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文素养和大学生音乐教育研究 |
范文 | 摘要: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音乐课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一些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依旧不被重视,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依旧有很多问题,降低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降低了人文素养的培养水平。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人文素养和大学生音乐教育,实现通过音乐教育课程放松学习的紧张心理以及焦虑的学习状态,同时促进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文素养;大学生;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240-01 一、引言 卡尔·伯纳克博士曾表明,音乐是人类生活变得有意义的一件事物。音乐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大的作用。音乐具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音乐具有艺术性,具有改善生活意义的意义。此外,音乐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还可以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帮助学生在嘈杂的社会中形成良好的情感,充满爱与被爱的向往,更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 二、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锻炼学生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 人的思维有逻辑思维以及形象思维,对人文素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音乐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还可以通过音乐懂得世间人情冷暖。在对学生学习时,可以通过音乐放松紧张感以及学习压力。随着学生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愈来愈少。学校和教育部门只有重视学生的思想感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才可以顺利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音乐学习是一种具有丰富情感的课程,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可以感受音乐作家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①。 (二)发展心理素质,提高审美情趣 音乐助于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学习音乐时,学生可以听到一些缓解情绪的作品,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音乐的审美情趣源于学生对其的喜欢以及爱好,每个学生所喜爱的音乐不同,和学生自身的经历,家庭教育,以及个人性格都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审美情趣的差异,能够使学生不断了解世界各地不同音乐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三)发展良好的道德水平,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卢梭曾提出,德育是教育的基础。在当下的音乐课学习中,许多音乐歌曲都起到了德育的作用。如《父亲》,《母亲》。无论是“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还是“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这两首歌的歌词里面都唱出了父母的一生都在为孩子奔波劳苦,担忧牵挂。也告诉了学生,无论在任何时候,父母都愿意为了他们负重前行。音乐可以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水平,实现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德育发展。 三、人文素养融入大学生音乐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实现创新性学习 个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基础,而且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有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更是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才会认真的学习音乐。创新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人类进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可把音乐学习融入生活当中,调整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让学生编词编曲一些音乐歌曲,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而言之,创新思维学习是培养中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学习活动,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的探索之中来,才可以享受音乐,实现在课堂中开展创新性学习②。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 科普兰说过,倾听音乐是生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课堂更要有艺术氛围。让学生对学习音乐有兴趣,就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经常鼓励学生,让学生提高自信,从而更加热爱音乐。如欣赏了《二泉映月》,《平湖秋月》,《军港之夜》后,让学生在感受之余,讲解自己对曲目的理解。 (三)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十分重要,学生可以将已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能力上,从而解决身边的困难问题。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应该以发展学生德智体美为目标,采取多种学习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感受音乐的魔力,还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有所实践。此外,在活动过程中也可以组织开焊一些小游戏,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身边所有的物品制作小乐器,并自主创新音乐小曲目,同时对不好的地方提出建议修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极为重要。音乐还可以放松学生压抑已久的心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在我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音乐已经成为学生陶冶情操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极为重要,音乐作为其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学习应该重视对音乐的学习,从而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注释: ①张想.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和培养方式研究[J].黄河之声,2018(23):65-66. ②张振岳,兰萌.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6 (07):76-77. 作者简介:冉应红(1996一),男,贵州务川人,大學本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