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校园音乐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范文 | [摘 要]音乐剧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校园音乐剧源于音乐剧,虽然还处于发展伊始阶段,但它已经得到了中小学生们的普遍喜爱。本文结合校园音乐剧实践,从音乐剧校本课程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策略等方面,对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校园音乐剧;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校园音乐剧源于音乐剧,主要指学生以歌、舞、演等综合形式去表现的音乐小品。虽然还处于发展伊始阶段,但它已经得到了中小学生们的普遍喜爱。 笔者从教前有300场原创音乐剧主演经验,近10年一直在前沿担任音乐剧教师,有着一定的音乐教学实践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此,本文会结合校园音乐剧实践案例进行阐述,并对校园音乐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开发和实施音乐剧课程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前进,音乐剧逐渐兴起和发展,在舞台艺术领域,它将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央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一流的艺术院校已经先后创办了音乐剧专业。音乐剧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演形式,受到了我校广大师生的欢迎。因为它是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的结合体。 我校正是一所艺文并重、艺术见长的普通中学。校音乐剧社成立10年以来,在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下,已先后推出6部原创校园音乐剧作品,并连续2届代表浙江省参加第四、第五届全国中小学艺术节校园剧的现场展演,并荣获2次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因此,校内曾一度掀起一阵疯狂的音乐剧热潮!在这样的戏剧氛围和基础上开设本课程无疑是水到渠成的。 二、开发和实施音乐剧课程的理念与方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其艺术视野、提高其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重视表演及创编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因此,本课程实施的每一堂课都将设计为一次创造性的表演。 三、开发和实施音乐剧课程的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上按新课标的要求,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围绕着音乐剧开展音乐表演活动,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排演音乐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过去“被动地学”成为现在“主动地演”,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从歌、舞、演三个方面开发学生,训练学生,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发挥学生能歌善舞的特长,最终使其成为一名具有艺术表演天赋,有完整塑造舞台人物形象能力的音乐剧人。具体目标如下: 1.让学生习得相应的音乐剧知识。通过《知识篇》的学习,使学生认知音乐剧的主要特征,了解音乐剧产生、发展的历时沿革及主要代表人物。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剧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在欣赏时,除了感受音乐剧宏伟的场景、华彩绚丽的歌舞表演之外,对剧中音乐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剧情、发展戏剧矛盾冲突、烘托环境气氛的重要作用,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并能够尝试音乐剧的创作与表演。 2.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剧技能和素养。通过《技能篇》的有效学习与训练,让学生明确戏剧表演的相关概念和理念,掌握音乐剧演唱与表演行动的基本方法。1)经过想象力等各项表演素质训练,培养学生整体表现力与创造力,挖掘表演艺术天赋,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充满自信地走上舞台,最终获得塑造完整人物能力。2)音乐剧演唱训练目的是培养声音的表现力。旨在通过科学的发声、音乐风格练习和作品演唱实践三方面,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在表演中能自如地运用发声器官的各个共鸣腔体,为人物的声音造型艺术服务。3)通过对学生形体的训练,能增强学生肢体的音乐感,使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总之,要从多方面发掘学生声音特点及表演天赋,因材施教,使其表演风格多元化,最终科学有效地完成作品表演。 3.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剧创编和良好的艺术表现能力。通过舞台实践篇的剧本排演,使学生参与创造演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表演知识技能,将一个个角色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最终在舞台上发光发热,创造美,获得美,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四、开发和实施音乐剧课程的策略 (一)应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重视表演及创编等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其艺术视野、提高其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重视表演及创编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因此,本课程的每一堂课都将努力设计为一次创造性的表演,主要从歌、舞、演三个方面开发学生,训练学生,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发挥学生能歌善舞的特长,最终成为一名具有艺术表演天赋,有完整塑造舞台人物形象能力的音乐剧人。