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幼儿家庭生活化数学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探析
范文

    李艳莉

    【摘要】生活化数学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存在着内容与方法上的误区.为此,家长可从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系统知识学习;抓住契机,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启发幼儿发现数学的奥秘;鼓励幼儿进行多种表征等方式进行幼儿数学教育,以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家庭;数学教育;问题;对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应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里的“生活”,不仅局限于幼儿园生活,还包括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根本途径就是要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他们的生活,尝试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生活化数学教育的自然、愉悦、直观性、渗透性等特点,正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也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指导.

    一、幼儿家庭生活化数学教育的“两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资料和《素质调查》均表明,儿童年龄越小,家长影响的比重越大.在幼儿阶段家庭给幼儿的影响量,达到家长、幼儿园、社区三大环境的总贡献量的70%以上.因此,完整的幼儿教育,仅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者并举.[1]

    随着家长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政策及优生优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创新的关键,创新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幼儿数学教育也逐渐在家庭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幼儿的家庭生活化数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内容及方法上的误区:

    (一)家庭数学教育就是让幼儿数数

    在传统的幼儿家庭数学教育中,家长普遍认为幼儿能够“数数”,数的越多越厉害.笔者看来,家长所謂的“数数”,其实质是唱数,幼儿能够凭借机械记忆,按照一定的顺序背诵这些数词,但并不理解自然数的意义,也不能正确地用这些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仅仅是口头上的唱数,还没有手与实物对应的练习.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是遵循着唱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物取数——按数取物的顺序发展的.

    (二)家庭数学教育就是让幼儿认识图形

    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处处都有图形的存在,常常听到有关形状与空间的语言,“把圆形凳子叠起来”“放在方形的桌子上”……,但很多时候,家长喜欢用图片和表格来帮助幼儿机械地记忆图形对应的名称.事实上,幼儿对图形最初的认识是来源于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物体,如积木、饼干等.[2]

    首先,家长要知道幼儿认知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1)先平面后立体;(2)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椭圆形——菱形;(3)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为:球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其次,要从图形的属性特征入手(如四条边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是正方形),幼儿就能够举一反三,降低幼儿在图形分类、定义和名称问题的困惑;最后,图形的学习还要深入探究图形的分解、组合、重叠,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家庭数学教育就是让幼儿进行加减运算

    加减运算也是幼儿家庭数学教育比较热衷的知识点.家长普遍认为,学习加减运算,只需要每天做大量的练习幼儿就能够“掌握”.通过题海战术的方式进行加减运算的学习,势必会消磨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幼儿数学思维的养成,甚至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

    对此,家长要熟知加减运算是分年龄段的,小班及学龄前儿童是不涉及该知识点的学习的.中大班的幼儿在加减运算学习时,是从中班的利用实物操作,掌握5以内的加减运算到大班的理解加、减含义,能进行运算,并会用顺接数、倒数的方法加减运算.此外,数运算的方法是从逐一加减到按数群加减(逐一加减就是用计数方法进行加减运算,表现在加法运算上,往往是将两组物体合并在一起,再逐一计数它们一共是几个;或者是以第一个加数的值为起点,再接着计数第二个加数的物体,直到数完为止.表现在减法中,则是先将要减去的物体拿走,再逐一计数剩下的物体或是从总数中逐一倒着数,数到要减去的数量为止.所谓按数群加减,是指幼儿能够把数作为一个整体,从抽象的数群出发进行数群间的加减运算).[3]

    幼儿家庭数学教育中的“两难”,主要体现在父母重视幼儿数学教育的同时,其内容和方法不够科学.从而导致,家长在进行数学教育中常遇障碍和矛盾,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对幼儿进行生活化数学教育的策略

    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包含了儿童对数、计算、空间/几何、测量和模式的认知能力.[4]要想科学合理的在家庭生活对幼儿进行数学渗透教育,家长需把握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进行幼儿数学教育知识的系统学习

    俗话“要想给幼儿一滴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不仅对教师,对家长也亦如此.为幼儿选择适宜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前,家长必须进行幼儿数学教育知识的系统学习,家长可采取自学的方式,但基于很多家长不了解幼儿教育更不清楚幼儿数学教育的现状.这里,强烈建议幼儿园设立专门的幼儿数学教研小组,在学习研究幼儿数学教育相关书籍的同时,可从数、量、形、时、空等维度进行内容的归类总结;也可依据《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划分的数学内容主题:集合与模式(集合与分类)、数概念与运算(计数、数符号、数运算)、比较与测量(量的比较、测量)、几何与空间(图形、空间方位)进行重点内容的提炼,对家长进行定期培训.关于教学方法,我们可邀请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或者对家长进行公开观摩活动及日常生活渗透的研讨活动,让家长切身体会到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

