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洛丽塔》中亨伯特的伦理困境
范文

    朱丽 陈子涵

    摘要:《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之间畸形的爱情故事。笔者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亨伯特这个主要人物,从本能、伦理身份、伦理禁忌、伦理困境等方面,探讨他与安娜贝尔、夏洛特、洛丽塔和奎尔蒂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亨伯特个人的处事风格等一系列问题,对小说进行伦理学意义下的整体分析,从而探讨现代人身陷伦理困境的自救和出路。

    关键词:本能:伦理身份:伦理禁忌;伦理困境

    中图分类号:1712. 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051-02

    一、前言

    “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①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自觉进行伦理选择,而伦理选择道德与否则与人与生俱来相伴随的兽性因子和人性因子的转化程度来决定。所以人类有些时候的一些错误的选择我们要留给他一些改正的余地,要积极地挖掘他人性因子,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批判。

    二、亨伯特混乱伦理意识的生发

    亨伯特在少年时期深深地爱上了少女安娜贝尔,初尝了爱情的滋味。不幸的是,安娜贝尔死于伤寒。从此他饱受失去情人的煎熬。此时亨伯特有正当的伦理身份,即他和安娜贝尔是情人关系。对安娜贝尔的爱恋及一直未曾实现的欲望,有其存在的某种依据。“欲望”一词有一定的负面性,但从自然情感的角度确也合理,它是一种不受道德约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安娜贝尔的去世使亨伯特陷入感情困境,进而导致他心理畸形。此后,他只对九岁到十四岁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女疯狂着迷,他也曾试图通过正常的生活来摆脱这种不正确的认识,他与自己年纪相仿的中年妇女结婚,但婚后的生活却更加让他肯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即对少女的狂热,于是他选择离婚来进一步得到解放。他所以选择瓦莱丽亚作为结婚的对象,也是由于她那模仿小女孩的神态让他恍惚。透过这里,可以看到亨伯特伦理意识有了问题,无法进行正常的伦理选择。

    洛丽塔的出现瞬间让他回味起初恋的感觉。为了进一步接近洛丽塔,他在黑兹家安顿下来。和瓦莱丽的婚姻只是为了顺理成章有更多的机会见到洛丽塔,亨伯特产生了伦理混乱。他对洛丽塔的感情愈加模糊,愈加琢磨不透,妄想通过与夏洛特的婚姻成为法律上的洛丽塔的继父,实则想以洛丽塔的情人自居。伦理身份的混乱使他陷了伦理困境。

    三、亨伯特在困境中的艰难挣扎

    在亨伯特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那些每天接近洛丽塔的时光念念不忘,不经意间的肌肤触碰都让他为之倾心。直到夏洛特向他透露要把洛丽塔送到寄宿学校去。美好幻想已经破灭,他不知所措,心中升起對夏洛特的怒火。但他知道此刻绝不能让夏洛特发现他对洛丽塔的真正感情,他甚至已经在脑海里谋划了一场完美的谋杀。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亨伯特的自然情感再一次占了上风,产生了违背道德纲常的恶念,竟想杀妻,他的非理性一面展示了出来。心里负担愈加沉重,伴随着道德的考验和对洛丽塔的情感。

    夏洛特车祸致死,可谓是与亨伯特想法的一次完美碰撞。料理完夏洛特的后事,亨伯特迫不及待地奔向营地,接走洛丽塔并隐瞒了夏洛特的死亡。从此,亨伯特一方面以法律上的继父身份光明正大地和洛丽塔一起生活,另一方面他又想着对洛丽塔实施一个情人想做的事,双重伦理身份使他又再一次往伦理困境的泥沼深陷了一步,他深知自己触犯了某种伦理禁忌。“禁忌的产生是人对身上的兽性即人的本能加以控制的结果”,②在文明社会,人的某种本能是要受到压抑的,其中被压抑最为彻底的是针对乱伦和弑亲,不论各个社会的文化差异多大,乱伦和弑亲都是被禁止的,因为这会导致社会或家庭的混乱。

    弑亲之举亨伯特是止住了,但乱伦却无法逃避,亨伯特以继父的伦理身份试图想建立他和洛丽塔之间理想的情人的爱恋关系,他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惧怕待在固定的环境,带着洛丽塔游遍美国,避免世俗批判的目光。在一个又一个的旅途切换中,他表面上遵行着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禁忌,让旅馆的人开两个双人床的房间,而事实是他俩共用一张床,为了捕获猎物,他用药物去施行对洛丽塔的控制,令人意外的是洛丽塔全然不受药物影响。最后竟是洛丽塔主动“勾引”了他,而她这一“任性”做法,恰好给了亨伯特放肆的契机。

