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老年性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
范文 | 温虹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糖尿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技巧。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我院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和探讨,总结方法和经验。结果:在恰当的护理下,多数老年患者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在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细心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恰当的护理下,让患者配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优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病患;护理 ;体会 糖尿病作为至今未能被医学完全攻克的一个终身性疾病,在临床上老年性糖尿病患者是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病患较其他年龄层的患者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这跟一些生活习惯和对病情的控制都是分不开的。很多老年患者存在饮食不节、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不按时、心里抗拒而不配合治疗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了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从而使糖尿病不能得到控制而进一步发展,最终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所以,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如何让患者配合治疗,并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是护理方面必须注意并且需要妥善处理的。在这里总结我院近年来对所管理的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的体会,与同仁讨论。 1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摘取我院近年来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共50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60~78岁之间。患者均伴有一样或多样不同的其他病症,其中高血压30例,冠心病10例,右心衰1例,老慢支5例。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往往因病程长,用药多而出现忧虑、抑郁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有时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故护理人员要理解、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谈,多讲解一些治疗效果好,患者配合好的事例。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告诉患者和家属,使他们知道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终身治疗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也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长寿。只要有信心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就能延缓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2.2 饮食护理 多数老年患者摄入肉、鱼、蛋、食油较多,从而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故应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和铁,增加磷的摄人,其可提高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总热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少食松花蛋黄、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油等。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记录每天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小时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变情况,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需要注意的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重要的基础治疗,应严格和长期执行。 2.3 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对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应要求患者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定时、定量。一般每日坚持半小时左右,可酌情延长至1小时。运动时间宜在餐后1小时,可达到较好的降糖效果。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但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时手边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以预防或减轻低血糖症状。 2.4 药物指导及护理 降糖药: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数为Ⅱ型糖尿病,常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经饮食控制无效的肥胖患者及饮食控制加磺脲类降糖药未能控制血糖的非肥胖患者,可选用双胍类药物治疗。胰岛素:胰岛素不能冷冻,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不宜<2℃或.>30℃)及剧烈晃动,注射前1小时自冰箱内取出。普通胰岛素于餐前30分钟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小时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以免长效混入短效内影响普通胰岛素的速效作用。注射部位应选皮肤松软处,如上臂外侧、臀部、大腿前及外侧、腰部、腹部,且要按顺序轮流选择,每次注射要离开上次注射处至少3厘米,重復注射部位要间隔8周以上,以防止皮下组织萎缩或增生、皮下硬结、局部红肿等反应,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给患者讲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并讲解胰岛素和各种降糖药的药理作用、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一般要求每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2.5 皮肤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及血液内含糖量较正常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人低,且白细胞杀菌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天以温水洗脚,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2.6 一般护理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洁,尤其是口腔黏膜、皮肤、会阴部的清洁。少去公共场所,戒烟酒,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消化道感染。指导患者学会尿糖定性测定,有便携式血糖测定仪者向患者说明并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同时让患者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的结果意义。 3 结果 以上50例患者中,48例患者均能很好的控制血糖含量,将空腹血糖控制在正常值以内。其余1例患者出现治疗中途其他病症发作导致患者死亡。1例患者出现轻度视网膜病变,在纠正治疗后能较好的抑制病情发展。 4 讨论 在对以上病例的分析中发现,良好的治疗效果是和患者的配合分不开的,只有患者能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而在患者配合度方面,护理工作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