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道教对中国宫廷舞蹈的影响研究 |
范文 | 项目批准号:15BE061 课题负责人:张素琴 结项报告(部分) 本项目对受到道教影响的中国宫廷舞蹈作出专门、系统、深入的历史梳理与研究,以期在舞蹈学和宗教学的双重视域中发现中国舞蹈之身体观念,探讨传统“礼制”下道教与宫廷乐舞影响互动中建立的秩序。以历史学、宗教学、语言学之综合研究方法,拓展了宗教典籍和田野材料的使用,发现了舞蹈史研究的新材料;从身体出发,将道教视为“身体的宗教”,通过稽首俯仰、步虚旋绕、罡行诀目等探讨动作所表达的深层精神意蕴;为把握中国舞蹈之形神关系、美学特质和精神意象提供了研究参考。 成果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章对研究范围及关键词作了梳理和界定。对《道藏》所涉舞、蹈、动、伎乐进行检索、分析与考证。将道教仪式的动作形态按照身体语言之语义和语用划分为九类:礼拜类、指示类、驱逐类、存思类、持器类、微身体动作类、气息类、过渡类、内炼类。 第二章探讨道教对汉代宫廷舞蹈的影响。探讨“歌舞祠西王母”以及与西王母相关的歌舞;分析汉代《盘鼓舞》与步罡踏斗的关系,提出汉墓中乐舞解释应遵照总体语境,多元阐释,不应限于一元语境下的历史图像学研究方法;还讨论了《白纻舞》的仙道之风、《郊祀歌》与汉乐府的道教意象。 第三章探讨道教与魏晋宫廷乐舞的关系。分析道教修炼体系化,存思術之上清经中的修炼方法使宫廷舞蹈审美发生的重大变化;指出《真诰》中大量仙幻之说为后世描写乐舞形态提供了范本,“道门乐府”《神弦歌》《白纻舞》中的上清修身之术,呈现出求轻、飘逸、出世的审美和精神追求;解释了《上云乐》的神仙道化与隐修、《采莲》之内丹隐喻与“道门乐府”的乐舞特质;以早期道教仪式为依托,重新阐释《神弦歌》的来源、神系、仪式节次;还对受道教影响的宫廷乐舞身体观之核心观念“遗形”进行了探讨。 第四章考察道教与隋唐宫廷舞蹈。主要研究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改法曲为道曲的国家行为;皇室对道教的崇信以及法术的追求,隐修之术和存思之术与《霓裳羽衣舞》的关系;深入分析《霓裳羽衣舞》中的隐仙意向与道教《云笈七签》等道经的关系,认为其“舞服”不仅受到道教的影响,而且受南方和中原地区道教交融的影响;基于唐代大量女性修道者的出现以及皇室成员的授箓行为,分析道教女仙形象对舞蹈中女性形象的影响;通过《高唐赋》和《神女赋》分析人神相交隐含的上清修炼术在舞蹈中的作用;通过梳理《新唐书》《旧唐书》《教坊记》等文献分析道曲与道调的来源;探讨《圣寿乐》《上元乐》《云韶乐》和道教的关系;明确提出《中和乐》是将舞目和舞蹈内容以镶嵌形式纳入其中的道教仪式舞蹈或宫廷雅乐舞蹈,呈现出道儒相合、民间和宫廷相合的特性。 第五章讨论宋代道教对宫廷乐舞的影响。分析了宫廷内道场、道教仪式舞蹈之踏罡的传承与流演,以及祈雨仪式的道教秩序;《五羊仙》中的道教传说以及队舞《叹百年》《折红莲》《彩云仙》《五云仙》《众仙乐》中的道教意象;大曲歌舞中蕴含的道教之舞目、结构及舞容;道教舞蹈的舞器镜子、桃木剑、酒葫芦、仙钵等。 第六章讨论元代道教与宫廷乐舞的交互发展,以及对宋代队舞的沿袭。以《霓裳羽衣舞》在元杂剧中的继承为基础讨论元杂剧兴起之后道教与戏剧舞蹈之间的关系,以及道教人物和道教故事进入元杂剧之后的舞蹈身体呈现,如“八仙”题材如何在元杂剧中实现了舞蹈的“道化”。宫廷舞蹈在宗教与民间叙事、戏剧之科介和舞蹈表演中,逐渐形成体系化和程式化的特征。 第七章讨论道教对明清宫廷舞蹈的影响。对明代神乐观涉及的诸多现象如乐舞生累功进仕、道士参与宫廷祭祀与管理、神乐观祭祀空间、衰亡过程、太常寺雅乐祭祀舞仪和神乐观之道教祭祀舞仪关系进行研究;明代皇室雅乐祭祀对道教产生了影响,皇帝亲制《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以雅乐改革道教仪式舞蹈,显示出道教和儒教两种既相融又相斥的仪式舞蹈文化类型在宫廷雅乐中的融合与对峙。讨论道教与清宫演剧,分析剧场起源、道教祭坛与中国宫廷剧场的关系,以《昭代箫韶》为例探究“神仙道化剧”三层舞台和道坛三层结构的关系,分析道教方位象征对《昭代箫韶》中不同人物、神系在演剧中空间配置的影响。分析了《跳加官》向《跳灵官》的转变,以及灵官信仰和宫廷演剧中“净坛”的关系。 鉴定意见(部分) 该项目成果以文献学作为基础性方法,对古代道教和宫廷舞蹈文献进行了关联性研究,着眼点比较新颖,提出了大量有讨论或研究价值的新问题。最突出的特色在于通过定义的手段,对“舞蹈”进行了意义上的扩展,并涵盖了道教法术、艺术中的身体动作,开辟了一种以舞蹈学视角审视宗教仪式与舞蹈文化之间联系的新方法。一方面,对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与舞蹈(主要是宫廷舞蹈)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而揭示出在我国古代宫廷舞蹈的宴享、纪功中,更深层次浸透的某种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对道教这种本土且又比较世俗的宗教如何影响上层的娱乐观及其人生观,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有史有论,自成体系。成果不足之处:文中大部分为文献学整理性内容和内容间的考证、推断,关于“影响”的论述内容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创制人、使用场合等在某一具体舞蹈作品中的形态学或内涵影响,相关的深层次论述也相对缺乏。此外,对一些基础词汇的阐释或使用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文中“燕乐”和“饮宴”的混淆问题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