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当代影像实录的方法与框架 |
范文 | 李科 (长江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摘 要:影像实录与研究中的方法与框架是一份纪实摄影的考察清单和拍摄指南,就像文章中的提纲与结构一样,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整体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统一。这个方法与框架作为提纲为项目研究指明方向,同时方法与框架作为样本也能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规范。影像实录的拍摄方法中需要提出纪实摄影中常见的技术、样式与途径,而拍摄框架则需要理清考察中具体的拍摄对象和目标,确定拍摄内容、数量和要求等。 关键词:明清古城;传统街区;影像;摄影;框架 中图分类号:J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173-02 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的当代影像实录是基于目前明清古城传统街区的普遍保护现状,立足于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利用摄影技术手段和图像表现语言,对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展开的影像记录与保护项目。该研究项目以荆州古城为中国明清古城的代表,对荆州古城的传统街区为考察对象以来,展开了长期的、系统的影像信息采集工作,通过这种田野考察式的纪实摄影拍摄实践,记录和整理了荆州古城传统街区在当前的人居生态现状,以及正在面临的保护与发展的现实问题。特将项目研究中影像实录的方法和框架做此探讨,在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像保护方面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 一、影像实录中方法与框架的重要性 影像实录与研究是一种基于现实环境的田野影像考察,具有科学、客观的研究特点,在研究中建立一套基本的方法与框架对于整个研究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影像实录以纪实摄影为基本技术与手段,纪实摄影本身既有新闻摄影的传播概念,也有艺术观念的融合贯通,摄影作为项目研究的技术方式存在,使其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也充当着历史研究的载体作用。这种学科交叉的多元性,也表示着纪实摄影方法的多样性与可变性。拍摄者在工作中根据自身的技术与艺术特点,还有知识结构和思维理解的区别,以及对环境和对象的感知程度,在研究拍摄中会产生极大的差异与不同。因此从社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上考虑,必然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研究体系,这就需要我们在影像实录的研究中设定有效的拍摄方法与框架。 影像实录与研究中的方法与框架是一份纪实摄影的考察清单和拍摄指南,就像文章中的提纲与结构一样,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整体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统一。这个方法与框架作为提纲为项目研究指明方向,同时方法与框架作为样本也能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规范。影像实录的拍摄方法中需要提出纪实摄影中常见的技术、样式与途径,而拍摄框架则需要理清考察中具体的拍摄对象和目标,确定拍摄内容、数量和要求等。这种方法与框架一般以列出具体的拍摄清单为标准,是纪实摄影中的拍摄指南与范本,在框架中应尽可能扩展拍摄的范围,尽可能的涵盖传统街区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街区建筑规划、陈设场景,也要包括到传统街区中的居民生活、人居生态等,也要对建筑材质、视觉肌理等进行影像采样,尽可能全面完整的建立方法与框架体系,兼顾到影像与研究两个方面,建立影像实录的方法与框架样本。 二、影像实录的基本方法与原则 (一)影像的拍摄对象与样本选择 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是一个全面化的概念,在影像研究涉及实例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寻找和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拍摄对象和样本。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首先选择以荆州古城的传统街区为例,然后选择古城的代表性传统街区,筛选出三义街传统街区作为主要的影像实录研究对象,最后再筛选出多个或一个主要传统院落或建筑进行专题影像实录与研究。不断缩小样本选择和精细化拍摄对象,有助于更有效的研究传统街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建立标本化的影像考察样本。 (二)影像的拍摄与后期原则 影像的采集和拍摄上基本遵循紀实摄影的创作标准,即以客观性、真实性、记录性为原则主导拍摄工作。拍摄中以发现、继承和弘扬城市文化为根本,尊重拍摄环境和拍摄对象,尊重被拍摄者的正常生活。研究和考察记录中注重图像、录音或文字等材料的互相关联,拍摄中可以在影像表现形式上做一些有益探索,但不对拍摄内容做任何干涉。图像后期不做形式上的任何合成与涂改,仅在图像影调和画面形式上做适当的艺术修饰。 (三)图片编辑与图文关系 图片编辑需要考虑到传统街区中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性,考虑到主题叙述的基本流程。同时作为影像实录的研究项目,承载着一定的信息量,也需要处理好图像与文字的相互关系。因此特别要强调图片编辑中的提纲作用,拍摄前的基本框架在图片编辑中需要继续得到贯彻与延伸,以达到将图像主题进行流畅与完整的表达。与图像搭配的文字信息需要在拍摄现场同步记录与采集,并在图片编辑中将其关联起来,达到影像实录与研究中图像与文字、主题与形式的协调统一。 三、纪实摄影主题的基本拍摄框架 (一)传统街区场景部分 1.街区全面场景。(1)街区整体的场景全景,有条件可从较高的角度俯瞰街区全貌,以及街区周边景观;(2)街区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场景,如街区的入口、街巷交叉口、开阔地带、重要建筑附近等,以及能够反映街区最具传统风格的大型场景;(3)街区主要街景,需要涵盖街区中的各段不同类型、不同样式、不同时期的街景,通过宽幅图像拍摄,完整反映街区的各种样貌。 2.建筑外观场景。(1)以街区中代表性建筑为主体,拍摄单体的建筑外观,特别是传统建筑的整体外观和整体样式;(2)从街区建筑的功能入手,分别拍摄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外立面,如店面、民居、住宅、单位等,每一类分别拍摄多张,建立有多张图片形成的类型化图像;(3)建筑的门、窗、檐等外立面功能性结构分类拍摄,这些建筑结构是建筑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样式的变化通过一定数量的类型化图像表现。 