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范文

    

    

    

    摘要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可以孤立存在的,学科间的发展如此,课程之间亦如此。本文通过在和声课堂的教学实践,将其他音乐学科相关联的一系列知识要素进行整合,建立起联动机制,穿插、融入到和声课程的教学中,并进行和声教学联动模式的实践。

    [关键词]和声;联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1-0065-02

    收稿日期2019-08-13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度高教科研重点(青年专项)课题项目(JGJX2018C112)。)

    作者简介(陈美含(1987—),女,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讲师。(长春130117)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和声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多年来,音乐工作者们一直以孜孜不倦的态度,潜心钻研,致力于和声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课题上,能够为和声课堂中的理论教学增添一些能够学以致用的实践部分,并且教师也希望看到学生在和声学课程结业以后,能谈起的并不是和声中所涉及到的禁止平行五、八度的规则和禁忌,而是能够在日后其他音乐学科的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到整个音乐学的学科中,进行实践运用。因此,笔者将在和声课堂的教学中所联动其他音乐学科的一些教学内容展示如下。

    和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也是俗称“四大件”(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其中的一件,是作曲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技能理论课,也是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和弦是和声的根本,通常学习和弦纵向的结构以及和弦横向连接的两个范畴,通过和声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步地掌握和声的功能性、色彩性以及和声节奏、和声分组等一系列和声的表现要素。

    一、和声与视唱练耳的实践联动

    视唱练耳,是集看、听、读、写为一体的技术理论实践课程。视唱练耳的

    教学中也包含和声的听写和构唱训练。

    在学习四部和声和弦的构成、排练法时,教师可以弹奏或是指定学生弹奏某一和弦的多种旋律位置以及排列法,在座的学生可以进行和弦正误的判断,同时也对学生的和弦听辨能力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训练和复习。

    “在西方音乐中,和声更为明确的意义则是有明确前进方向的进行,即由稳定功能出发到不稳定功能,并最终回到稳定功能的续进,这种续进形成了音乐前进的动力,不稳定的功能对稳定功能的支持和倾向构成了听者的情感张力,从而使音乐在张力不断变化的紧张与释放中得到发展。”

    学生在和声学习的每一节课中,都要进行这种视、听的训练,使学生形成音响的习惯性听觉耐受力,长此以往进行和声听觉训练,对于接下来的其他技术理论课程都会有较好的成效。

    在进行为旋律配置四部和声的学习时,仅仅只是通过简单的浏览旋律片段,并非能够得出精准无误的调式调性结论,想要对旋律片段有准确的调式调性判断,以便能够顺利地做出四部和声写作,就必须要全面地浏览旋律片段、视唱旋律声部,通过浏览乐段、首尾音并识别出调号、临时升降记号、对旋律的呼之欲出提前做出内心听觉的体验再进行完整的歌唱,因此,在每面对一个新的旋律片段时,视唱旋律声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声乐专业的学生或其他学生带表情的唱出这段旋律,以此来丰富学生对旋律的听觉体验。当低音声部确定好之后,可以将外声部的旋律交给两名学生进行二重唱,要求学生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这不仅仅在学习和声知识的同时,还在兼顾、联动视唱练耳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的同时,能够将其他课程横向融入到正在学习的课程中,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在每节课的四部和声作业完成后,教师可以弹奏或请学生上台演奏他的四部和声作业题,在弹奏的同时,演奏者和倾听者都可以感受、体验多声部和声在横向连接时或功能性或色彩性的音响进行,每节课的坚持练习,可以增强学生内心听觉能力,这同时也为学生在学习和声时,联动视唱课程做了很好的兼顾。

    在初期的四部和声写作训练时,一个单位拍采用一个和声,因此,和声节奏通常为一拍一个的柱式和弦。随着课程进度的深入,和声键盘化的实践练习加入,再引入和弦外音的全部内容时,和声节奏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初期学习时的紧凑和声节奏逐渐变成两拍、三拍或四拍一个的舒展和声节奏,这与学习视唱练耳节奏节拍感,也是密切相关的。

