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柳城壮欢的音乐美学特点探析 |
范文 | 黄蕴兰 摘要:壮欢(壮族山歌)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广西不同地区的“欢”各有差异。本文试图通过不同地区壮欢的比较,探析柳城壮欢音调结构、节奏、演唱、多声部等音乐美学特点,为传承、发展和创新壮欢进行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柳城壮欢 音乐特点 壮欢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它种类丰富,流行广泛,在壮族人民世代传唱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在壮语中“欢”为山歌的意思,因此,壮欢即为壮族山歌。 柳城县位于广西中部偏北,柳城壮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唱“欢”传统。以柳城太平乡为代表的壮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加强对它的挖掘和保护工作,许多专家学者对它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数都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如认为壮欢是壮族人自我认同建构的载体、认为壮欢文化传承目前呈衰微之势,呼吁为“为民间文化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 充分唤起民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等等,而真正从柳城壮欢音乐内部研究它的文献却很少。实际上,广西各地区的“欢”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研究它自身的音乐特点,正是传承创新和发展它的最基础工作,为此,本文试图从音乐本体入手,对柳城壮欢的音乐审美特点进行初步探究。 一、柳城壮欢特有的音调结构使旋律具有平稳而委婉的风格 音调结构是指在特定的调式音阶基础上所形成的旋律构成原则,它是一个民族或地区丰富多样的音调现象的抽象概括。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之所以有千姿百态的风格,就在于它们是以不同的音调结构作旋律基础而形成的。 我国民歌以五声音阶为主,在五声音阶中有一个重要的三音列特征,如:宫-商-角、商-角-徵、角-徵-羽、徵-羽-宫。这其中又可以组合成两种运用较多的形态,一是在五度范围内的4+2(四度加二度)或2+4(二度加四度)关系的三音列;二是在四度范围内的3+2(三度加二度)或2+3(二度加三度)关系的三音列。这两种形态的三音列大量运用在我国南北方民歌中,并且有各种各样的变形,由此形成我国民族民间歌曲丰富多彩的风格特征,所以,分析民歌的音调结构是我们研究某一地区民歌特点的主要途径。 柳城壮欢的曲调以五声徵调式为主,多用四度范围内的3+2和五度关系的4+2或2+4三音列,同时区别与其它民歌的是它还用了许多三度范围的2+2(二度加二度)三音列和它的变形,音域多在五度范围内,也少有六度、八度出现,并且以级进方式进行,在结尾处通常采用下行四、五度进行,因此,形成了它曲调平稳、婉转的特点。 这是一段柳城太平乡的壮欢曲调,徵调式。我们可以看到许多“2+2”三音列即“123”的各种变形,如323、312、332、3212等等,其次是四、五度三音列音调。在旋律的进行中多采用级进和小跳方式,但在柳城马山乡的壮欢中除了以上特征外,它的旋律进行稍有变化: …… 这段柳城马山乡的“欢”与太平的“欢”在曲调上有所不同,它的音调中四、五度三音列较多,同时,“2+2”三音列的各种变形 “132”“232”“231”也大量存在,采用的也主要是级进、小跳的旋法,同样是徵调式,其中区别较大的是句首出现了六度跳进以及旋律的装饰音用得更多,但音调的总体风格仍是平稳而委婉的。 