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刍议重庆方言在声乐学习中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
范文 | 沙欣 方言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歌、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都依附于方言这一物质媒介。只有方言才能够完美地表现当地民歌民谣戏曲的音乐风格特点。但是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歌剧及外国声乐作品时我们的歌唱审美要求字正腔圆,方言的发音习惯无疑会给演唱效果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歌唱中的方言音以及发音的习惯进行调整和纠正。 在我国汉语发展史上,方言的形成与演变,主要是移民文化和融合文化促成的。重庆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成渝片。重庆方言听上去比成都方言硬朗,是川东方言的代表,也是西南官话中最具影响力的方言。在重庆流传着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重庆人说普通话。这句话充分说明重庆当地人平时生活交流大部分时间都用重庆方言,许多人普通话非常生硬。笔者在对重庆本地学生的声乐教学中发现,重庆方言的发音习惯严重影响了演唱中的艺术表现力,而且还影响到了歌唱能力的正常发挥。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认清重庆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在规范的语音基础上养成正确的的发音习惯,建立良好歌唱状态。 一、重庆方言与普通话发音习惯的不同及其对歌唱的影响 (一)声母的发音 歌唱中的咬字主要讲的就是声母的发音。在汉语语音学中我们将一个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叫做声母。声母在音节与音节之间起隔音与过渡的作用。掌握好声母的发音,是使语音清晰有力的关键。 普通话与重庆方言的声母有许多不同之处。重庆方言鼻音和边音不分;平舌和翘舌不分;零声母中u韵母前加v,a韵母前加ng。当有这些方言发音习惯的同学唱到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时,就会发成“在辣遥远的地方”。唱“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时,会唱成“粗一到丝vu”的情况。如果用重庆方言的发音习惯去演唱艺术歌曲或歌剧片段的话就会造成听众听不清楚,自己也发不好音的情况,所以只有将声母的发音纠正过来, 清晰准确地咬字、吐字,我们才能更加完美地演绎声乐作品。 (二)韵母的发音 在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叫韵母。韵母由1到3个元音组成。韵母发音时声带振动,不受阻碍,所以发出的声音响亮并可以任意延长。歌唱的声音表现主要借助于母音的发挥,它是构成音响与旋律的基础,音色与共鸣的完美体现,也全靠母音的音乐化。所以韵母在声乐演唱中是极其关键的。 重庆方言前后鼻音不分。普通话的后鼻音有四个分别是:ang、eng 、ing 、ong。重庆方言中ang 和ong的发音与普通话没有区别,但是把的eng 发成en,ing发成in。在教学中遇到的实例如:唱“我的爱情像杯美酒”,有同学就唱成了“我的爱琴像杯美酒”的情况。另外在重庆方言里没有e、uo,直接用o来代替。这样在演唱歌曲时就会出现把《梅娘曲》中“哥哥,你别忘了我呀”的“哥哥”唱成“go go ”的情况。 歌词中的韵母发音不标准,影响歌词内容的表现,而且会影响发声的位置和共鸣,吐字及归韵这些技术。无法达到“字正腔圆”。 二、解决方法 首先,针对重庆方言与普通话发音习惯上的不同进行语音辨正,努力改掉不规范的发音习惯,力求清晰准确。 (一)声母辨正 分清n和l。n和l的发音部位相同,都是舌尖中音,但是发音的方法是不一样的,n是鼻音,发音时软腭与小舌贴近舌面,关闭口腔通道,气流震动声带,声音从鼻腔内发出。l是边音,与n相反,发音时舌尖抬起与上齿龈接触时软腭要上升抬起,堵住鼻腔通道,舌头的两边必须留有空隙,以使呼出气流和声波通过。练习鼻音n时可以适当加大舌头前段与上齿龈接触面积,练习l时,舌头与上齿龈接触面积少一些,让气流顺畅地从舌边流出。 分清平翘舌。平翘舌的发音方法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发音的位置不同。要想发好翘舌音必须找准发音的部位。其发音部位是舌尖与硬腭的前部。发音时舌头向后缩,舌尖向上翘,与硬腭前部接触形成阻碍。其实,大多数人可以准确地找到发音的部位和方法,只是不太清楚什么时候读平舌什么时候读翘舌。想要搞清楚除了必须根据字典去练习以外,还可以根据汉字偏旁进行类推,也可以借助声韵配合规律来分辨。比如在普通话里 ua、uai、uang 三个韵母不与 z、c、s 相拼,sh不能与ong相拼等。 认准零声母。普通话里有一些由韵母独立构成的音节,叫做零声母。例如“欧、岩、舞”等。重庆人喜欢在这些音节前加上ng、v,当遇到这些零声母音节时应将其去掉。 (二)韵母的辨正 分清楚in、en和ing、eng。发“ing”时要注意舌头隆起的部分迅速由前向后移动,舌根部位上抬与软腭接触,再发出鼻音。但是要注意舌位不能下降,开口度不能过大,否则会不自然。 分清楚o与e、uo。二者都是舌面单元音韵母,但是唇形完全不一样。O是圆唇音,e是不圆唇音。e发不清楚的人可以先发o,然后将嘴唇向两边展开,保持微笑的状态,就可以发出e。uo的发音要注意口型由小变大,即u向o变化的过程,要与单韵母o有所区别。 除此之外还可以平时加强朗读、朗诵的练习。多朗读朗诵歌词不仅可以提高语音的清晰度和正确率,还是声乐学习中的一种练习方法。在发音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气息的控制,做到“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内容清楚,感情充沛”。 其次,多进行发音肌能的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训练舌头的能力,做顶舌、弹舌、刮舌的动作。尤其是n和l不分的人,多做刮舌和顶舌的动作,锻炼肌能的同时感受与上腭接触位置的不同。第二,张嘴抬软腭训练。口腔是几个共鸣腔体中唯一一个可以变化的腔体,是歌唱语言的主要共鸣腔体。歌唱语言及发声训练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口腔共鸣训练进行,所以打开口腔和上抬软腭是稳定喉位以及获得良好共鸣空间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平时可以用“打开牙关”和“倒吸冷气”的练习去增强这部分的肌能。 提高普通话标准程度并意味着我们在演唱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戏曲时也要用标准音来演唱,那样将失去它原有的风格。说好普通话也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够唱好歌,毕竟歌唱中的语言与生活语言有所不同。声乐中语音的发音规律和规范有一些相应的变化,只有掌握了这些原理和规律才能逐渐获得更好的声乐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2]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高廉平.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