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合唱指挥技术动作
范文 李雪梅
摘要: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的音乐表现形式,其核心在于合唱指挥,优秀的合唱指挥者能够激发歌唱者的灵魂、情感、激情等。合唱指挥作为合唱队的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是音乐艺术的阐释者和表演者。合唱指挥是由动作完成的,这不单单只是手的动作,还需要指挥者的表情、身体轻微的动作等,以无声的动作揭示音乐的魅力,传递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提高合唱艺术价值。
关键词:合唱指挥 基本技能 音乐 静态动作 动态动作
指挥法是音乐表演中最为艰深的课程之一,几乎音乐表演中所有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它都有涉及,而复杂且又艰难的指挥技术更是难于掌握。但以往对于指挥法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学生的素质,教学一般是经验式的,“成活率”极低。而在高师合唱指挥课中学习指挥法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必修此课时,也仅仅有了一些肤浅的对于指挥法理论的认识,学到的实质性的指挥技术不多,基本上难于应付日后的工作。所以,如何在集体课的形式下,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一些关键的,实用的技术,是合唱指挥课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指挥技术动作的质量,对于被指挥者来说,主要是指挥者的运动形态对他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而就指挥的运动形态而言,相对的“静”与“动”是其主要内容。下面作简明的分析。
一、静态动作
观察与分析指挥动作,不难发现指挥在击拍时,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瞬间或暂时的动作“定位”,这有些像舞蹈,戏剧中的“亮相”。如起拍前、收拍后、反弹或不反弹的拍点后、延长间、休止符、气口等等地方。这些“定位”,在舞台上实际上是一种“静态造型”。用它配合适当的面部表情。对于被指挥者有极强的暗示、控制与影响作用。例如《国歌》引子完后歌声进入前就有一个静态动作。手反弹后(或不反弹)运动突然停止,姿态庄严,身体是发力的准备状态,紧张而有力,让人感到即将爆发出的强音。而《黄水谣》的歌声进入前的静止动作则是放松、舒展、让人感到一种幸福、和平的气氛……这些性质各异的静态动作,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视觉形象,也造成了完全不同的音乐表演效果。
二、静态动作的分类及特点
(一)舒展静态动作
舒展的静态动作往往用于抒情性质的音乐。他一般在拍点后,减速形成,手处于中或高位。手腕松弛,可以是纵向,也可以是横向,面部表情是抒情性的。如黄水谣,半个月亮爬上来等。
(二)紧张有力的静态动作
这类静态动作往往预示紧张或激情性的音乐、它一般都在迅速反弹后形成,手处于高位、手指、手腕、手臂及身体都有一定的紧张度。以纵向动作为主。如“怒吼吧黄河”、“娄山关”等。
(三)暗示性的静态造型动作
1.手掌向上或握拳;手臂前伸手指成爪状暗示强的力度。
2.手掌向下或朝向被指挥者;身体成紧缩状暗示弱的力度。
3.手掌向下横压表示音准偏高,手掌向上抬表示音准偏低。
(四)指示性静态动作
1.反弹或不反弹的拍点后手停止不动,可有效地指示出自由延长音以及下一个起拍作好准备。如《在太行山上》中的“妻子送郎上战场”的自由延长以及《黄水谣》的引子中的自由延长。
2.用上面的方法指示长音也是很常见的,例如《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口唱最后一句的长音就应该使用静态动作而不是死打七拍收尾。
3.用静态动作指示休止符也是增强指挥控制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国歌》里“中华民族到了”这句的休止符就必须使用静态动作。在有利的击拍以后动作停止,第二拍到来时再迅速击中拍点,这样就明确地指示了休止符以及后半拍。否则就成了打拍子,而不是指挥。
三、动态动作
运动是音乐的实质,也是指挥的实质。音乐的节奏、节拍、指挥的击拍方式都要通过一定的运动方式来实现。可以看出,指挥的手在空中按一定的线路运动形成了图示,而在各种图式中手运行的速度既可决定击拍点出现的频率,又可以决定其击拍的方式。所以,明确击拍的速度问题,对指挥的重要意义,对于训练学生掌握典型的击拍方式具有相当的作用。
四、动态动作的分类及特点
(一)用加速——减速形成拍点
手向下运动,快到击拍点时加速,弹起后马上减速即形成拍点,这个过程快慢决定着音乐速度快慢。
(二)快速起动——减速形成起拍
手向上迅速抬起,形成拍点后减速或停止不动即构成性质不同的起拍。
(三)下落——加速——减速形成抒情性击拍。
(四)用同一速度击拍,停在击拍点上空形成激情性击拍。
(五)从拍点开始的击拍(又叫等待性击拍)
1.连贯的击拍(legato)慢起来——快回到击拍点。
2.跳跃的击拍(staccato)快起来——快回到击拍点。
(六)提前到达的击拍
击拍路线长且先到达下一拍的位置,减速明显,而下一拍需迅速击出,以形成气口。如,《黄水谣》与《北风吹》中的有些乐句。
五、静、动态动作的比较
(一)静态动作
静态动作一般时间过程较短,主要是在短时间或暂时占具的空间位置给人造成的影响具有意义。表情与姿态至关重要。表情为主表意为辅。
(二)动态动作
动态动作时间过程较长,时间是重要内容,运动速度是关键,表意为主表情为辅。
总之,这两种动作为分析和分解指挥动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对于学生形成动作概念有较大的帮助。掌握了指挥的“静”与“动”也就是掌握了指挥的最关键部分。当然,就指挥动作而言,还有许多复杂的问题,但作为学生特别是师范生、学习一定的技术才能发挥其学到的音乐知识,还应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参与大量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排练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指挥人才。
参考文献:
[1]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承篪,吴淑贞.合唱指挥法教程[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199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