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声乐演唱中有效的紧张与放松
范文

    张晓平

    【摘要】声乐演唱不仅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表演的艺术,更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其技术科学新高峰的艺术学科。从学习声乐演唱以及从事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紧张和放松是一对同时存在而又相互影响的矛盾。因此,在学习声乐演唱或声乐教学时,要想达到良好的声乐演唱效果,就要在声音、情感、表演方面认真钻研,仔细考究,做到有效的紧张与放松的完美结合,最终呈现出让观众在听觉、视觉和情感共鸣等方面都能获得声乐演唱艺术带来的美感享受的艺术精品。

    【关键词】声乐演唱;紧张;放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紧张与放松的有效调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课题。这两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忽视哪一个因素都将造成声乐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控制两者的有效性显得颇为重要,也只有把这个基本调控状态稳定下来,才能使声乐演唱最终达到声情并茂,人艺合一的艺术境界。

    一、在声乐演唱中有效的紧张与放松的界定及相互关系

    声乐演唱是一项高级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是需要我们用大脑神经系统去协调控制的。在演唱过程中,有效的紧张是指根据声乐作品的需要,调动一切相应的应该积极兴奋的发声器官、情绪情感和肢体动作并使其达到有机配合,恰如其分地表现作品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外化的活动状态。在声乐学习或声乐教学活动中,充分认识和掌握有效紧张的内在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与此相对应,有效的放松则是一种抑制紧张的活动状态,它主要是对紧张的一种反向调控,即发声器官、情绪情感和肢体动作在积极活动时,相应的或其他一些肌体组织或情绪情感所应处的一种有效松弛状态。

    有效的紧张与放松是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的关系对于声乐演唱者的演唱活动非常重要,两者既對立又统一。沈湘曾说过的“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假如把声乐演唱比做一个天平,那么有效的紧张与放松就似天平的两个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两者还可以相互转化,放松经常被需于紧张之后,放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是紧张的反面。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声乐演唱中的紧张与放松的有效性,把握好声乐演唱过程中声音、情感和表演的有效状态。

    二、有效的紧张与放松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通常我们会从三个方面对声乐演唱的效果加以评论,这三方面分别是演唱中的声音、情感和表演。因此,在分析有效的紧张与放松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重要性时,本人也从这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在声音方面

    演唱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要求歌者在声音方面要做到美,这种美应该是自然的、不做作的,并具有独特风格的。因此,在歌唱发声时,首先要让有效的紧张与放松的状态成为一种习惯,也就是歌者经常说的“感觉”,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初始训练阶段往往会顾此失彼,不易协调。好的歌唱声音并不是经过一次或几次有效的紧张与放松的状态控制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而是需要多次有效的心理和生理的协调控制才能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状态。要想掌握歌唱发声技巧首先强调的就是歌唱者自如地保持着这种松紧配合,积极而松弛的状态。在平时的声乐汇报中,我们常常评价有的学生声音不美,唱法不科学,听着不舒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起源于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和共鸣器官的松紧配合状态,当这些器官配合得十分融洽时,声音应该是美的、科学有效的。

    在声乐演唱中,呼吸器官肌肉的运动,紧张与放松的有效控制是在呼气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群这两者之间。歌唱的呼吸非同于自然说话或生活中的呼吸,它所要求的呼吸中的对抗平衡会比平时夸张得多。歌唱家菲尔德对呼吸的解释是:将空气吸入肺部,为血液供养并将它净化,随后将气体呼出体外的过程或运动。呼吸最重要的要依赖于横膈膜,它是一块肌肉,看不见摸不着,它靠神经系统的紧张与放松来调节,做到有效放松。吸气肌肉群运动是一种紧张,呼气肌肉群运动是一种放松,吸气肌肉群有效的紧张会使呼气肌肉群更易得到有效的放松,从而使呼出的气自如、均匀,不浪费,呼吸得到了控制,声音得到气息的支持就达到了有效的松紧平衡。吸气的动作要协调放松,绝不能挤压,僵硬,特别要注意胸部自然挺起,但又是放松的。如果胸部紧张,那高音很可能上不去或持久力不强。呼气时,如果小腹太积极先于声音而向内收缩,又必然导致喉咙逼紧,所以,呼吸时抓住有效的松紧状态很重要。

    歌唱的发声是声乐技术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发声器官的肌肉包括声带与喉外肌,两者也是在紧与松的矛盾状态中调整运动达到协调配合的。发声时,声带必须是拉紧的,声音越高,声带拉得越紧,但在拉紧声带的同时又要感到“声门适度”,有一种通畅、松弛的感觉。除了声带本身有这种张力的紧张感外,喉外肌、下巴、前颈、牙关节和舌根这些部分的肌肉都要放松下来,使喉部解放开来。因此,在声乐训练中,保持好有效的松紧状态才能使歌者轻松持久地歌唱,而不致发声器官疲劳过度发生病变。

