出,达芬奇对于建筑、水利工程、军事技术、机械制造、医学、哲学等都很有研究,他的手稿不再是为了创作而搜集的资料,反而更像洞窟壁画的那种对自然的崇敬本我的抒發。这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中最珍贵的一页。 石涛,清初“四僧”之一,与八大山人同位明代宗室,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入清之后,他们出家为僧,选择云游四海,激情于自然,在作品中宣泄情感、托物言志。《搜尽奇峰打草稿》、《牡丹竹石图》、《泼墨山水卷》等都是源于生活与自然,都是作者对水墨画的尝试。 四、手稿是对形式语言的探索 什么是形式语言?字面上的解释为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句子或符号串的有限或无限集合。在绘画中是指高度抽象化的表现物体,体现物体本质的结构关系,这是需要推导和演绎的。 马蒂斯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草稿十分重视构图和线条,相较于任务的具体造型,斟酌每一根线的节奏韵律似乎更能带给他快乐。 说道有关线的手稿就不得不提到奥古斯特·罗丹,这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实主义雕塑家,通过反复寻找、互相叠压的线条,加以淡淡的色彩作为草稿,营造了一个个活脱鲜明的雕塑形象。 线作为一种强大的形式符号,或可客观记录眼前的事物,或可主观表明或引出艺术家的意图、概念和思想情感。 毕加索对于形式语言的探索从未停歇,像蓝色时期,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每一时期的手稿都大相径庭。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想必是立体主义了,毕加索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将拆散的结构随心所欲的组合,看似简单的集合图形加入色彩后,仿佛有了表情。直到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希望从毕加索的画作中得到提示,找寻自我的形式语言。 五、手稿是设计方案,是草图 这一部分的手稿可谓是包罗万象,小到一张海报,大到一个城市的规划或是航天飞行器的设计。下面将列举几个关于建筑和装置艺术的例子。 “未建成”这一概念由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在2001年东京个人建筑展上提出,他认为“建筑历史学家们也参与了这场运动,历史性的技术旺旺是对事物的纯粹的发生情况忠实地嫁衣记录,因此现代建筑所留下的资料中大多是未建成作品,也很容易理解。如果说建成的建筑构成了‘建筑史,那么未建成的建筑就可以称作‘反建筑史了吧。”而“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这里的手稿有着先行者的思考轨迹,这些未被商品化社会污染的先锋意识,充分体现着建筑艺术家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建筑师们不会因不能完成建筑实体本身而放弃作为一个艺术家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与梦想。 装置,其字面意思似乎是指一种机械的结构,或是表达一种步骤像装载安装。当艺术家们不再满足于画布和雕塑带来的冲击力,装置艺术便诞生了。其优点在于能够给观赏者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有时观赏者本身便是“装置”的一部分。 装置艺术手稿虽和传统绘画手稿同样展示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过程与思考轨迹,但由于很多装置艺术品不会被永久保存,其手稿显得更为珍贵。关于装置的每一个接点都要经过反复计算,以至这里多数的手稿更近似草图。 徐冰,国际最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艺术项目《烟草计划》有两个历史背景:(1)美国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2)美国烟草业在中国的扩张及后果。通过徐冰的思考与实验,引出人们种种关于文化和历史的记忆。 这里的草图看起来会非常有趣,如:徐冰为开幕式设计的一件作品,“火柴花”。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把所需材料,质感与花盆大小比例,花枝权的形态,注意事项等都标记在图纸上。即使没有看到完成品,光是通过对草图的联想,就很值得现代人去思考了。 2008年奥运会震撼的开幕烟火,出自艺术家蔡国强,他用祖先发明的火药作为媒介,炸开了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的大门。蔡国强作画的步骤很单纯:圈定方案,摆放火药,点燃定点,引发由小到大一连串的爆炸。爆炸所留下的痕迹,自然而然形成了画作。这种带有随机性质的作画方式,不禁让人想起传统水墨画。蔡国强将西方现代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让我们确实的感受到现代的文化共享,让世界关注中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六、手稿是学习过程,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如果我想表达的主题有其他的表现方法,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采纳它们。”——毕加索 首先,手稿是学习的过程。通过研习手稿,感受艺术家的意图、视角、观察方法,学习艺术家的绘画方式、形式语言、构图和材料等。手稿同样帮助我们加深理解艺术家完成的作品。 其次,手稿是自我找寻的过程。进入21世纪,市面上能买到几乎所有你想尝试的材料,相机能协助你收集资料,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资料库,都在帮助艺术家更好的思考。生活、自然、时事、梦境都将是创作的素材。在形形色色手稿中碰撞激情,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