柳城冲脉乡的“欢”也在“同”中有“变”: 在这首柳城冲脉乡的“欢”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以上两首“欢”所用的核心音调,不同的是句首出现了向上五、六度大跳的祈使句,但总体的平稳委婉音乐风格没有改变。 以上三首柳城壮欢均采用五声徵调式,核心音调基本相同,多处用“2+2”三音列的各种变形,结束句旋律及下行旋法都一样,体现了柳城地区壮欢音调结构的特点。 上例那坡县位于广西的西南边陲,这个风景美丽的地方聚居着黑衣壮,也传唱着动人的壮欢。这首那坡壮欢高亢嘹亮,充满着激情。仔细观察它的曲调元素就不难发现,它以四度范围内的“3+2”、五度范围内的“4+2、2+4”三音列形态为核心音调展开旋律,但三度范围的“2+2”只是偶尔出现,在旋法上多处出现五度大跳,并且在高音上有较长的停留,级进相对较少。它采用的是宫调式,而宫调式从音乐表现的色调上是最为明亮的,因此它与柳城壮欢曲调风格有明显的区别。 武鸣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唱壮欢、赶歌圩是武鸣壮族文化盛开的一朵瑰丽奇葩。这首武鸣壮欢的音调结构与柳城壮欢有较多相同之处,但不同是在三度音程范围内的“2+2”形态中,武鸣壮欢更多以商音为主,而柳城壮欢以角音为主。在四、五度音程的两种三音列形态中,柳城壮欢中的核心音调“265”在这里变形为“256”,结尾处加了更多的装饰音,同时在旋法上,一、三句为级进,二、四句以跳进为主,在乐句间形成了对比,另外,音区比柳城壮欢高出小三度,再加上紧凑的节奏,这些都使曲调变得更为活泼。 …… 都安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但居住在那里的壮族人民也有悠久的唱壮欢传统。这首都安壮欢的节奏宽松悠长,在音调结构上虽说也属五声音阶类,但更像是大调式主和弦的分解形式。跳动式的排列和旋法使旋律具有较大的起伏感,而柳城壮欢与之相比则旋律的起伏要小得多。从调式上看它与柳城壮欢同属徵调式,但它更多地用了35i5这个带有宫调式主和弦音结构的曲调,使它的色调更加明亮,与之相比,柳城壮欢则显得平稳、委婉而内敛。 二、柳城壮欢在规整中有疏散倾向的节奏特点使音乐稳健而灵动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与节拍密不可分,它们对于旋律的构成与发展乃至确立音乐形象都至关重要,在民歌中,节奏与节拍显示着尤为生动的韵律,是体现民歌鲜活生命和个性的重要因素。 民歌的节奏、节拍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规整型的——乐句对称、小节数相等、节拍单一、统一。但更多是非规整型的——乐句不对称,乐句中的小节数不相等,节拍丰富多变,速度比较自由。非规整型的节奏、节拍类型具有疏散倾向,这种节奏、节拍体系在民族山歌中占着很大的比重,柳城壮欢则兼具二者——既规整又具有疏散倾向,显示出既稳健而又灵动的音乐美学特点。 如柳城壮欢例1,从节拍上看,它变换运用了二、三拍子,但在节奏上则比较单一,基本上一字一音,显得朴实稳重,但在第10小节出现节拍变化和附点节奏、结尾出现切分节奏,这使得曲调又显出灵动的感觉。 又如柳城壮欢例2,它变换运用了三种拍子,通常发生在句首和句末,而中间部分以二拍子和密集型节奏为主,使曲调比较规整。句首的四拍子节拍与附点节奏运用和句末三拍子的延长效果,则打破了曲调正常的韵律感,显得比较自由。 而在柳城壮欢的例3,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它的自由体现在句首和句末,以自由延长来实现,中间部分则比较规整,并且加了许多装饰音,使旋律显得更为俏丽。 