    一旦亨伯特与洛丽塔的父女关系变质,他也就打破了伦理禁忌。亨伯特人性中的兽性因子肆意增长,埋没了他的良知和对道德准则的践行。人性因子是人后天培养的,它的表现形式就是理性意志,而兽性因子则是人先天就有的,主要体现为人的动物性的本能。人的身上同时存在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二者通过此消彼长的方式来影响人的道德判断或伦理选择。在这一阶段中,亨伯特在理智和欲望之间,毫不犹豫以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选择了欲望的满足,把洛丽塔变成了他伦理困境中的牺牲品。

    在他内心深处,是以情人的伦理身份自居,好在生活和感情上都将洛丽塔的身心包围,僭越了以父亲的伦理身份应该扮演的角色,沉浸在欲望的满足中。亨伯特似乎跳出了当下的伦理困境,毫不羞耻地以情人自居,是爱情之名对洛丽塔的绝对占有。逐渐成熟的洛丽塔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她浮躁的心态渐渐对亨伯特对她的疯狂占有感到厌倦,她结识了奎尔蒂,并在他的帮助下逃走。亨伯特几近疯癫,执着地寻找其下落,他唯一追踪的线索就是奎尔蒂一路上在旅馆登记簿上留下的化名,他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在整个行程中,他从后视镜中看到的跟踪自己的车子是真实的,此前他还以为是自己心乱神迷而导致的幻象,之所以他的心绪会如此不稳定,也是害怕受到道德谴责。

    最后虽然洛丽塔无情地离开了,但亨伯特的爱情依旧,当他根据洛丽塔的来信找到她时,她己结了婚,腆着大肚子,早就过了性感少女时期,但他对她的爱从不曾减弱。当他得知奎尔蒂带走洛丽塔只是为了利用她后,便决心要他为此付出代价。“我对她看了又看,心里就像清楚地知道我会死亡那样,知道我爱她,胜过这个世界上我所见过或想象得到的一切,胜过任何其他地方我所希望的一切。”③亨伯特在伦理困境中宣告着他对洛丽塔的感情无人可以超越。他对洛丽塔的感情或许已经超越了亲情和正常意义上的爱情,是以一种占有欲和保护欲极强的似乎是禁锢着的感情。这种种反常表现是亨伯特无法进行理智思考的结果。

    亨伯特无法接受自己视如珍宝的洛丽塔,对奎尔蒂而言竟如此没有分量,他已经在无形中亵渎了亨伯特神圣的感情,他像野兽般扑向奎尔蒂,坚决要用他的性命为他对洛丽塔所做的错事赔罪。他这种惊人举动,一方面想要显示爱情的忠贞,另一方面或许是想对自己一直以来想要控制洛丽塔找一个理由而己。还也许是作为继父不能让他人辜负女儿的感情。亨伯特在父亲和情人之间来回矛盾,无论他选择哪一个立场,都不会被世人接受。他不能兼有两种身份和感情。他把自己逼进了绝望的深渊。

    四、亨伯特的觉醒与妥协

    杀死奎尔蒂之后,亨伯特异常冷静,又显得魂不守舍,他开车在路上漫游,等着警察来逮捕他,从没想过要逃脱罪责。这时候的他已经上升到了道德的层面上,勇于面对自己过往的一言一行,并忏悔自己的那令人窒息的感情给洛丽塔造成了某种程度的伤害。我们已经无法判断这段感情的对与错,道德与否。也许许多人对亨伯特所做的变态的行为反感,但换个角度,我们又可以体会到对洛丽塔从始至终的爱护。令人不忍心一直抓住他的缺点不放,他对爱情所付出的代价令人扎心,他对亲情的呵护也让人们暖心。他心甘情愿的承担自己杀人的罪责,他用生命维护了自己的爱情信条或者父爱的伟大。

    洛丽塔既是亨伯特快乐的出发点,也是罪恶的终结地。每一个特定的时代都有自己规定的伦理秩序,这是當时那个历史阶段的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也是必须所遵守的。而《丽塔》则充分反应了在当时违背集体意志所要付出的代价。

    五、结语

    通过对《洛丽塔》中的主人公亨伯特在伦理上的迷失和痛苦挣扎,以及之后的反省和回归,我们了解到遵守行为准则的重要性,伦理秩序不可随意跨越,它和法律对于行为的约束具有同样的效力。不能触碰社会规则的底线,包括伦理秩序的底线,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个人情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需要每个人的遵守和拥护。有了理性意志,才能适时压制或约束自己的自由意志,不至于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注释:

    ①②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77, 261.

    ③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M].主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443.

    参考文献:

    [1]王青松.回归现实主义《}各丽塔》的一种解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

    [2]王建平.超越道德界限的不伦之恋《洛丽塔》男女主人公悲剧命运剖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于晓丹.《洛丽塔》::你说是什么就是会么[J].外国文学,1995.

    作者简介:朱丽(1992-),女,山西长治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8级在读研究生;陈子涵(1995-),男,山西吕梁人,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美术学专业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发方向:“中国画、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