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锦州黑山皮影戏的传承途径研究 |
范文 | 贾美琪 安明璐 赵国邦 【摘要】锦州地处辽西,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黑山皮影戏就是其中一项。目前,锦州黑山皮影戏的传承已然成为问题,如何传承锦州黑山皮影戏成为保护文化的重中之重。本文从黑山皮影戏的艺术价值和传承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性探讨,希望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皮影戏;非遗文化;地域;价值;传承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一、锦州黑山皮影戏的制作 锦州皮影戏的人物是用驴皮雕刻而成的,把涂了颜色镂雕玲珑的影人映照在幕布上,随着音乐的伴奏表演故事,被称为“驴皮影”。影人在造型上借鉴剪纸、木刻、等艺术形式,刀法非常精细精湛,色彩鲜艳活泼,表情生动逼真。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精致考究,人物造型通常来源于当地农民生产生活,雕刻活灵活现,具有浓重的地域文化特色与较高的艺术美学价值。黑山皮影戏的道具主要包括影人、影幕、影卷及伴奏乐器等,影人的制作是先把兽皮加工成半透明状薄皮,再刻制上色,其雕绘工艺烦琐,造型生动。影幕也叫“影窗”,其实就是一块幕布,早期以白纸做幕景,用油灯照明作为衬景,随着社会的进步改用白布做幕,电灯照明。皮影戏的影卷其实就是皮影戏剧本,锦州黑山皮影戏现存影卷有几十部,主要有剧目《五锋会》《水牛阵》《西游记》《封神榜》 等。 (一)锦州黑山皮影戏的唱腔特色 锦州黑山皮影戏的唱腔与其他地方皮影戏不同,它吸收了唐山皮影戏和东北皮影戏的唱腔艺术精华,字正腔圆,高亢嘹亮,清新脱,俗自成一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皮影戏演员在表演时,用大嗓酣畅淋漓地唱,再现了辽西人民的豪爽、热情、好客的个性。之后通过皮影艺人的传承和创新,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成熟的皮影戏唱腔体系。锦州黑山皮影戏的唱腔包括硬辙、七字句、十字句、三赶七、五字锦、搭拉句子、快板、慢板、流水板、散板、杂调等。锦州皮影戏的剧目涵盖各个行当,行当划分基本与京剧类似,主要分生、大、小、净、丑。生就是文生武生;小就是旦角,旦角中又分出中间旦、闺门旦、文旦、武旦、刀马旦、老旦、青衣等;大就是大花脸;净又分出红净、黑净,黑净指的是小花脸;丑又细分为文丑、武丑等。皮影戏艺人在表演上讲究唱、念、做、打,在演出分工上分为拿、贴、打、拉、唱五种。锦州黑山皮影戏以唱功见长,具有地域色彩,唱词以东北方言为基础,为板腔体,剧本唱词均以对偶的上下句为其结构基本单位,每段唱词通常由若干对声韵相同的上下句组成。 (二)锦州黑山皮影戏的操作方法与设备 锦州黑山皮影戏操作的主要演员通常为两个人,一个人叫“上线”另一个人叫“下线”。支配皮影做动作的手柄有3根,其中一根叫“主杆”,剩下两根叫“手杆”。在表演中又进行了分工,这五种分工分别是拿、贴、打、拉、唱。皮影戏剧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演出需要搬运的设备很多,在搬运的过程中皮影很容易受到破坏,为了把精细的皮影保存好,艺人们制作了影箱,用影箱装影人、影幕、影卷和乐器,影箱有效地保护了演出设备的完好。锦州黑山皮影戏的伴奏乐器主要包括四弦、锣鼓、唢呐。为了适应皮影戏的表演形式,锦州黑山皮影采用抽象與写实相结合的表演手法,对皮影戏的人物和场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皮影戏表演中采用了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这样,不仅丰富了皮影戏的视觉,而且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皮影戏。 二、锦州黑山皮影戏的现状调查 锦州黑山皮影戏的主要影卷包括古代作品影卷、悲欢离合影卷、儿童影卷等7大类。近年来,锦州黑山皮影戏因场租、传承、受众等诸多原因受到了巨大冲击,很多皮影戏剧团出现了皮影入箱,鼓乐入库,后继无人的濒危局面。2006年,锦州黑山皮影戏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了使皮影戏更好地传承下去,锦州黑山皮影艺术团经常到学校、社区、部队、义务演出,为传承古老的中华文化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为了与时俱进他们在剧目的创编上也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比如,编排新剧目、添置先进的音响设备、吸收大批青年皮影爱好者加入皮影戏演出,实行以老带新、传帮带等方法加大皮影戏的传承,并在锦州市建立了皮影戏活动站,长期为群众表演。为使皮影戏表演更加精彩,皮影戏剧团将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用于表演之中,使其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锦州皮影艺术团在改革后演出的《小猫钓鱼》《鹤与龟》《刘胡兰》《梁士英炸地堡》等剧目,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据调查了解,锦州市为了保护好皮影戏为锦州皮影艺术团提供演出平台,成立锦州皮影学会,准备吸收更多的皮影爱好者参与皮影艺术传承。 锦州黑山皮影戏有三支五代人,现今受影视传媒的影响,大众对皮影戏的兴趣减弱;另一方面,皮影戏票价低而场地费过高,演出费无法支持艺人们正常生活,很多艺人们被迫另谋生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艺人们都年事已高并相继离世,第五代传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上,其技艺已大不如前且后继无人。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即将面临失传的境地。 三、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与意义 而今,许多优秀传统中华文化逐渐消失,加大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任重道远。 