我们仍然用它与武鸣、那坡、都安壮欢进行节奏、节拍上的比较,可以发现,柳城壮欢相较于武鸣壮欢的节奏显得自由,相较于那坡壮欢显得规整,相较于都安壮欢显得节奏型更为丰富,它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曲调的头、尾节奏宽松、自由,而中间部分则比较规整,显得节奏感较强。因此,从节奏、节拍上看,柳城壮欢具有既稳健又灵动的音乐美学特点。 三、柳城壮欢以主调式二声部为主的多声部音乐具有天然、纯朴的美感 壮欢唱腔旋律有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单声一般为简单乐段的重复,二声部、三声部一般采用支声式复调手法演唱,即歌手演唱同一旋律时,加入一个衬腔声部,在听觉上较之原来的单旋律更加丰满, 增强了立体感。也有一些壮欢采用多声主调法,即当一个壮欢主旋律在某声部中进行时, 另外安排一些次要的声部来伴随, 扶持这个主要音乐形象。 柳城壮欢以主调式二声部为主,第二声部一般在第一声部的第一乐句句末进来,用“56”或“65”与第一声部形成四、五度关系,接着以长音为衬腔,或与第一声部同节奏演唱。在接下来的演唱中,低声部曲调的构成一般就用“653”三个音,与高声部形成二、三、四、五度音程关系,尤以四、五度为多,给人的听觉感受是主次分明、声部和谐、曲调丰满,有一种天然、纯朴的美感。 而那坡二声部壮欢属支声式复调式形态,它是由低声部唱主旋律,高声部在起唱后一小节加入衬腔声部,与低声部形成二、三度关系,仿佛是黑衣壮黑色衣服上那一条色彩亮丽的花边,与柳城壮欢给人的审美听觉感受完全不同。 此外,柳城的马山乡壮欢又具另一种风格,它以男女声部在纯四度近关系的两个调上的对唱形式出现,男女声一唱一合,女声在F调上起唱,男声在C调上承接,非常准确,丝毫不差,这种纯天然、并非训练的自然转调,使音乐平添了另一种趣味。 四、柳城壮欢纯真声且喜加花的演唱具有质朴、结实却不失俏丽的美感 广西各地壮欢不仅在曲调上有区别,在演唱上也各有特色。如那坡壮欢可用真声唱,也用真假声唱,一般男声唱真声、女声唱假声,或一人真假声混用。武鸣壮欢女声多用假声、西林壮欢女声也用假声,柳城壮欢在演唱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男女都用真声演唱。 柳城壮欢音域不宽,通常在五、六度之间,偶有七、八度出现,音区一般在小字一组d至小字二组d之间,有时到小字二组的e。这个音区一般是人声最好的真声区,因此,无论男女歌手,唱欢时都用真声,其声音结实、圆润、有力度,尽显朴实无华之象。尤其在演唱二声部时,他们用的是高位置真声(柳城壮欢唱到尽兴时可连唱两三天,其发声具有天然的科学性),没有丝毫的颤抖,所以在唱二声部时干净、和谐,有天籁般的美感。 其次,演唱时喜欢在乐句尾部加花,使音乐听起来增加妩媚之感。 再则,演唱时经常出现“问字要音”的小拐弯来平添旋律的韵味。壮欢的曲体一般为单乐段,由上、下两句构成,不论歌词怎样变化,曲调基本不变。但在记谱时会发现,歌手们每唱一遍都会和前一遍有所不同,原因就在于每个歌手根据歌词的发音会做一些音调上细微的变化,或在曲调上加花,或在某音上加波音,如: 再唱时可变为 ,实际演唱效果为 。 另外,壮欢歌师们在演唱时气息悠长,一些一字多音的曲调也使它一气呵成,听起来更为完整。 五、结语 综上所述,柳城壮欢曲调以五声徵调式为主,多用四度范围内的3+2和五度关系的4+2或2+4三音列,同时还用了许多三度范围的2+2三音列和它的变形,音域多在五度范围内,也少有六度、八度出现,并且以级进方式进行,结尾处通常采用用3+2或4+2 的下行四、五度进行。其节奏的明显特点是曲调头、尾节奏宽松、自由,中间部分则比较规整。柳城的二声部壮欢以主调式为主,低声部作为陪衬声部一般用“ 653”三个音,与高声部形成二、三、四、五度音程关系。柳城壮欢用真声演唱,并且喜欢在曲调上即兴加花,因此,柳城壮欢的音乐审美特点归结起来是:它的曲调平实、委婉且不失小曲线的优美,它的节奏分明、稳健且不失自由的灵动,它的演唱纯真、质朴且不失俏丽的妩媚,它的二声部“欢”主次分明、声部和谐、曲调丰满,有一种天然、纯朴的美感。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教改工程项目《与“壮欢”传承开发相结合的音乐学专业教学特色研究》系列研究论文之一,项目编号:2010JGB060。 