    二、和声与键盘和声的实践联动

    鍵盘和声,是需要在键盘上快速完成和声理论中所涉及到的功能和声进行。

    例如,在最初和声课堂教学的四部和声、原位三和弦连接讲授结束,以C大调为例,直接在键盘上弹出根音、三音、五音旋律位置,密集或开放排列的T—S—D—T的和弦连接。下面是以C自然大调根音旋律位置密集排列的三个例子,有了织体,才能让呆板的和弦流动起来,以此作为学生最初在键盘上练习三种不同织体的T—S—D—T进行的范例。

    例1柱式和弦的T—S—D—T的进行:

    例2半分解和弦的T—S—D—T进行:

    例3琶音的T—S—D—T进行:

    三、和声与歌曲写作的实践联动

    歌曲写作,以单声部、多声部写作为主,要求音乐创作者对歌词、歌曲体裁、

    音乐主题、风格、钢琴伴奏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

    和声教学中,多声部写作本身就是歌曲写作的基本技能,在传统和声教学的基础上,每一个从事歌曲写作的人都会面临如何写作的问题,从而就要建立起和声的品味,由此加强和声的实际训练,不仅要将习题做好,写出更好的和弦连接进行,更要在歌曲写作实践中,加强、培养学生将音响落实到笔头上。

    在进行和声分析时,首先要做的是对乐曲片段进行分句,对乐段进行乐逗的划分,通过分析乐段和声使用的不同终止类型(半终止、全终止),学生可以由此检验到在歌曲写作时,以不同终止类型结束势必会产生不同的和声收束感,通过学习和声、进行和声分析,对于熟悉各个时期的和声风格演变历程,同时带给学生在歌曲音乐创作时,能够丰富学生音乐思维的一点灵感,可以模仿、参照伟大音乐家们的音乐创作手法,但又不是照搬、复制,只有将音乐历史的宝贵语言、手法融于自己的音乐创作血液中,才能在个人音乐写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语言和技巧,形成音乐学科教学内容的彼此联动。

    通过习作四部和声连接时,和弦连接采用不同的进行(功能性、线性、色彩性),得到不同的音乐动力性。以此将不同的和弦进行融入到歌曲写作中。多重音乐要素的构成从而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以及不同的音乐听觉效果。“我们需要使学生了解到他们是在学习一门活在音乐中的技艺。”

    四、和声与复调的实践联动

    复调,也称复调技法、复调学,它也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作为一种作曲技法与“对位法”同义,它是包含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独立旋律结合在一起的音乐。

    “对位写法和声写法虽各有特点,但在实际创作中它们常常综合运用并且不可分离。”一方面,自巴赫以来,对位法完全建立在和声学原理之上,因此,对位法的声部规则来自于和声学;另一方面,而好的和声写作须得各声部流畅。

    在初期原位三和弦的理论与实践训练熟练后,六和弦的加入,使低音之间从四五度、二度功能性较强的进行变成丰富多样的二度、三度、四五度、包括六度七度灵活多变、更旋律化的低音进行。低音进行的丰富化,使低音具有与高声部同样的旋律性,单从外声部(高音声部与低音声部)来讲,两个独立且变化多样的旋律线条已经构成了复调音乐中的多声复调手法。

    “众所周知,在高级和声写作训练中,各声部本身要求做到尽可能的旋律化,声部之间要求做到尽可能的对位化。”以此有意使学生特别注意到外声部,在进行四部和声写作或进行钢琴键盘和弦连接实践训练时尤其给低音声部一定的关注,使低音声部与高音声部同时具有旋律化线条,形成和声与对位的神奇一体化。

    结语

    创新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创新才能推动国家进步、创新才能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对和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不断的更新、尝试后,积累了一定的和声教学经验和技巧,摒弃了僵化、死板的教学方式和規则,笔者还会不断地在和声教学课堂中注入前沿的和声理念,继续努力前行、潜心钻研,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音乐专业和声教学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注释:

    1(#赵苏.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十一)——“和声感”及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17:46.

    2姚恒璐.作曲的基础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96.

    3龚晓婷.中央音乐学院复调教学之我见——中央音乐学院复调教学特色和我的实践体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135.

    4陈鸿铎.和声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最早尝试——重温陈洪的《对位化和声学》J.人民音乐,2018:58.

    (责任编辑:张洪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