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范文

    刘瑞雪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2-2020.1,本院一共收治78例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给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等待时间、转诊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神经功能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中应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可帮助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急诊护理;脑梗死;介入溶栓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缺血性脑卒中,该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非常高。为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临床在多方面展开了研究[1]。有研究[2]指出,强化脑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急诊时间,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介入溶栓成功率。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2-2020.1收治的78例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常规护理、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2-2020.1,本院一共收治78例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39例。实验组男女患者各有21例、18例;年龄范围在47-77岁,中位值(62.06±5.42)岁;发病时间在2-5h,中位值(3.5±1.0)h。对照组男女患者各有20例、19例;年龄范围在47-78岁,中位值(62.61±5.45)岁;发病时间在2-4.6h,中位值(3.3±1.0)h。纳入标准:患者均满足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均进行介入溶栓治疗;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脑肿瘤患者。对比两组数据,(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给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根据急诊治疗所需要的时间、脑梗死患者的实际情况,将患者所需的各项护理干预纳入护理流程,并将护理流程制成护理路径表。要求每位急诊护士能够按照路径表办事,并在急诊科开展责任制,保证各项护理项目一一落实。(2)入院前护理: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护士需详细了解患者所在地址,迅速安排出车,期间不挂断电话,了解患者的详细症状,初步判定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病症,准确相应的急救药物,前往患者所在地。在确定患者是脑梗死患者后,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将患者送往医院治疗。(2)入院后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安排并辅助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介入溶栓治疗禁忌症,若患者无禁忌症,即刻为患者开展溶栓治疗。护士需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路,及时输注各项补液,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有异常,立刻处理。比如对血压升高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溶栓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呼吸、瞳孔、脉搏等情况(5min一次),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将患者送往病房。在结束手术后,若患者病情稳定,则将患者转入普通病房,保证患者呼吸顺畅,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术后次日,对患者开展卫生、饮食等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术后3-5天,停止心电图监护、吸氧治疗,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若患者病情允许,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术后6-15天,结合患者病情,决定患者是否拔管,嘱咐患者坚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身体恢复。

    1.3 觀察指标

    (1)时间指标:手术等待时间、转诊时间以及住院天数。

    (2)神经功能:采用NESSS中枢损伤严重程度量表[3]与NIHSS脑卒中量表[4]在患者干预前、干预后评估,评分结果与患者的神经功能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时间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手术等待时间、转诊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2.2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神经功能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3 讨论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可以针对患者疾病类型、疾病发病特点、临床治疗特点进行的护理方案。这种护理方案可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将护理流程记入表格中,要求护士按表办事,可保证护士工作量的同时,还可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护士可通过表格确定是否为患者提供相应服务,可保证临床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与有效性。再者,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急诊特性,可有效缩短急诊时间,可促使脑梗死入院后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命保障[5]。

    由上可知,在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中应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权红静.探究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2):79,85.

    [2] 刘玉环.探究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临床研究,2018,26(12):185-186.

    [3] 潘雅娟,吕建萌,张国梅, 等.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6):2077-2079.

    [4] 汤娜.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0):144-146.

    [5] 杨冬花.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早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4):3393-339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