参考文献: [1]刘海容.壮欢与壮族人自我认同的建构——基于对广西柳城县太平镇的田野调查[J].华中科技大学,2009,(05). [2]唐钱华.壮族民歌传承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柳城县壮欢歌手为案例[J].柳州师专学报,2009,(04). [3]乔建中.土地与歌[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1998. [4]广西艺术学院编.广西各族民歌选[M].广西:广西艺术学院,1978. 如柳城壮欢例1,从节拍上看,它变换运用了二、三拍子,但在节奏上则比较单一,基本上一字一音,显得朴实稳重,但在第10小节出现节拍变化和附点节奏、结尾出现切分节奏,这使得曲调又显出灵动的感觉。 又如柳城壮欢例2,它变换运用了三种拍子,通常发生在句首和句末,而中间部分以二拍子和密集型节奏为主,使曲调比较规整。句首的四拍子节拍与附点节奏运用和句末三拍子的延长效果,则打破了曲调正常的韵律感,显得比较自由。 而在柳城壮欢的例3,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它的自由体现在句首和句末,以自由延长来实现,中间部分则比较规整,并且加了许多装饰音,使旋律显得更为俏丽。 我们仍然用它与武鸣、那坡、都安壮欢进行节奏、节拍上的比较,可以发现,柳城壮欢相较于武鸣壮欢的节奏显得自由,相较于那坡壮欢显得规整,相较于都安壮欢显得节奏型更为丰富,它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曲调的头、尾节奏宽松、自由,而中间部分则比较规整,显得节奏感较强。因此,从节奏、节拍上看,柳城壮欢具有既稳健又灵动的音乐美学特点。 三、柳城壮欢以主调式二声部为主的多声部音乐具有天然、纯朴的美感 壮欢唱腔旋律有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单声一般为简单乐段的重复,二声部、三声部一般采用支声式复调手法演唱,即歌手演唱同一旋律时,加入一个衬腔声部,在听觉上较之原来的单旋律更加丰满, 增强了立体感。也有一些壮欢采用多声主调法,即当一个壮欢主旋律在某声部中进行时, 另外安排一些次要的声部来伴随, 扶持这个主要音乐形象。 柳城壮欢以主调式二声部为主,第二声部一般在第一声部的第一乐句句末进来,用“56”或“65”与第一声部形成四、五度关系,接着以长音为衬腔,或与第一声部同节奏演唱。在接下来的演唱中,低声部曲调的构成一般就用“653”三个音,与高声部形成二、三、四、五度音程关系,尤以四、五度为多,给人的听觉感受是主次分明、声部和谐、曲调丰满,有一种天然、纯朴的美感。 而那坡二声部壮欢属支声式复调式形态,它是由低声部唱主旋律,高声部在起唱后一小节加入衬腔声部,与低声部形成二、三度关系,仿佛是黑衣壮黑色衣服上那一条色彩亮丽的花边,与柳城壮欢给人的审美听觉感受完全不同。 此外,柳城的马山乡壮欢又具另一种风格,它以男女声部在纯四度近关系的两个调上的对唱形式出现,男女声一唱一合,女声在F调上起唱,男声在C调上承接,非常准确,丝毫不差,这种纯天然、并非训练的自然转调,使音乐平添了另一种趣味。 四、柳城壮欢纯真声且喜加花的演唱具有质朴、结实却不失俏丽的美感 广西各地壮欢不仅在曲调上有区别,在演唱上也各有特色。如那坡壮欢可用真声唱,也用真假声唱,一般男声唱真声、女声唱假声,或一人真假声混用。武鸣壮欢女声多用假声、西林壮欢女声也用假声,柳城壮欢在演唱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男女都用真声演唱。 柳城壮欢音域不宽,通常在五、六度之间,偶有七、八度出现,音区一般在小字一组d至小字二组d之间,有时到小字二组的e。这个音区一般是人声最好的真声区,因此,无论男女歌手,唱欢时都用真声,其声音结实、圆润、有力度,尽显朴实无华之象。