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中式旗袍的发展史 |
范文 | 刘安璐 摘要:绿柳风中摆,新荷雨里摇。亭亭长玉颈,款款小蛮腰。乍现玲珑态,凭添妩媚娇。从来民国范,大美数旗袍。这是用来描写高贵典雅的中国服饰“国粹”——旗袍的诗句。历史长河中,旗袍的意义远不是一件服装那么简单,它代表着文化的发展,从含蓄保守的旗女之袍,到性感修身的旗袍,旗袍经历了清代、民国时期到现在三个时期的发展,其中,民国时期的旗袍最广为人知。旗袍既经历过灿烂的黄金时代也受到冷落,而它依旧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眼中。 关键词:旗袍;发展史;传承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66-01 一、引言 旗袍发展史有很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直线裁剪完全不凸显女性曲线,到民国时期引入西方省的概念,使旗袍更加合身,凸显身材,再到现在各式各样的改良旗袍,旗袍作为中国服饰“国粹”,它是中国女性服饰的代表,带有东方女子的神秘色彩,每一处细节无不体现着东方女子的诗情画意。 二、旗袍的发展史 (一)清代的旗人之袍 有人认为旗袍的起源于先秦时代的深衣,但是更为人所熟知的起源是清代的旗装,是满族的传统服饰,也被称为“衣介”,清代的旗人之袍并不单单指女人穿的袍装,而是指男女老少均穿着的袍装。 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统女真各部,在位期间,他实行八旗制度,因此满人也被叫做“旗人”,“旗人”所穿着的服装也被称为“旗装”这也是旗人之袍名称的由来。由于满人是“马上民族”,十分重骑射,所以旗装是四片裁制,便于上下马,其袖子为马蹄袖,便于骑射。 旗装不仅仅作为穿着的服装,也是身份的象征,只有皇宫里的贵妃,格格和她们的贴身奴婢才能够穿旗装,而民间的人即使富贵,也正穿着款式简单的服饰。色彩上,宫里的颜色多明艳鲜亮,而民间的颜色多为灰色系,且黄色为皇家专用颜色,其他人不允许使用,花样上,旗装的工艺可称为历代之最,使用的面料十分华贵,绣花面积甚至可以占到70%,以此来彰显身份与地位。 后来民国时期的旗袍就是源于旗装,但是款式却于旗装大不相同,清代的旗装宽大平直,不露形体,这是因为在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中,不可能允许女人穿着凸显身体线条的服装,所以裁剪多为直线裁剪,衣身宽松,胸围腰围几乎一致,是一种平面服饰,另一方面,中国人崇尚自然,以温柔敦厚为美,而旗袍显得异常宽松和流畅,没有棱角,线条平滑柔顺,不抢眼,令人感到舒心自然,满足人们心平气和的天性,又符合伦理道德。 (二)民国旗袍 说起民國时期的女子,大家的印象一定是手执精巧的扇子,身着精美旗袍的优雅女性,一定会想起的人就是那个说出“白月光与“朱砂痣”的充满才情的女子——张爱玲。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制服条例》的发布,女子的服装开始改变,以旗袍作为例子,旗袍开始变得修身,也由原来的平面直线裁剪,变成了西式立体的裁剪,引入了“省”的概念。 旗袍划分为京派和海派,京派还保留着许多传统风格,旗袍温婉大气,而海派则吸收了许多西方的服饰风格,性感妩媚。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西方各种面料,辅料进入中国,旗袍也在不断改良,领子,袖子,开叉,盘扣不断的变化,使旗袍的发展空前繁荣。 此时的旗袍不再遮挡东方女子的曲线美,而是将东方女子的线条美刻画的淋漓尽致,显示了东方女人独特的风韵,彰显了东方女子的含蓄美。 三、旗袍的传承 (一)旗袍与文革 众所周知,文革的十年是非常黑暗的十年,这个年代,旗袍被说成“资本主义情调”“封建糟粕”,甚至刘少奇的夫人曾经穿着过旗袍参加国际会议也成了被批斗一桩罪,但是在这个年代,却出现了一个穿着旗袍刷马桶的奇女子——郭婉莹,她是上海永安百货的四小姐,是民国时期有名的“白富美”,丈夫清华大学毕业,是林则徐的后人,但是在文革期间,丈夫被冤死在狱中,郭婉莹则被发去劳改,每天喂猪,刷马桶,永安百货也被收归国有,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条件,她也尽可能优雅地穿着旗袍。 (二)旗袍与奥运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首次申奥成功,全国人民对它的重视程度可谓非常之高,各个细节之处无不体现着中国的民族文化,以颁奖典礼来说,鲜花,奖牌,场地布置,音乐,着装都体现着华夏文明,尤其是着装,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其中,女性礼服很多就选用了旗袍,向整个世界展现了中国之美。 四、结语 旗袍的美从来都不是一种“静态”的美,而是一种“流动”的美,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那种不显山不露水,却能把中国女子的美修饰的淋漓尽致,显示出独属于中国女子的别致,一低头,便是中国女子不胜凉风的娇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