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文化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运行 |
范文 |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微信从一款即时聊天的社交软件,已逐渐发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城市服务等综合性应用软件。在全球互联的大背景下,文化馆的数字服务能力已成为文化館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款方便的服务平台,自然受到了各级文化馆的青睐。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文化馆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提升现代文化馆的数字服务能力,推动文化馆数字建设进程。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文化馆;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251-01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 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用户提供群众文化活动资讯、线上文化艺术培训、互动性浏览体验等服务,其优势主要有:第一,快速的传播功能。微信拥有上亿级的庞大注册用户群体,根据2018年微信度年数据:每天11亿用户登录使用,日发送微信消息450亿条(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通过微信平台群发、用户转发、分享的数字文化服务,能即时推送到用户手上,并能通过用户的个人人脉被多次传播推广。第二,开放的交流互动功能。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在即时了解文化资讯、参与文艺活动的同时,能够实时地表达对活动组织工作的批评和建议,发表对文艺作品的评论和欣赏心得,实时反馈自己的意愿。这有利于拉近文化馆与群众的距离,提高用户粘性。第三,便捷的信息服务和开放的扩展接口功能。微信可以通过关键字自动回复用户消息、信息查询等功能,为公众提供简单的、自动化信息服务。并且,微信提供了丰富的API接口供用户二次开发,以扩展平台的功能。 二、运行中的文化馆微信公众平台现状 通过对全国文化馆部分微信公众平台运行现状的梳理,发现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1.粉丝量少、阅读量少。微信公众号没有粉丝就没在存在的意义。很多文化馆在开通自己的官微时,会举办各种活动进行推广宣传,吸引第一批用户关注自己的公众号。遗憾的是,很多文化馆公众号经过一两年的运行,粉丝量逐渐减少、阅读量直线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推文内容死板无趣、标题缺乏吸引力。很多公众号面临了了粉丝有几千,阅读量只有几十的尴尬局面。 2.发布信息多、用户参与少。一方面,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千篇一律,大多是文化馆工作动态、新闻、演展消息等,这类推文用户一看标题即知内容,根本不用点开阅读。另一方面.推送的内容无需用户参与,用户只是被动接收消息,这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参与热情。 三、文化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建议 1.用户推广。一是周期性推出一些用户评比活动,如:最活跃用户、转载量最高用户等,这有利于树立典型、培养核心用户,同时让用户之间产生竞争感。二是多策划互动参与类活动,如有奖竞猜、作品征集、抢票类活动,这类活动因用户直接参与其中,用户关注度高,非常容易形成二次转发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公众号。 2.功能设置。文化馆在进行数字化建设规划时,宜采用网站+公众号+小程序的模式,一个平台对应多个终端类型,这非常有利于文化馆在各个平台上统一界面、标识、风格等。同时,有了网站的支撑,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专业开发团队进行系统平台开发。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菜单接口,挂接网站资源、小程序、第三方应用等,不断扩展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功能。 3.网站空间的配置。一是租用阿里云等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器空间。这种方式简单方便,一次性投入较少,缺点是空间有限。二是自建服务器。这种方式一次性投入较大,除需要专业网络技术人员维护外,还需租用光纤专线、配置硬件防火墙、采购服务器、建设机房、过等级保护、网站备案等。其优点是管理方便,空间可按自己的实际需求随时增加,同时,独享的网络带宽为平台的直播、多用户访问提供顺畅的网络使用体验。各文化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方式配置。 4.内容设计。一方面,文化馆在内容设计时,应有前瞻性,应该对用户的审美具有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内容,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可适当吸收借鉴网络语言,提高推文内容的亲和力。 5.内容选择。文化馆工作动态、新闻类文章宜放在网站,让用户自选浏览。公众号推文则应重质不重量,尽量选择只推送跟用户密切相关、需要用户参与的文章。 四、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标准中均已列入数字化和网络建设内容,当前,全国各地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以网络建设为保障,充分利用并扩展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功能,正成为新常态下文化馆更好地服务并满足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张蓝尹.基于新媒体的文化馆服务探析[J].长江丛刊,2017(015). [2]李立群,数字文化馆建设中的“微服务”[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 (06). [3]白鸽.新时期数字文化馆建设途径分析[J].大众文艺,2016 (03). 通讯作者:易传志(1971-),男,四川广汉人,专科,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