尤其在演唱二声部时,他们用的是高位置真声(柳城壮欢唱到尽兴时可连唱两三天,其发声具有天然的科学性),没有丝毫的颤抖,所以在唱二声部时干净、和谐,有天籁般的美感。 其次,演唱时喜欢在乐句尾部加花,使音乐听起来增加妩媚之感。 再则,演唱时经常出现“问字要音”的小拐弯来平添旋律的韵味。壮欢的曲体一般为单乐段,由上、下两句构成,不论歌词怎样变化,曲调基本不变。但在记谱时会发现,歌手们每唱一遍都会和前一遍有所不同,原因就在于每个歌手根据歌词的发音会做一些音调上细微的变化,或在曲调上加花,或在某音上加波音,如: 再唱时可变为 ,实际演唱效果为 。 另外,壮欢歌师们在演唱时气息悠长,一些一字多音的曲调也使它一气呵成,听起来更为完整。 五、结语 综上所述,柳城壮欢曲调以五声徵调式为主,多用四度范围内的3+2和五度关系的4+2或2+4三音列,同时还用了许多三度范围的2+2三音列和它的变形,音域多在五度范围内,也少有六度、八度出现,并且以级进方式进行,结尾处通常采用用3+2或4+2 的下行四、五度进行。其节奏的明显特点是曲调头、尾节奏宽松、自由,中间部分则比较规整。柳城的二声部壮欢以主调式为主,低声部作为陪衬声部一般用“ 653”三个音,与高声部形成二、三、四、五度音程关系。柳城壮欢用真声演唱,并且喜欢在曲调上即兴加花,因此,柳城壮欢的音乐审美特点归结起来是:它的曲调平实、委婉且不失小曲线的优美,它的节奏分明、稳健且不失自由的灵动,它的演唱纯真、质朴且不失俏丽的妩媚,它的二声部“欢”主次分明、声部和谐、曲调丰满,有一种天然、纯朴的美感。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教改工程项目《与“壮欢”传承开发相结合的音乐学专业教学特色研究》系列研究论文之一,项目编号:2010JGB060。 参考文献: [1]刘海容.壮欢与壮族人自我认同的建构——基于对广西柳城县太平镇的田野调查[J].华中科技大学,2009,(05). [2]唐钱华.壮族民歌传承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柳城县壮欢歌手为案例[J].柳州师专学报,2009,(04). [3]乔建中.土地与歌[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1998. [4]广西艺术学院编.广西各族民歌选[M].广西:广西艺术学院,1978. 如柳城壮欢例1,从节拍上看,它变换运用了二、三拍子,但在节奏上则比较单一,基本上一字一音,显得朴实稳重,但在第10小节出现节拍变化和附点节奏、结尾出现切分节奏,这使得曲调又显出灵动的感觉。 又如柳城壮欢例2,它变换运用了三种拍子,通常发生在句首和句末,而中间部分以二拍子和密集型节奏为主,使曲调比较规整。句首的四拍子节拍与附点节奏运用和句末三拍子的延长效果,则打破了曲调正常的韵律感,显得比较自由。 而在柳城壮欢的例3,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它的自由体现在句首和句末,以自由延长来实现,中间部分则比较规整,并且加了许多装饰音,使旋律显得更为俏丽。 我们仍然用它与武鸣、那坡、都安壮欢进行节奏、节拍上的比较,可以发现,柳城壮欢相较于武鸣壮欢的节奏显得自由,相较于那坡壮欢显得规整,相较于都安壮欢显得节奏型更为丰富,它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曲调的头、尾节奏宽松、自由,而中间部分则比较规整,显得节奏感较强。因此,从节奏、节拍上看,柳城壮欢具有既稳健又灵动的音乐美学特点。 三、柳城壮欢以主调式二声部为主的多声部音乐具有天然、纯朴的美感 壮欢唱腔旋律有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单声一般为简单乐段的重复,二声部、三声部一般采用支声式复调手法演唱,即歌手演唱同一旋律时,加入一个衬腔声部,在听觉上较之原来的单旋律更加丰满, 增强了立体感。也有一些壮欢采用多声主调法,即当一个壮欢主旋律在某声部中进行时, 另外安排一些次要的声部来伴随, 扶持这个主要音乐形象。 