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分析 |
范文 | 杨斌姣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2 脑梗死属于常见中老年病症,好发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人群。在腦梗死患者的急诊接诊中,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生存状态,提升生存质量,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能力[1]。本次研究中基于本院急诊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为例,分析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录本院于2020年1月到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依据临床施护措施分为接受常规干预的35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1.21±1.24)岁;接受急性护理流程干预的35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1.42±1.74)岁;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照组接受常规急诊干预:急诊接受患者后,根据其病情表现完成预检分诊,由医生对患者生理、病理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医疗措施,对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心脏功能监测、血路动力学检测等,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数据。 观察组接受急诊护理流程干预,主要将急诊护理措施分为流程进行。(1)第一流程:确诊患者病情以后,对患者生命体征建立监测,关注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项目,以制定针对性的溶栓治疗方案[2]。(2)第二流程:溶栓措施实施中,定期观测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并监测患者意识、瞳孔、肌力等反应,出现异常及时知会提升,以针对性地进行解决。(3)第三流程:完成溶栓后,准确记录患者生理状态,并根据其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帮助患者排解负性心理情绪,引导患者接受康复训练,恢复生理功能与生活能力[3]。 1.3 评判标准 疗效:显效定义为:干预后患者意识清醒,行动能力恢复良好;有效定义为干预后患者意识清晰,行动能力恢复一般,无效定义为:干预后患者意识模糊,行动能力受限。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情绪表达、社交能力等,分值与生活能力成正比。 1.4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 22.0软件,统一计量资料格式为()、计数资料格式为(n,%),由T值、值完成校验,组间数据存在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病症的发病原因大多是因为脑血栓的影响,致使脑部血液运行不畅,出现缺氧缺血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脑组织坏死,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于脑梗死患者,若未及时实施干预措施,患者的生命会受到较大的威胁[4]。溶栓治疗是脑梗死主要的医疗救助手段,通过在接诊患者到手术实施后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生理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5]。 相关数据分析: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较之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能力评分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脑梗死患者接受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患者自身生理状态改善显著,生活能力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措施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有着较大的价值体现,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刘丽梅, 张春霞, 刘丽娟.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相关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004(021):57. 张文妹.急诊护理干预流程用于脑梗死溶栓患者对其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1):74-75. 梁钟琴, 吴月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9, 017(004):682-685. 沈玉英, 陈珠珍, 李艳津.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溶栓救治效果及功能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 2018, 31(24):193-194. 张蕾, 赵真, 胡艳梅.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溶栓救治效果及功能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09):1663-16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