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钢琴作品音乐鉴赏力的培养策略
范文

    白敬徵

    【摘要】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成为教育的主导方向与重要内容。欣赏与聆听钢琴作品能有效增强音乐鉴赏能力,更好地感受生活之美。高校增强学生鉴赏钢琴作品的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其审美意识。

    【关键词】钢琴作品;音乐鉴赏力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音乐鉴赏是鉴赏、评价、体验、感悟、了解音乐而开展的相关活动,是增强人们审美水平的基本方式。培养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对于提高其文化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有明显作用。

    一、培养学生钢琴音乐鉴赏能力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鉴赏则是学生聆听、评价、感悟音乐的过程。钢琴作品的文化价值与应用能力较强,通过钢琴教学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对于增强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特别重大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

    “钢琴音乐作品体现出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可以让人无障碍交流,将灵魂与思想相连接。”在钢琴演奏技法、钢琴教学知识及教学思想不断发展的今天,钢琴文化得到各界关注并获得更宽阔的发展空间。音乐教育不但能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低调、务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自觉、积极、勤奋的学习精神。

    (二)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增强学生协调能力

    学生在聆听与鉴赏钢琴音乐作品时,要特别关注协调眼、心、脑的过程,有效提高学生乐感,扩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关调查数据表明,从小就学习与接触钢琴作品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及想象能力。

    (三)增强学生艺术品味和审美能力

    学生学习与练习钢琴技术时,能接触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在较长时间内获得钢琴作品情绪、思想的浸染,能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性格,让学生性格更活泼开朗、情感更丰富。另外,也能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四)锻炼学生信心和耐力,培养其合作能力

    练习钢琴作品时,要满足持久性、技术性、规律性、科学性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勇气、信念、耐力、毅力,在演奏与鉴赏钢琴作品时,考验其心理素质,同时能增强学生信心、肯定其价值。因此,钢琴教育与音乐鉴赏课对于增强学生意志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踏实的作风,以及奋发图强的精神品质具有特别好的作用。

    (五)钢琴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商”

    每个事业成功的人都要拥有高情商、高智商与较高的挫折商,在逆境与困难面前,选择放弃代表失败,而选择勇于克服与面对的人,才能够逐步成功。这也是“挫折教育”受到教育部门重视的主要原因。学习钢琴及培养钢琴音乐鉴赏力的难度很大,如果学生长期学习钢琴,其逆商比一般人高,会对他的人生有特别大的影响与帮助。

    二、在钢琴音乐作品中增强学生音乐鉴赏力的路径

    “音乐鉴赏属于听觉艺术的一种,其是体验美、感受美的过程。”聆听与欣赏钢琴音乐作品能更好地理解、品味旋律中表达的思想内涵,让学生与音乐间产生共鸣。如果想要提高钢琴音乐鉴赏水平,就要采取实用方法并不断地学习与积累。

    (一)关注聆听的过程

    音乐通过组合不同的声音表现美,通过音乐速度、节奏、节拍、旋律、和声、调式等要素,提高人们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分析与辨别声部、节拍、旋律走向;能够认识钢琴作品结构变化与段落变化。“听”是增强学生音乐感受力的有效方法,如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主体是五声调式,并与和声音程交替变换,让乐曲更加明朗和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二部对位创作手法能够让人联想到牧童吹着竹笛,骑在牛背上自由地漫步于田野、山间的情景,两支笛子表现高低两个音部,中间配以欢快的小乐句,而后是加花变奏,让音乐更加富于动感,婉转动人,表现出自然环境下怡然自得的中国淡泊处世观。又如《百鸟朝凤》,通过钢琴倚音、颤音、琶音、泛音、乱弹等方式模仿野鸡、黄鹂、蝉等声音,刻画出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色。所以,培养与增强学生鉴赏钢琴作品的能力时,要强调聆听的作用,因为聆听能让艺术和听众内心产生共鸣,既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也能增强教学水平,加深学生对钢琴艺术的认知与了解。

    (二)全面认识钢琴曲意图

    每首钢琴作品的创作都蕴含着某种思想意图,包括作者意图与作品意图。要分析、鉴赏钢琴作品,就要客观了解、适当把握音乐感情,而“掌握钢琴作品所隐藏的感情就要充分理解作品的意图与内容,并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相关情况”。在通常情况下,钢琴作品通过音乐本体表达思想意图。因此,要在探索、理解音乐的基础上鉴赏钢琴作品,结合作者的生活环境与时代分析钢琴作品,深入了解作品的思想与意图,有深度、有层次地欣赏与鉴别音乐作品。钢琴作品与其他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拥有很强的思想内涵。

    (三)结合文化环境与时代背景鉴赏音乐

    学生在探讨、解读钢琴音乐作品情感时,要按照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来分析。自产生钢琴艺术到21世纪的今天,在世界各个民族发展中由于地域、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历史的沉淀和发展,各个民族形成体现民族性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人类社会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对民族内在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全面彰显出各个族群文化的价值和观念。在社会历史进步过程中,一个阶级、一个民族通常具有相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相同的价值判断准则和价值取向,该民族、阶级是借助共同的价值标准与文化取向将不同个体凝聚、组织起来,相同文化观念形成相同的生活习惯,群体建立也需要提高文化独立性与个性。由于生活实践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形成各自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的社会组织,不断建立起不同民族、阶级、阶层等多种类型的群体,并形成与众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环境下创作的钢琴作品,能够全面彰显文化价值与观念,或者能运用相关的文化元素。”多元文化与多样价值观导致钢琴音乐作品出现各种风格与类型。所以,深入了解作曲家生活的文化环境、时代背景,能更深刻、全面地研究与鉴赏钢琴作品。

    (四)结合其他艺术形式

    不同艺术既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对独立的。雕刻、绘画、诗歌、音乐等艺术都要有最自然、朴素、珍视的表现,这是任何艺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艺术工作者要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与文化艺术修养,达到融会贯通不同艺术的目的。在鉴赏音乐时,提出“对比”可以结合王籍“蝉噪林逾静”诗句的境界,以“蝉噪”反衬林子的幽静,是动静对比的典范。钢琴作品部分段落亦如“蝉噪”那样有韧性、那样鲜明,将“噪”与“静”相对比。如聆听贝多芬奏鸣曲,了解其和声声部之间出现的情绪转折与变化,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和感染力。

    三、结语

    培养高校学生钢琴音乐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是公共艺术课的重要组成环节,音乐教师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播放钢琴作品,既让学生欣赏到世界各国不同时代音乐作品,也能不断提升学生鉴赏钢琴作品的水平。教师选择经典、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播放给学生,添加解说词,能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学生鉴赏水平,也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思想修养和文化内涵。在音乐鉴赏课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聆听,更好地了解音乐内涵,结合文化环境与时代背景,参考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既能完成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实效性,也能提升学生钢琴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谢艺.浅析高校大学生音樂鉴赏能力的培养[J].北方文学(下旬),2017(07):152.

    [2]康康.音乐鉴赏教学应注重“认”“知”结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7(07):106.

    [3]史影,尹爱青.从感知到探究——高中音乐鉴赏课与音乐审美能力提升研究[J].文艺争鸣,2017(05):202-204.

    [4]欧阳旭.浅谈音乐教育与审美文化鉴赏[J].戏剧之家,2017(03):104.

    [5]路猛.高校钢琴教育视角下如何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J].大众文艺,2017(01):22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