3.建筑内部场景。(1)明清传统建筑的院落内部,包括院落建筑的进深、庭院、房屋分布等情况;(2)建筑房屋的内部空间,房间的分布情况,房屋建筑结构、梁架结构等;(3)房屋的内部陈设,根据居住者的身份和特点,家庭成员的组成和结构,在家具陈设方面的不同与变化。 4.街道、建筑的表皮与细节。(1)街区外观的表皮肌理,通过建筑房屋的墙面、地面的各种材质与肌理,进行大量的类型化拍摄,并在建筑材料与形式上进行组合与对比;(2)传统建筑房屋的代表性结构或部位,如柱墩、门锁、砖石等分组拍摄及并置对比。 (二)传统街区人居部分 1.个人影像。(1)以人物为主体,与环境相对独立的人像拍摄,对老人、中青年、儿童进行单体的分组类型化拍摄;(2)人居环境中的人像,建立人与居住环境的关系,采用较大场景的人像摄影,需要交代清楚拍摄人物的环境属性。 2.家庭影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拍摄,可以基于某个代表性的院落中居住的家庭,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身份,对家庭成员做不同的组合拍摄。 3.生活中的居民。生活中的居民人像组合,拍摄各种在传统街区中生活的人,采用大场景记录人物在影像中的组合关系,建立完整的叙事画面。 4.时间与人物的影像变化。(1)以个人或家庭为样本采集以往的老照片,对老照片进行复制与翻拍,老照片跨度需要在十年至二十年及以上的时间跨度;(2)以老照片为参照,结合以上个人与家庭的影像拍摄,对老照片中人的进行再拍,与老照片的构图和位置基本相同;(3)采集其他相关影像和影像资料,其中人居部分的摄影,特别注意需要调查清楚人名、时间、基本情况等。 (三)传统街区专题部分 1.基于代表性建筑的人文生态专题。(1)选择有代表性的传统院落建筑,既有建筑景观的拍摄,也有人居生态的拍摄,以院落的人文生态为叙事主题;(2)传统街区中有代表性的寺庙、道观等著名自然和文化古迹,结合环境与文化生态进行综合性的图像叙事专题; 2.民俗生活专题。(1)日常生活场景的拍摄,以代表性的日常生活场景为主,叙述传统街区中常态化的影像生活;(2)传统街区有代表性的民俗生活,如与劳动、休息、娱乐、信仰等相关的事件,特别注意近年来民俗生活的转变。 3.传统街区的变迁与消逝专题。选择在最近几年中有明显变迁的代表性街区和建筑,以专题形式记录街区变迁与消逝过程中的影像。 4.艺术表现专题。以传统街区为主题,基于摄影艺术的多样表现,可在后期处理方面适当放宽,以传统街区的文化艺术感染力为主导。 四、文字等资料的内容和作用 (一)影像实录的文字概述 撰写传统街区的影像实录研究概述或考察报告一篇,其中需要阐述这个明清古城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街区的源起与沿革,街区的规划与功能,街区在近现代以来的转变,特别是近三十年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传统街区在未来的保护和发展展望。还需要介绍该影像实录项目采用的基本形式、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条件,使用什么样的影像语言和摄影表达方式。还要论述该影像实录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以及项目成果为传统文化保护的实质性意义与价值。 (二)文字信息的采集整理 传统街区的影像实录中的除了影像以外,还需要文字信息辅助影像佐证,补充影像信息的不足。文字信息的采集需要具体化,特别注意挖掘视觉影像所无法表现与陈述的部分。具体来说,文字信息的采集要包括到影像的拍摄时间、拍摄地点,也需要了解人物姓名、身份等具体信息,还涉及以人物为对象的家族历史、家庭成员、居住时间、经济来源、个人情感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传统街区内丰富人居生态的记录与研究。 (三)影像及章节的文字说明 图片编辑的所选图片都需要做好文字说明工作,文字叙述要简介准确、细致深入,一般每图搭配文字两百至五百字左右,需要包括图片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等基本信息,还需要包含到影像内容中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图片所体现出的考察结果和价值意义等。在研究内容的章节内容部分,文字需要涵盖到项目的前期考察、拍摄过程、人的交流、故事叙述、街道状况等多方面的内容。将每个章节部分的文字主题化、叙事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建立更加完整和流畅的影像与文字流程。 五、结语 在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当代影像实录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寻找一套适用的、有效的记录方式和研究方法,同时将这些方式方法与框架结构应用到我们的项目研究过程中去,在运用中论证这套方法与框架的有效性,以及在其他同类项目研究中也能够使用的扩展性。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不管是传统街区的摄影还是研究,根据历史、环境的不同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同时也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拍摄过程中会产生偶然的巧合和突发的灵感。因此这份清单也并不是必须照搬的规定和要求,也并非是不可变通的,而是为其后的考察和拍摄提供参考和辅助,是有助于拍摄者避免遗忘重要项目的明细表,也能引发拍摄者对于题材产生新的思考。总而言之,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当代影像实录的方法与框架的建构,是尝试在当前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保护方式中,能够再寻找出一套新的方法与思路,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保护的交叉性研究之路。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艺术学项目“中国明清古城传统街区的当代影像实录与研究——以荆州古城为例”(项目编号:15YJC76004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晋永权.中国城镇化影像实录[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4. [2]孫京涛.纪实摄影:风格与探索[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3]李公明.庄学本田野考察工作对20世纪中国边地民族研究的影响和意义初探[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09). [4]涂俊.浅谈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新闻知识,2012(09). [5]阮仪三.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