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 |
范文 | 李晶 常丽 周金娜
引言 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起病急、病情严重,因而容易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紧张以及担心等心理,出现悲观、失落的负面情绪。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当辅之必要的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护理,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治疗的配合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某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的7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年龄31~76岁,平均(52.28±4.21)岁。男18例,女17例。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年龄32~77岁,平均(52.57±4.78)岁。男20例,女15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护理方法 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开展心理护理。 (1)加大对患者的关注力度。护理人员在为心内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护理需求,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加大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力度,就护理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考虑,结合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问题,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以此来缓解其不良情绪,帮助其解决住院期间护理生活中的问题。 (2)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基础知识,依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操作,应对好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 (3)住院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让患者意识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地向患者讲解一些以往比较典型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以此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4)放松疗法:指导患者早晚做均匀、深、细的呼吸,10 min/次,改善患者肺活量,增加患者血氧含量,可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舒缓的音乐定身欣赏,让患者放松身心。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n,%)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前者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后者采用x2检验进行构成比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 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35例(100.00%),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则是28例(80.00%),P<0.05。见表1。 2.2 心理状态量表指标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量表指标接近,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心理状态量表指标优于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护理前,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是(61.89±7.21)、(63.31±7.51),护理后,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是(22.74±2.31)、(21.22±2.45)。护理前,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是(61.65±7.11)、(63.35±7.02),护理后,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是(42.35±5.22)、(41.31±5.11)。 2.3 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优于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分别是(96.11±3.22)分以及(96.26±3.61)分。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分别是(85.51±3.21)分以及(84.11±3.44)分。 2.4 心理障碍发生率 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心理障碍发生率更少,P<0.05。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出现1例,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出现了8例。 3 讨论 当下心内科患者心理治疗方面缺乏先进的技术,作为新时代的医护工作者有义务去探讨更好的心理护理模式,提高常規护理的效果,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应用在心血管内内科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孙杰.浅论心内科患者心理问题的治疗及护理[J].饮食保健,2019,4(21):108. 赵宝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原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9,16(12). 宫延荣,宋忠举.820例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5,(1):182-18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