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俄罗斯风情画 |
范文 | 刘慧媛 【摘要】本文对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钢琴作品集《四季》之《在马车上》的创作背景、演奏技巧进行剖析,力求使演奏者情感得到升华,技术得到提高。 【关键词】《在马车上》;音乐特征;弹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十九世纪初期,俄罗斯人一边反抗当时的封建制与农奴制,一边壮大本土音乐文化。这一时期,艺术家们所创作品与时代相呼应,同时带有伤感色彩。格林卡、“强力集团”、柴科夫斯基等艺术家共同促进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品中大量运用民歌曲调来表达民族情怀、风土人情。当地人民意志坚定,品格顽强,民俗习惯独具特色。1882年出版的《四季》这部作品音乐形象鲜明,以春的生机、夏的优美、秋的收获、冬的雪景,描绘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结合托尔斯泰的诗谱的曲。分别给十二首作品赋予了诗意般的标题,每首作品都与诗歌的内容紧紧联系,把俄罗斯人民的美好生活写照展现在世人眼前,其中,一月《炉边》、三月《云雀之歌》、十月《秋之歌》都是小调色彩,带有忧伤气质,二月《狂欢节》、四月《松雪草》、六月《船歌》、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获》、十二月《圣诞节》音乐风格较活跃,具有舞蹈性质。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有着深刻的戏剧性,将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相结合。第十一首《在马车上》也翻译成《雪橇》,描绘了在乡间小路上马夫拉着雪橇在厚厚的积雪中欢快地奔跑的情景。 一、创作背景 柴科夫斯基用音符为人民展现了俄罗斯春夏秋冬四季转变的风景画,来表达作曲家对家乡的热爱。《四季》是作曲家为《小说家》杂志而作。“因词度曲”先有文词,后配乐谱的音乐形式,有固定主题和思想感情,但作曲家没有完全受内容限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进行创作。这套钢琴套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包含着丰富的民间元素,描绘了俄罗斯人的生活习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节日中的欢庆场面,歌颂了劳动人们的勤劳质朴。这十二首个性鲜明的钢琴小品,以第六首和第十一首最受欢迎。 二、曲式分析 这首作品为复三部结构。采用E大调,4/4拍,音乐形象可爱,具有民歌曲调。分为第一部分、三声中部和再现部。第一部分是单三部曲式,为1——27小节,由ABA形式组成。A(1-8),为4+4的方整结构,八度叠加的旋律描绘了车夫与雪橇的音乐形象。B(9-17),4+5不对称结构,织体转变为扩大了的分解和弦,音乐轻巧活泼,带有舞蹈性质;A(18-27),这一段高音和弦加厚,削弱了中音区复调化声部。 第二部分为三声中部,由两个乐句组成,调性在G大调上展开,又有关系小调e的特征。歡快的音乐表现了马蹄奔跑时的轻盈动作,经过一系列的转调,使得材料在属功能上不断分裂和扩充,之后进入连接小节并引入延留音和助音等和弦外音,至再现。 第三部分是再现部。原来的旋律转入低音声部,结尾处有六小节的十六分音符,以连绵起伏的模进形式结束在主音上。 三、演奏技巧 柴科夫斯基的《四季》这套钢琴套曲,在情感上具有抒情性,技巧上具有炫技性,常作为音乐会的演奏曲目,深深地吸引了广大钢琴爱好者。《雪橇》这首作品充满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展现了当地人民热情奔放、豪爽风趣的性格。描写手法时而细致入微,时而热情洋溢,耐人寻味。作品中大小调交替出现的手法既丰富了思想,又增加了艺术效果。乐曲的演奏速度(Allegro moderato)为有节制的快板,旋律动听,极具歌唱性。为了运用歌唱性去演奏作品,要先学会聆听优秀歌唱家的作品,并从中找到共性。第一部分A段主题简洁朴素。弹奏时,要以从容不迫的速度演奏出旋律,表达马夫宽广舒畅的心情,哼着小曲驾着雪橇从远处疾驰而来的场景。同时运用了俄罗斯五声音调的民间元素;B段以琶音作称托,要弹得轻柔富有表情,十六分音符要流动起来,表现创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无比激动的心情;再现A段时,旋律以八度的形式出现,更加强调了主题,二分音符要有力度,并弹充足其时值,左手三连音演奏时要通过手腕滚动起来,把握好速度,要积极有动感。 第二部分是变奏重复的乐段,音乐具有欢快、轻松、典雅的性质,并带有舞蹈的特点。作品中倚音的出现,要弹得轻巧,描写了雪橇清脆的铃声以及马夫愉悦心情。大小调的交替产生了许多变化音,句尾的十六分音符以不断跳跃的断奏弹出,力度越来越弱,仿佛马夫驾着雪橇在乡间小路上逐渐走远。 再现部是简单再现,旋律在低音声部出现,右手作为伴奏以不断出现的十六分音符在高音区活跃。这一部分为了突出左手,右手力度不要太强,要有颗粒性,保证声音的清晰。以断奏方法弹奏较快速度的十六分音符时一定要用指尖,这样声音才会轻巧、干净,同时要配合左手旋律弹出音乐的起伏。 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作曲家独具匠心的创作意图,使人领略到了俄罗斯民族独有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民豪爽率真的性格。它的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又夹杂着淡淡的忧伤,耐人寻味。 四、民族风格的体现 柴科夫斯基童年的时候,母亲常给他唱民谣,因此从小积累了许多民间曲调,他所创作的钢琴曲《夜莺》就是运用民歌元素所写而成。 柴科夫斯基在继承俄罗斯民族乐派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运用外国音乐素材发展本土音乐。 在作品中善用升4和降7等变化音来表现神秘、内敛、优雅的感情基调,和声语言简洁朴素,富有逻辑性。调式布局上,以和声大小调的交替出现为主,极具俄罗斯音乐韵味,尤其是隐伏大小调的出现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浪漫曲风。乐曲中倚音的出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描写马车铃铛清脆的的声音,惟妙惟肖,充满生气。由此不难看出,柴科夫斯基在民族化语言的使用方面大大深化了作品的内涵,体现了刚柔并济的美学思想。 五、音画结合的构思 《四季》中每首作品都有着深刻的文学性。《在马车上》描述了一幅银装素裹笼罩下的欢乐情景。第一部分作者运用简洁而富有逻辑性的和声以及俄罗斯民歌曲调映衬出马夫驾着雪橇由远而来的画面,与大自然浑为一体,极为和谐,表现了俄罗斯人民朴实、乐观的心情;再现段左手部分的三连音要弹得激动热情,并借助踏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部分以轻快活泼的的倚音来描写马蹄奔跑的声音,二分音符的长音要着重弹出。在欢快之余,也不乏体现对冬天万物俱寂的叹息;第三部分,主题音调在左手出现,又一次重复主题,像是带人回忆美好时刻,伴随着右手的弱奏,雪橇渐行渐远,音乐进入尾声。 作曲家运用富有灵感的作曲技法带我们进入音画结合的美好境界。 柴科夫斯基的《四季》是俄罗斯人民真实的生活写照,朴实的民风、真挚的情感无不浸透在作品中,表现了作曲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整首作品风格清新,但也包含着丝丝忧伤,和声语言精炼,调性布局独特,这也正是柴科夫斯基本人的风格所在,同时也是作品能流传至今的真正原因。 参考文献 [1]毛环宇.俄罗斯音乐之魂——柴科夫斯基[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06). [2]吴春雷.曲式与作品分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03). [3]贾宇翔.《四季》弹奏分析与指南[J].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