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视听语言教学改革思考
范文

    范长坡

    摘 ? 要:“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使人‘接受、‘适应已有的,而在于为‘改造、‘超越的目的而善于利用已有的一切”。课程内容应是根据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培养目标、专业特点、课时多少、学生的的年龄特征、实际的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那些符合教学需要的、基本的、重要的、必需的基础为内容。并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教学改革;视听语言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210-02

    随着社会对于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强,“视听语言”教学理念亟待更新,“视听语言”课程设计有待深化及进一步改革。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课程组就“视听语言”教学改什么、怎么改形成一轮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及创新教育的目标设计。该课程是艺术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认识规律是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往往极为深刻。因此,视听语言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对某些视听理论的要领认识的正确与否,就不仅是关于“视听语言”本身一门课的问题,搞不好往往影响对其它素质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所以把“视听语言”课程教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大学素质教育课程“视听语言”教学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它是社会发展中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贯通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一座桥梁,该课的教学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形而下”过程,它更是这个“形而下”的载体上的“形而上”的东西。如果说,艺术是“器”,即“形而下”,那么,对于学生所要掌握的就是在学习中还要超越知识,学习在知识这个“形而下”的载体上的“形而上”的东西,并努力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并自由驰骋影像与声音的关系,这就是“道”,即“形而上”。最终由器达到,“大道不器”,并使我们的学生获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视听语言》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对策研究传统的“视听语言”是将重点放在影像与声音之比较研究,也涉及音乐及绘画,但是对其他学科诸如文学、传播学等却缺乏深入系统的钻研。它的内容主要包括:视听媒介、新兴的纪录媒介、视听语言、20 世纪的语言、作为语言的摄影机、影像空间与构成、声音等等。然而,正是在“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研究过程中,逐渐领悟到,只有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道路,把“视听语言”放在世界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置于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脉络之中,才能看清视听语言的位置和特点。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上把握尺度,强调针对性,坚持“理论够用、重在应用”的方针,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学上应有所体现突出“新”该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外,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影像与声音之窗了解视听语言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影像与声音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

    历史和事物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开放性,流动性、灵活性与竞争性对高校进行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课程组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手段、课件以及考试的模式等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补充和修正,使该课越来越贴近素质发展的需要。并在教学实践中打破原有的旧框框,尝试着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将“视听语言”课程置身于文化群落以及声画景别中来创造一个重审美更重创美的可持续发展的基于素质教育的该课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宏观上,打破单一的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系统的工程来研究,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宏观上,结合大学的特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形成了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培养体系,实现了以科研促进教学。微观上,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体系。

    并做到“三个一”,一个知识点,一个或多个能解释知识点的实例,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思考练习题。

    一、了解影像与声音实验的基础性和理论指导的重要性

    这是该课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它的魅力之所在。以第一章为例,笔者以影像与声音为切入点,探索影像与声音的起源、演变、属性及分类,这样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紧扣学习目标的信息,学生们对此有着本能的素质教育的敏感,所以学习劲头很足,因为讲授的很专业化。之前,学生以为就是简单的看与听,这是因为电影声音技术是人的听觉器官的外在延伸,它在模仿着人类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感知与认知方式,是人的理念的感性显现。

    二、讲得“精”

    该课在引导学生从视听上注意影像与声音,不急于让学生用文学性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感受,而是引导学生对影像与声音主题教材的发展,关注影像本身随着情绪的发展而产生的。人的视听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活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所以,通过这种视听来指引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另一种边缘文学——视听语言。通过32 学时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视听教材,面向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影像与声音,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但如果认为这一门艺术课程对学生自然而然地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却是错误的,其原因在于通向艺术殿堂的大门,并不是自然敞开的,它需要有打开大门的人与其有效有引导方法,这“人”,就是我们每个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这方法——就是视听语言课堂上的审美教学艺术。

    三、全面讲授音画关系

    前三章是影像与声音概论的开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以后各章是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也是应用的部分,学生也较为重视。所以前三章讲好了,声音和画面部分一般不会出大问题。但是,这一章是全书的基础。音响作品通过分析展开的,所以这一章也是对前三章的复习、总结和提高,也是为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一章打基础,是全书的重点之所在。声音和画面的关系要层层抓回顾,抓一题多解,抓举一反三。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素质。这是每位老师都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年来,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索、探讨与实践,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这正如康德所说:“精神啊精神,弥漫在所有的时间,跨越无限的时间,凌架于各种抗衡的极限;你从混沌之中建立了壮丽的秩序。你停立在大千世界的天宇面前,凝视着在我们头顶上和脚下周而复始的体系”。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一个是教人“学会”,另一个是使人“会学”。一个教学活动,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要使受教育者“会学”和“发现真理”,就势必像鲁迅说的那样,让受教育者“自己思索、自己作主”,“自己思考、自己观察”。只要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就可能有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抽象概括地讲,视听语言是一种运用视听学元素,经艺术家或创作者根据自己思想(或情绪)和审美习惯来进行组织,用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看法的一种表达工具。首先,“视听语言”是一种表达工具,但与一般语言有显著区别,即其表达形式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没有绝对的规律及规则。其次,“视听语言”由于其视听觉上的审美需要,具有突出的艺术性特点。最后,“视听语言”本身的艺术性特点,决定了它与通常意义上评议的很大不同,即通过理性的组织,借助可听,可见的因素,去把创作者对世界的更改认识还原为一个世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更改与非理性的纽带桥梁。

    四、结语

    课程体系的完善,为“视听语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建该课程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视听语言”是指利用图形化的符号和声音为载体,通过光波和声波作用于人的感观,感受者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经历和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对此光波与声波信息进行解析,并基于人脑思维的活动,心理作用等进行再次的加工与处理,从而最终形成的感性的艺术性的知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