怎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传承与科学的保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课题,各级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对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担负起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高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艺术视野,而且对文化保护也是有力的举措。在校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在校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常有利于增进青年大学生对国家优秀文化遗产的认知,可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和生命精神的沉淀,在校园里传播,学子们必定会被皮影戏丰富的形式、杰出的成就以及意义非凡的内在价值所震撼;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也有利于青年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对培养四有青年、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丰富校园生活,增进师生感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塑造校园形象等,具有时代意义。 四、锦州黑山皮影戏在高校传承的途径 首先,高校师资力量丰富,拥有雄厚的智力资源,可为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以专业指导。高校具有科研创新的优势,可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还可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力量,争取各界支持,举办学术研讨会,设立研究机构,展演研究成果,为非遗的传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保证。 其次,高校可以组建皮影戏的大學生社团,与锦州皮影戏的艺术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把皮影戏的操作与表演技艺传授给大学生,让在校大学生对皮影戏感兴趣,从而加大对皮影戏的研究和操作。 再次,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把锦州黑山皮影戏展现给广大同学,也可以通过省级的艺术展演和赛事把这门艺术展现在舞台上,通过媒体让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并参与其中,把锦州黑山皮影戏的保护和传承才落实到实处。在传承过程中,有皮影戏老师的指导和高校教师的把关,剧目上也可以结合本专业创造出适合当代社会的剧目进行表演。这样,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对大学生的成长与社会接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最后,高校是传承和科研的阵地,在高校社团的带领下大学生以旧带新,一届又一届地传承下去,为锦州黑山皮影戏更好地传承打下基础。同时,完善和建立良好的社团管理制度,成为其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典范,使传承有效保护起来成为可能,也是当代大学生努力的方向。在学校中进行传承发展,就是保护其基因和文化生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各种方式,在保护中传承发展,在传承发展中保护;通过高校学生传播行为让更多的人感知、熟悉、传习非遗文化;通过在学校的展示、交流、传承及发展,培养传承机制,培育后继传人;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最终形成全民学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和氛围。以此作为契机,对我们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整理与研究,在校园内不断地弘扬、不断地传承,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志炎.皮影戏进校园是其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183. [2]张欣.乐亭皮影戏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的研究[J].大众艺术,2010(17):140. [3]徐栋.乐亭皮影的角色与行当[J].散文百家.学术百家,2011(06). [4]锦州皮影戏百度百科[OL].百度百科.https://wapbaike.com/item/锦州皮影戏/4672957?Adapt=1&fr=aladdin,2008. 作者简介:贾美琪(1997—),汉族,辽宁盖州人,辽宁省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5级音乐表演系本科,研究方向:音乐表演钢琴方向;安明璐(1998—),汉族,辽宁大连人,辽宁省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6级音乐表演系本科,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声乐方向;赵国邦(1998—),汉族,河北邢台人,辽宁省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6级音乐表演系本科,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