柳城壮欢以主调式二声部为主,第二声部一般在第一声部的第一乐句句末进来,用“56”或“65”与第一声部形成四、五度关系,接着以长音为衬腔,或与第一声部同节奏演唱。在接下来的演唱中,低声部曲调的构成一般就用“653”三个音,与高声部形成二、三、四、五度音程关系,尤以四、五度为多,给人的听觉感受是主次分明、声部和谐、曲调丰满,有一种天然、纯朴的美感。 而那坡二声部壮欢属支声式复调式形态,它是由低声部唱主旋律,高声部在起唱后一小节加入衬腔声部,与低声部形成二、三度关系,仿佛是黑衣壮黑色衣服上那一条色彩亮丽的花边,与柳城壮欢给人的审美听觉感受完全不同。 此外,柳城的马山乡壮欢又具另一种风格,它以男女声部在纯四度近关系的两个调上的对唱形式出现,男女声一唱一合,女声在F调上起唱,男声在C调上承接,非常准确,丝毫不差,这种纯天然、并非训练的自然转调,使音乐平添了另一种趣味。 四、柳城壮欢纯真声且喜加花的演唱具有质朴、结实却不失俏丽的美感 广西各地壮欢不仅在曲调上有区别,在演唱上也各有特色。如那坡壮欢可用真声唱,也用真假声唱,一般男声唱真声、女声唱假声,或一人真假声混用。武鸣壮欢女声多用假声、西林壮欢女声也用假声,柳城壮欢在演唱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男女都用真声演唱。 柳城壮欢音域不宽,通常在五、六度之间,偶有七、八度出现,音区一般在小字一组d至小字二组d之间,有时到小字二组的e。这个音区一般是人声最好的真声区,因此,无论男女歌手,唱欢时都用真声,其声音结实、圆润、有力度,尽显朴实无华之象。尤其在演唱二声部时,他们用的是高位置真声(柳城壮欢唱到尽兴时可连唱两三天,其发声具有天然的科学性),没有丝毫的颤抖,所以在唱二声部时干净、和谐,有天籁般的美感。 其次,演唱时喜欢在乐句尾部加花,使音乐听起来增加妩媚之感。 再则,演唱时经常出现“问字要音”的小拐弯来平添旋律的韵味。壮欢的曲体一般为单乐段,由上、下两句构成,不论歌词怎样变化,曲调基本不变。但在记谱时会发现,歌手们每唱一遍都会和前一遍有所不同,原因就在于每个歌手根据歌词的发音会做一些音调上细微的变化,或在曲调上加花,或在某音上加波音,如: 再唱时可变为 ,实际演唱效果为 。 另外,壮欢歌师们在演唱时气息悠长,一些一字多音的曲调也使它一气呵成,听起来更为完整。 五、结语 综上所述,柳城壮欢曲调以五声徵调式为主,多用四度范围内的3+2和五度关系的4+2或2+4三音列,同时还用了许多三度范围的2+2三音列和它的变形,音域多在五度范围内,也少有六度、八度出现,并且以级进方式进行,结尾处通常采用用3+2或4+2 的下行四、五度进行。其节奏的明显特点是曲调头、尾节奏宽松、自由,中间部分则比较规整。柳城的二声部壮欢以主调式为主,低声部作为陪衬声部一般用“ 653”三个音,与高声部形成二、三、四、五度音程关系。柳城壮欢用真声演唱,并且喜欢在曲调上即兴加花,因此,柳城壮欢的音乐审美特点归结起来是:它的曲调平实、委婉且不失小曲线的优美,它的节奏分明、稳健且不失自由的灵动,它的演唱纯真、质朴且不失俏丽的妩媚,它的二声部“欢”主次分明、声部和谐、曲调丰满,有一种天然、纯朴的美感。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教改工程项目《与“壮欢”传承开发相结合的音乐学专业教学特色研究》系列研究论文之一,项目编号:2010JGB060。 参考文献: [1]刘海容.壮欢与壮族人自我认同的建构——基于对广西柳城县太平镇的田野调查[J].华中科技大学,2009,(05). [2]唐钱华.壮族民歌传承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柳城县壮欢歌手为案例[J].柳州师专学报,2009,(04). [3]乔建中.土地与歌[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1998. [4]广西艺术学院编.广西各族民歌选[M].广西:广西艺术学院,197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