[1] (2)要从多方面对参演音乐剧的学生演员进行综合培养和训练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只要你能想到的所有元素都可以为它所用。而且音乐剧对演员的表演能力要求也相当高,要求演员不仅会唱会跳,还要会说会演。也就是说,演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舞台表演能力,还要有歌唱和舞蹈的能力。在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将由《知识篇》展开,《技能篇》从歌、舞、演三方面贯穿,最终《舞台实践》谢幕。 (三)课程的开发实施要突出“舞台实践”这个重点、难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音乐剧校本课程的主体。舞台是音乐剧实践和展示的最好平台,学生所有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最终都是为舞台实践服务的。因此,本课程实施的重点与难点在最后一项“舞台实践”。既然有舞台,就会有表演。那么这时就要一个成熟的音乐剧剧本作为引领。 五、校园音乐剧课程中以故事为主线的剧本探索 众所周知,剧本乃是一劇之基石,是一部音乐剧最为重要的载体。但是,校园音乐剧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像课本剧和小品,适合孩子们排演的本土校园音乐剧剧本几乎没有。因此,笔者一方面鼓励孩子们去写,另一方面自己也着手尝试原创。现各地区每年都会有艺术节比赛,其中有一项为校园剧。 (1)选取正能量的主题与故事 笔者的原创校园音乐剧作品参加了两届全国中小学艺术节现场展演。历届评委专家们一致提倡的主题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切忌违背主题,给学生们造成不好的导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缅怀革命史,结合自己的校史去改编;2.根据真人真事进行编创,力求主题鲜明;3.发现并记录贴近校园生活的,反映学生的自我审视的故事。总之,我们要善于发现美的东西,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的状态。 (2)音乐剧剧本内容与形式要有机结合 音乐剧剧本与一般话剧剧本不同,它要求作者对歌舞叙事的方式方法和整合技术技巧必须非常熟悉。正如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张旭主任所言:“传统戏剧基本是以人与事件发生的情感纠葛、矛盾冲突的思考与解决,实现戏剧任务,达到戏剧目的。而音乐剧是在遵循上述戏剧原则的基础上,几乎完全放弃了“台词朗诵”这一传统戏剧中核心的表现方式,以音乐为表现母体,依据戏剧主题要求而产生的舞台演艺技法和审美观念。”[2]因此,一部音乐剧里的音乐、灯光、唱词和舞蹈是用来说故事的。比如音乐和歌曲是人物的“台词”,而舞蹈则是人物的动作。简单说就是,歌舞必须和故事有机组结合。 拿笔者原创的其中一部校园音乐剧《长大,再见》为例。剧本创作历时3个月,前后五易其稿。初衷为凸显学生特点,从学生身边出发,最终鼓励家长老师要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故事内容折射出青少年每个人心中都曾执着于那个最初的梦,当从小爱跳舞的女孩告别芭蕾娃娃,当从小立志当兵的男孩告别玩具兵,背起未来的包袱,挥挥手和梦想暂时告别:长大,再见!笔者在导演手法上多用内心外化的手法,通过灯光、歌、舞、演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时空对话。最终通过近一年的排练修改,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艺术节现场展演上获得了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这是浙江省首次在此类别斩获一等奖。 比赛结束后,在场的不少国家级专家评委纷纷称赞道:“以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彰显学生歌唱、舞蹈、表演的综合特长。这种以人物内心外化的表现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上海话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杨绍林先生说:“我非常喜欢这部剧!很酷很时尚!”国家一级导演傅勇凡先生则说:“音乐剧是戏剧种类中对导演和演员要求最综合的一种艺术形式,《长大,再见》将这种手法运用得非常好!有歌有舞有演,而且主题很阳光,孩子们的表演也可圈可点!” 结 论 本文从校园音乐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出发,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述了笔者在实施校园音乐剧课程的背景,理念与方法,内容与目标以及实施策略。结合自己多年的舞台实践浅谈了在校园音乐剧剧本创作与排演实践方面的体会与想法。虽然我国国产音乐剧才刚刚起步,但音乐剧的风潮已经开始在校园展开。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校园音乐剧,在我们青少年的心理种下音乐剧的种子,普及音乐剧素养,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为将来的国产音乐剧培养观众和新一代接班人。 注释: [1]董 荻.音乐剧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戏剧之家,2018(28):199. [2]胡晓燕,李 霞.音乐剧表演式教学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以作品《三个和尚》的教学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19(05):27—30. [收稿日期]2019-10-11 [基金项目]2018年度浙江省温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WK2018009)。 [作者簡介]祝海燕(1982— ),女,浙江省温州市艺术学校教师。(温州 325000) (责任编辑:张洪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