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五线谱教学的新方法 |
范文 | 【摘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种能将五线谱的学习过程变为一种类似学习记忆文字符号的方式的学习法——图形位置记忆法。此方法通过将五线谱作为图形文字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记忆,通过教学实验,发现此法能够极大地提高五线谱记忆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说明图形记忆法的识别原理以及具体教学方法,希望能对目前我国的五线谱教学方法提出一个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五线谱教学法;图形位置记忆法;五指认音法;加线数线法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五线谱作为一种现代记谱法中相对较科学和合理的记谱法存在。因此,对于五线谱的入门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仍然有许多学了多年钢琴的学生,在五线谱读谱方面仍有较大障碍。甚至有一些音乐学习者在学习乐器多年后依然无法很好地进行乐谱的视奏。 众所周知,音级的顺序从低音排列到高音,音名分别为:“C”“D”“E”“F”“G”“A”“B”;对应的唱名分别为“do”“re”“mi”“fa”“sol”“la”“si”。五线谱的识别规律是五线谱从低到高的排列,代表这音的音高从低到高的位置表达。目前,大部分音乐学习者入门开始便是从高音谱号下加一线的“中央C音”开始学习的。目前的主流音乐入门教学,较多使用数“线”和数“间”的方式学习五线谱,更多的寄希望于学生在长久的练习和认知中慢慢地培养认知音符的习惯,并没有特别好的教学方法。当然,在五线谱读谱中,数线和间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判断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的读谱方法,但在入门的时候就直接采用这种方式会产生极大的障碍,因为读谱有障碍的学生在读谱的时候是这样一种状态:看到音——开始从中央C开始数——想唱名——找键盘八度位置(以钢琴学生为例)——判断音符时值——开始演奏。那么这样一种状态,当音高位置在中央C位置附近时,读谱相对较快,当音符高度距离中央C四度之后,因为数数较慢,导致了位置无法进行快速判断。长此以往,读谱速度没有任何加快,读谱的效率显然不高。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种能将五线谱的学习过程变为一种类似学习记忆文字符号的方式的学习法——图形位置记忆法。此方法通过将五线谱作为图形文字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记忆,通过教学实验发现,此法能够极大地提高五线谱记忆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说明图形记忆法的识别原理以及具体教学方法,希望能对目前我国的五线谱教学方法提出一个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本文所采用的音级名称是用音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 一、图形位置记忆法 (一)图形识别原理 首先,人对于一件物体的位置判断是天生存在的。例如一支笔,如图1(1)所示。 从图1(1)的那只笔可以一眼就指出这只笔的中间的点、最上端的点、最下端的点分别是是在哪个位置。取点以后的笔被分割为了上下两段,然后将这两段之间再各取一个中点,变成五个点,如图1(2)。 之后如图1(3)所示,我们将这五个点分别在笔的垂直方向做五条平行直线,并将五个点分别命名——中间点是名为“B”的位置;最上端的点是名为“F”的位置;最下端的点是名为“E”的位置。在“B”位置和“F”位置的中间再取一个点,名为“D”位置;在“B”位置和“E”位置的中间也取一个点,名为“G”位置。然后在这平行的五条直线的左侧加入一个高音谱号。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带高音谱号的基本五线谱(见下文图2),从下至上,依次是名为“E”“G”“B”“D”“F”的五条线,这五个名字即为音名的带高音谱号的五线谱基本参考线。 (二)高音谱号下的“线音”记忆法 图2 首先,根据位置的判断顺序,最容易被记忆的就是中间的线,也是最容易被找到的线,这条线名为“B线”(音名记忆,下同),也可以称为“si线”(唱名记忆,下同);第二,找到这五条线最高的那条线,即这条线名为“F线”,也可以称为“fa线”;第三,找到这五条线最下方的那条线,即这条线名为“E线”,也可以称为“mi线”;第四,找到这五条线相對靠上的那条线,即这条线名为“D线”,也可以称为“re线”。