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做好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郭悦 袁沁源 【摘要】音乐是一门伟大的艺术,是一门具有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内涵,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去赏析。大学开办高校音乐欣赏课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高素质的全面教育理念具有重大意义。但是,随着音乐教育日渐深入高校课堂,教育过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音乐赏析课;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对我国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 (一)高校对于音乐赏析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今,音乐教育在高校中止步不前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在于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音乐赏析课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操、丰富校园文化的一门课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学生其他学习上面,忽略了对学生音乐或者其他素质的培养。大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赏析课,但都流于形式,没有进行开拓创新,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当前高校中音乐赏析课程停滞不前的现状。 (二)教学内容古板,落后于时代潮流 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蕴含当代精神的音乐作品。但是,高校的音乐赏析课程仍旧只局限于对中西方古典音乐作品的赏析,忽略了当前的一些流行音乐元素,导致教学内容陈旧,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大多数高校的音乐赏析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就在台下听老师讲,基本上没有交流互动,这就与音乐赏析的本意背道而驰。这种保守迂腐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更是无济于事。 (四)教学手段单一落后 高校音乐赏析课的教学手段主要就是播放音响资料,这并不能使学生们对于所要赏析的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不仅不能将音乐背后的精神世界和所蕴涵的文化底蕴体现出来,也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好。[1] 二、解决措施 (一)引进具有代表意义的、健康的流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领域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每一种音乐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在高校音乐赏析课中单单只欣赏中西方的古典音乐作品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们的求知欲,这时候,适当地引入一些符合当下青少年精神面貌的、健康的流行音乐,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周杰论的音乐作品广受青少年的追捧,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他的作品,一方面,可以将新旧作品做一个对比,分析每一个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教学,循序渐进,逐步引导 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音乐赏析课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音乐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明确教学目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顺利地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背景,逐步走进音乐世界,与音乐的创作者和音乐本身产生共鸣;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可以积极开展课上讨论,让每一个同学把对于音乐的理解表达出来,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加深和完善学生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丰富教学模式和手段,提高音乐教师的艺术修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音乐赏析课堂当中,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手段,可以直观、生动地在学生脑海中建立具体的音乐形象,调动学生们的感官认知能力,便于学生们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与音乐作品本身产生强烈共鸣,加深学生对音乐及其背后的世界的理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当今高校音乐赏析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关键。在现在的高校音乐赏析课程中,不仅存在学生学习兴致缺缺,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完善解决。这就要求高校在以后的音乐教育当中,不断革新教学模式,不断完善音乐赏析的曲库,增强师资力量,从根本上改善高校音乐赏析课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征.浅谈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 作者简介:郭悦(1985—),男,汉族,山西左权人,本科,毕业于广州星海音樂学院,助教,湖南中医药大学体育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袁沁源 (1991—),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荷兰阿尔特兹国立音乐学院,国家四级演奏员,音乐表演,湖南交响乐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