    声乐演唱的声音比较讲究共鸣腔体的运用,无论是唱高音、中低音还是低音都要保持同样的共鸣感。这就要求喉头不能移动,下巴放松,虽然是放松,但它同样要求一种发声状态的积极,这其实是一种外松内紧的控制,所有的音都要挂住头腔,而且又要注意连贯性。因此,具有良好共鸣的声音同样需要保持一个既紧张又放松的状态。

    (二)在情感方面

    演唱是一门情感艺术,成功的演唱者总是把情绪情感的表现当成伟大的艺术法则、艺术灵魂。在我国古代时期,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因素就已倍受关注。《乐记》中载:“凡音之起,有人心生也。”“乐者,言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这些理论说明了情绪和情感是声音的依据,声音是内心情绪和情感的表现。因此可以说,歌者的情绪情感的调动是使作曲家或歌剧作家的作品得以在舞台上活灵活现的关键。控制情感的松紧程度也就预示着作品被表现出来的效果。在声乐学习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情绪的冲动,譬如当有人唱《黄河怨》时哭诉“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如果歌者的情绪过于激动,很有可能导致演唱的效果听起来不是凄惨而是壮烈,或者还有可能出现泪流满面,喉咙哽咽,使自己沉浸到现实的悲痛中而不再能去展示艺术的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本身就是心理的主要品质,它是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和心情的反映,而声乐艺术的情感是歌者通过分析熟悉作品,主动调整自己的情感状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怒而不暴,喜而不狂,做到情绪情感神经系统的松紧协调,用理智控制好情感,声情并茂地把作品传达给观众,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共鸣。

    (三)在舞台表演方面

    声乐演唱顾名思义,歌者不仅要唱,同时又要进行“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如果一个歌唱者在舞台上只唱不表演,就显得呆板而且缺乏生动感,如果好的歌唱与“神形兼备”的表演艺术相结合,不仅歌声会更加传神,表演也会更加形象化。

    演唱是一种高级行为,牵涉到生理和心理,在舞台表演方面尤其是初学者或实践较少的学生会有很多紧张不放松或放松不协调的问题。为此,不仅要调动某些肌肉的紧张性去活动,同时又要去抑制不必要的紧张,去刻意努力进行一些放松,不仅需要手眼身法步的有机配合,更需要演、声、情三者协调一致,做到松紧有效统一,最终使纸上的音符变成活动、运动的旋律和语言,使观众能够得到全方位的美感享受。

    三、如何在演唱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有效的紧张与放松

    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做到有效的紧张与放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声乐演唱在紧张或放松的任一状态上,“路子”都不可能很“正”。因此,作为声乐教师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去引导学生。

    (一)因材施教,意识引导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音源,以气息为动力,以人身为乐器,用人声歌唱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由于人与人歌唱器官生理构造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特点,所以,在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而不能以一个声音形象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那样势必造成很多人极度紧张,长此以往,声乐肯定不会有进步甚至导致嗓音疾病。因此,在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声音形象时,教师应更多激活学生内心的想象力,让学生“看得见”肌体内在的运动状态,“看得见”通过歌声想要描绘的情景,让感觉、想象和知觉积极参与到调整紧张与放松的有效性的众多环节中,最终引导学生发出属于自己比较放松自然的声音,即有意识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松紧有效的状态中唱出自己的音色和个性。

    (二)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态度对学生心理活动影响很大。如果太严肃,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紧张感,歌唱状态也会很紧很僵;如果太急于求成,学生的心理上同样会产生紧张;太粗暴了,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学生追求不到成就感,就会越来越讨厌上课,因为心里已经太紧张了,而且紧张到了不会再放松的地步。因此,教师应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尽快抓住他们的特点。有些学生本来就很内向,那么在声乐课堂上千万不能给他们造成太大的思想压力,要在放松中调出他们演唱的激情;有些学生本来很外向,那么他们在接受一些新东西时就比较放得开,对这些学生可以在激情中调整其适当放松的状态。因此,教师应从心理、生理两方面调整其有效状态,循序渐进地使声乐学习和教学工作良好地配合。

    四、结论

    歌唱是以声带为音源,以身体为运动载体,以情感为纽带的的艺术综合体。紧张与放松的有效控制是声乐学习和教学在很长时间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速成,需依靠科学的训练才能达到。任何一个优秀的歌唱演员必须学会掌握有效的紧张和放松,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在声乐演唱的道路上永攀高峰。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2]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劉文昌,付鸿敏.歌唱理论与技巧[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5]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6]石惟正.歌思乐想:石惟正音乐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