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全媒体视角下非遗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范文

    何含子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从全媒体的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环境在不断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需要跟上形势的发展。本文以“互联网+”思想为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战略进行探讨,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创新,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注入内在力量。

    关键词:全媒体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J5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145-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103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在强调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必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文化优势可以成为一种凝聚力,并为中国文化传承和输出给予丰富的营养和力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过程中,利用不断创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路径,继承性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全媒体传播的特性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被日益普及,互联网用户数量正在爆炸式增长中,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一个由互联网和 PC及移动客户端组成的新兴传播方式,正为我们带来一个全媒体时代。新到来的全媒体时代使我们在获取信息的道路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从最初的单向获取转变为更加全面、立体、实时获取。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充满了阻碍和曲折,但新媒体的出现不能也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媒体。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看到,传统媒体将长期存在,而新媒体也将蓬勃发展,两者之间的一体化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全媒体的传播有四个重要特点:(1)实时性。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大众真正见识到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公众可以在不离开家的情况下了解到不同地点不久前甚至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实时信息传播使受众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从事件现场获得信息。(2)互动性。互动是互联网媒体的一大亮点。传统媒体发展至今日也通过网络平台实况转播重大活动和事件。在互联网平台,受众可以通过各种终端随时随地进行评论转发,相互之间进行实时交流和参与。(3)滚动型。传统纸媒在信息公布方面总有一些延误。一般来说,了解实时新闻只能在事件发生之后才能获得信息。而电视媒体、广播媒体和网络媒体可以弥补这一延迟,受众既可以通过电视和广播新闻插播的滚动新闻里知道事件发生,还可以从微博、头条等相关APP里不断更新的信息里了解详情,持续的信息发布是对实时信息传播的有效补充①。(4)融合性。全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成就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起来,媒体融合的多样化发展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受众可以根据信息的内容、自己的喜好以及接受信息的方式来决定如何获取信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化的过程就是取长补短,形成协同作用,为受众提供多样化服务,并成为全媒体形式的有机结合。

    三、全媒体视角下非遗文化的传播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生活,汇集了生活中丰富多样的文化样本,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通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依赖且仅在特定的文化空间或文化背景中产生,例如祭祀、宗教等活动。在现代社会,单一的传播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受众多样全面的信息需求。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为出发点和研究课题,积极探索全媒体视角下的创新性传播路径,并通过全媒体平台不断加强受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喜爱程度,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全媒体视角的传播方式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尤其是利用技术优势扩大文化传播和交流空间,扩展传播形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更好的傳递给受众。

    1.??? 受众导向:非遗传播内容的新诠释。“以用户为中心”是互联网时代媒体的特征之一②。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化融合的情况下,用户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消费者,而是参与者和促进者,他们复制和传播信息内容。

    2.??? 互联网思维:非遗传播形式的新思考。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保障和可能性。它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思想,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一,可以建立一个互联网平台,以整合和实现用户自我制作内容,并在全媒体渠道进行传播;第二,它可以建立一个大数据分析平台,了解用户的需要,实现准确定位,精准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将土家族织锦和电子商务平台结合起来,或利用互联网传播非遗音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

    3.??? 移动媒体:非遗传播载体的新变革。移动客户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其为载体进行非遗文化传播,可以迅速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范围,并增强其影响力。移动媒体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传播模式,极大的丰富了非遗文化的传播内容和方式,而“双微一抖”(微博、微信、抖音)也是移动媒体传播的主要途径。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整合,全媒体视角下非遗文化的传播将更加丰富多彩,各种媒体、终端及制作也更加专业化。同时全媒体时代为了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必须更了解用户的行为特征、兴趣和爱好,并向用户提供精准的内容。

    注释:

    ①刘雅,王平.媒体融合重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推广路径[J].中国出版,2020(06):37-39.

    ②周茜滢.抖音号“非遗抖起来”:融媒体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播新路径[J].视听,2019(09):148-14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