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
范文 | 马宇飞 【摘要】民族声乐是高校音乐教学领域重点内容,民族歌剧作为音乐领域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为了解决当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不妨将民族声乐教学与民族歌剧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民族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应用策略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高校民族声乐;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歌剧最早是从西方引入我国的一种音乐形式,随着歌剧在我国的深入发展,逐渐融入了我国民族特色,并在音乐内涵和音乐特色方面逐渐呈现出一定民族性,受到我国民众的强烈的推崇。民族声乐教学作为高校重点教学课程,对学生音乐素养建设至关重要。教师为了优化课程设计,不妨将声乐教学与民族歌剧二者建立有效联系,开展综合性、系统性的声乐教学,从而提高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整体质量。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高校在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方面,所呈现的效果不容乐观。随着扩招体制盛行,高校艺术生源数量逐年上涨[1]。生源数量虽然十分充足,但是音乐素质却存在很大问题,有些新生在声乐专业知识、潜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甚至有些学生为了顺利进入高校完成声乐专业进修,大多在升学考试之前进入高强度、短时间的突击。导致声乐基础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给高校的声乐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与挑战。教师在组织民族声乐教学活动时,因为教学思想存在偏差,只是针对声乐演唱技巧向学生展开硬性灌输。导致声乐课堂形态过于刻板,学生在声乐演唱技巧学习时缺少情感投入,声乐演唱缺乏感染力。 二、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之间存在的关系极为紧密。歌剧自从进入我国之后,经过时间的洗礼,在表演方式上逐渐渗透民族思想理念,呈现民族特色较为明显。《白毛女》便是一部将歌剧与民族声乐有效结合的音乐作品,这也意味着我国民族声乐教学领域,将在民族歌剧的支撑下实现深入的改革与创新。民族歌剧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还能够有效强化民族声乐教学手段。 (一)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内容 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保护逐渐建立起思想重视,民族歌剧作为优秀音乐文化,理应受到传承与发展。而目前在歌剧领域优秀作品十分匮乏,人们比较熟知的民族歌剧音乐作品也只是包括《白毛女》《小二黑结婚 》等[2]。因此,高校作为音乐人才重点培养基地,应当加强民族歌剧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思想重视。应该地合理将民族歌剧有效应用于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建设当中,从而使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应结合学生兴趣需求,合理地利用民族歌剧完成声乐教学,有效训练学生声腔共鸣能力,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水平。 (二)丰富民族声乐教学方法 将民族歌剧有效应用于声乐教学当中,能够使课程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显著吸引学生声乐课堂参与兴趣,并全面训练学生声乐演唱技能。首先,民族歌剧不同于一般音乐演唱形式,包含的情节性与故事性较强,需要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把歌剧情境内容融入演唱情感,从而使整个声乐演唱更具有感染力,渲染声乐演唱效果,带有感情地完成声乐演唱,更容易激发听众情感共鸣;教师以民族歌剧为教学载体展开声乐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根据歌剧情境展开独唱、合唱以及重唱等,从而使整个声乐表演层次分明、情感丰富。 (三)强化学生声乐技巧训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高校声乐教学领域,教师将民族歌剧有效应用于声乐教学活动中,能够促使教学手段获得强化,从而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可以结合民族歌剧演唱特色,鼓励学生结合歌剧语言特色,掌握民族歌剧声乐演唱风格,并加强学生声乐演唱发音训练,保证学生在声乐演唱表演过程中吐字清晰、发音标准;其次,教师利用民族歌剧展开声乐教学,利用歌剧中蕴含的浓厚情境,促使学生实现情感共鸣,以便学生在进行声乐表演过程中情感更加丰富,提高声乐演唱整体效果;教师利用民族歌剧组织学生进行声乐演唱训练,能够有效训练学生声乐演唱综合扩展能力,包括形体的表现力以及演唱神情控制,从而使整个的声乐演唱表演浑然一体,提升学生的声乐专业综合素养。 三、中國民族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融入歌剧角色 在利用民族歌剧展开声乐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歌剧创作时代背景,以及歌剧人物特点,展开深入鉴赏与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歌剧人物形象,并配合专业的声乐表演,在歌剧表演过程中实现自身声乐专业技能有效训练。以《原野》中的“啊,我就是虎哥”为例,教师应当先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歌剧中人物特色[3]。通过揣摩歌剧中人物当时心理、情感,并与歌剧人物在情感上达成共鸣,想象着自己便是主人公,并利用专业的声乐演唱技能,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用民族声乐方式展现出来。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更具有感染力,真正地打动听众。 (二)传统表演与科学发声相结合,多层次展现歌剧人物 教师在利用民族歌剧展开声乐表演教学时,应注重将传统与现代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在传统歌剧表演形式上融入科学发声技巧,从而使歌剧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提升声乐演唱表现力。作为新时期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应该向著名声乐表演家雷佳学习,学习她在《白毛女》歌剧中的演唱精神,既要尊重歌剧传统文化,又要适当创新和突破资金,从而形成全新艺术展现方式,使整个声乐表演更具有现代化,为民族歌剧文化未来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教师在组织学生以歌剧为载体展开声乐演唱训练时,应注重规范自身发音,并调节演唱气息,合理利用民族戏剧演唱技巧以及声音处理方式,展现歌剧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传统表演与声音的处理,将歌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给听众,充分彰显歌剧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与情感内涵。 (三)针对歌剧作品自主创新、创作,寻找适合自己的表演方式 教师在利用民族歌剧展开声乐教学时,不要局限于传统歌剧音乐方面,而要鼓励学生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当融入创新元素,对民族歌剧进行创新、创作,并利用适合自己的声乐演唱方式进行表演,从而有效彰显声乐表演现代化演出特色。作为声乐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规避民族歌剧思想误区,避免强制性要求学生利用美声唱法完成歌剧表演,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声线特征,以及演唱基础,自主创新歌剧演唱方法。只有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创新,才能够保障民族歌剧更好地适应音乐领域未来发展,从而实现民族歌剧有效传承与发展。教师在组织声乐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演唱方式展开歌剧演唱创新表演,并增设舞蹈动作,从而使整个声乐表演更加完整,提高声乐表演现场感染力。 四、结论 综上,歌剧作为我国重点音乐形式,将其应用于民族声乐教学当中,将收到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利用民族歌剧展开声乐教学,不仅能够有效丰富课程内容、方法,还能够强化民族声乐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将歌剧与民族声乐两者有效结合,构建综合性、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歌剧演唱技巧,实现自身民族声乐专业技能强化训练。 参考文献 [1]沈德鹏.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对中国声乐教学影响的探究[J].音乐生活,2017(04):75-76. [2]沈德鹏.中国民族歌剧实践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J].音乐生活,2016(04):86-87. [3]王颖.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32(03):105-1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