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学情为起点,以语文素养为归宿 |
范文 | 陆向花 摘要:新课标对于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语文素养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以高中学生的学情为起点,通过尊重学生的学情差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热情以及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等方式,有效提高学的语文知识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育;学情;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258-01 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让课堂教学回归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新审视高中语文的教学育人目标,据此确立高中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鉴于此,要以学情为起点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具体来说,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对目前语文学情的分析 1.从学生的学习方法角度分析。当前的语文教学已经尽力兼顾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优秀经典文献的选读,前沿科学技术的介绍,这些都出现在屡次改革更新的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虽然慕课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已经被普及,但是有部分老师在上课时仍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会以自我为中心,而不能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反之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会设计与学生互动的环节,用饱含热情的交流感染并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的核心素养其实正是未来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其中交际、审美和文化三个方面的素养可以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与生活的连接最为紧密。语文的学习方法不是死板的,固定的,它是一个讲究积累和运用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进行观察和发现。 2.从学生的学习习惯角度分析。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一直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虽然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但是有些学生仍然未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课前的预习只是浅尝辄止,不能在课堂学习中发挥效果,课外的阅读也不能坚持,以学习紧张和没有时间为由拖延。但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是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于运用。正如某些诗词,其存在的目的不是让你记住它,而是理解作者想要从中表达的意思,并且对其加以融会贯通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学习语文必须要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应用。 3.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角度分析。大多數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因为他们觉得语文比较简单,因此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数学和英语方面,忽视了语文学科素养中的精神陶冶和文化感染等方面的功能。学想要学好语文并不容易,需要学生们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同时,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一个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学科,还是一个不断收获学习和快乐的过程。调动学习的兴趣,远离简单的重复和过分的强化,老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善于发现生活之中的美,并且激发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二、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提高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想要提高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激情就应该使学生们充分的认识到语文的魅力。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语文本体的知识系统包含着文字学、词汇学和文艺学等数个门类。它的训练和教育系统除了巩固语文基础,还在技术与工程方面进行初步的训练。语文不只是有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也有我们一直追求的诗和远方。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一切的美景对其赞叹都是语言知识的运用。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户外的活动,组织学生们去踏青之类,让学生们真正的去走进生活,自己去亲身的感受,对于建立起他们对于语文的热情意义重大。 2.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未来获取知识和资讯的主要渠道,一本好的著作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并看清世界。学生在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中会面临各种问题,阅读是帮助他们审视人生并解答疑惑的有效方法。具体到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分析一篇文章的体裁、篇章结构、主题、风格、人物等内容,有助于提高阅读的质量和归纳总结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帮助他们仔细研读材料,让优秀的作品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完成性格的塑造。 3.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对文字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个总称,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对于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和考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显要的帮助。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较为轻松的应对写作类的题目,并学会把个人的思想观点正确输出并交流,在面对与他人交流的情况是也不会羞于表达,能够增加学生们说话时的自信心。 三、结语 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各学科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语文,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将其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之中。教学中要研究学情,加强语文学习中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