    (二)抓住契机,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培养和保持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并能够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作为家长,要注意引导幼儿去感知,如我们乘坐电梯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数字的变化,发展幼儿的顺数和倒数能力;了解同一数字的多种生活意义,如数字“5”可代表5个物品,5单元、5层楼、5路公交车等.另外,数学教育不仅仅局限在数字的认知上,模式、形状、空间方位、量的比较等也是重要内容.家长可在生活中和学生一起探讨斑马线、红绿灯、白天黑夜等模式的认知,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进行模式的复制和创造.也可通过生活中的捉迷藏、图形变变变、比高矮(胖瘦、多少)等游戏方式,让幼儿感知数学教育中方位、形状、量的比较等方面的知识.

    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践操作进行学习的.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使用货币、进行比较和测量、比较多少等就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储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加以提取运用,也是加强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都能够让幼儿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能够借助生活情境学习运用数学,即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是幼儿进行数学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方法.

    (三)学会观察,启发幼儿发现数学的奥秘

    数学的奥秘在于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开发,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对问题的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可通过幼儿的辨析能力(知因果、找规律、思多解、求变通、省错误)进行培养.

    “知因果”,即第一个事件(即“因”)和第二个事件(即“果”)之间的作用关系,其中后一事件被认为是前一事件的结果.比如,儿童在掌握基础概念以前,就知道一个集合的数量增加是因为添加了物体,一个集合的数量减少是因为减少了部分物体;“找规律”,引导幼儿注意生活中的规律现象,体验规律中不断重复的核心单元,继而发展幼儿的预测、推理能力;“思多解”,即多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突破口,如“抢椅子”游戏,如何能使每个幼儿都能有一把椅子,可通过增加一张椅子或减少一个小朋友的办法进行解决,从而,锻炼幼儿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求变通”即能够进行知识经验间的迁移,如核心经验之“同一种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征”.通常幼儿最早的表征是从视觉或听觉形式、动作形式再到语言描述的形式,进而探索不同媒介之间的转换.如“ABAB”模式,除了可用红黄红黄……,圆形三角形圆形三角形……,坐着站着坐着站着等多种间隔排列方式,引导幼儿透过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外显特征,看到其内在的基本数学结构;“省错误”,当幼儿出现错误或不解时,家长不必直接指出,可采取啟发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处,并敢于多次尝试.

    (四)勤于鼓励,帮助幼儿进行多种方式表征

    《指南》中,所谓表达和交流即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如图画、符号、地图等方式来说明或解释问题解决和数学推理的过程.儿童的数学学习也遵循着“先输入再输出”的发展进程.其中,幼儿的表征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可用多种表征形式,如绘画、手工、身体动作、语言等.其中,语言是一种较抽象的表征形式,是幼儿由形象表征到抽象表征的过渡,幼儿在输入的过程中,要在脑海中进行数学语言的编码、重组、输出.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帮助幼儿进行不同形式的数学表征.入园前的幼儿,更多地通过游戏或者玩玩具的形式,注意观察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的数学表征;3~6的幼儿,家长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采用绘画、手工、身体动作、语言等不同的表征形式.特别是在较抽象的语言表征阶段,我们通常会发现幼儿可能已经理解,但就是说不出,对这种现象,家长可采取步步为营、各个击破的策略,开始时,家长可以组织语言,并和幼儿讨论:是不是这样的想法?之后,可以让幼儿大胆尝试表达,家长对幼儿的语言进行重组、加工,更加清晰、条理化;最后,鼓励幼儿用完整、流畅、准确的语言进行表征.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语言在幼儿数学表征的重要性,势必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幼儿家庭生活化数学教育,旨在以家长为主要引导者,充分利用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对幼儿进行生活化的渗透教育,让幼儿在数学世界里,潜移默化的进行熏染.从而激发幼儿的数学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虞莉莉.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87.

    [2]黄瑾,田芳.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79.

    [3]黄瑾,田芳.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80.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29-13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