最后,找到这五条线相对靠下的那条线,即这条线名为“G线”,也可以称为“sol线”。这个时候,这五条线的音名与唱名已经可以被记住(如图2)。 (二)高音谱号下的“间音”记忆法 在这五条线之间有名为“间”的位置,根据这些“间”所处位置,可以用如下规律命名。首先,最上端的间名为“E间”,也可称作“mi间”,最下端的间名为“F间”,也可称作“fa间”。然后,在相对位置处于中央的有两个间,分别命名为“B上C间”“B下A间”或“si上do间”“si下la间”。最后,还有两个隐藏容易被忽视的间,分别命名为“F上G间”“E下D间”或“fa上sol间”“mi下re间”。 如图3所示,一个带高音谱号的五线谱位置记忆图已经形成了。一共是五根线、四个间,上下两个隐藏,共计十一个音。 低音谱号的的图形位置记忆原理相同,即中央线是“D线”或“re线” (四)大谱表 当这些都记忆完成后,将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谱表(如图4所示)。大谱表由左端用垂直线与花括号线连接起来的两个五线谱组成。一般在上面的五线谱采用高音谱号,在下面的五线谱采用低音谱号。大谱表一般具有“11”条线,这是由于高音谱号的下加线的音高等同于低音谱号上加线。为了区分大谱表的上下两个部分,在实际的大谱表使用中,人们会将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之间的那条中线隐去。被隐去的那条线是“C”音,由于被隐去的线在两个谱表的中间,因此人们习惯称这个音为“中央C”。 自此可以根据图形位置记忆法,学习大谱表线内共计二十三个基本音。这二十三个基本音跨越三个八度,加上变化音,可对应钢琴键盘十八个黑键、二十五个白键,共四十三个键位,接近钢琴键盘总数的一半。 二、五指认音法 学习五线谱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进行熟练应用。随着社会发展,现在的学习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时间变得越来越不够用。人们的通勤时间越来越长,更多的人游走于地铁和公交之间,人流密度较大,但此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碎片时间”。“碎片时间”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要在大量的通勤过程中产生;二是时间并不连续,非常容易被打断。因此,利用碎片时间随身携带文具来进行连续的练习和学习并不可能。因此,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和观察发现,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左右手来进行五线谱的辅助记忆练习。众所周知,五线谱的五条线数量与一般人每只手的手指数量相同,因此可以根据一定的定义和规律来帮助认知五线谱。 首先我们定义右手为高音谱号,左手为低音谱号。从图形位置记忆法中可知,五线谱的认知具有上下方向性,所以我们定义右手掌心向内,大拇指在上指示位置方向,根据图形位置记忆规律分别命名中指为“B线”或“si线”;大拇指为“F线”或“fa线”;小拇指为“E线”或“mi线”;食指为“D线”或“re线”;无名指为“G线”或“sol线”。然后可以根据图形位置记忆法的规律进行自我练习和认知,手指与手指之间也可以定义“间”来进行练习。同样,再定义左手掌心向内,大拇指在上指示位置方向,根据图形位置记忆规律分别命名中指为“D线”或“re线”;大拇指为“A线”或“la线”;小拇指为“G线”或“sol线”;食指为“F线”或“fa线”;无名指为“B线”或“ti线”。 最后,在熟练记忆之后将左右手进行上下摆放,即左右手掌心向内,大拇指在上指示方向,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即可模拟出一个大谱表的位置,然后进行混合记忆与练习。 三、加线数线法 当完成大谱表的二十三音记忆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加线的记忆了。目前比较方便的记忆方法是通过数线的方式,五线谱的加线一般常用最多加五条线,也有特殊的情况会加更多的线。 五线谱的加线记忆规律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线音”即“在线”的音;另一种为“间音”即“不在线”的音。这里仅以高音谱号的加线进行举例。 首先先说明“线音”的记忆规律。“线音”的记忆规律是一根线在线为“A音”或“la音”、两根线在线为“C音”或“do音”、三根线在线为“E音”或“mi音”、四根线在线为“G音”或“sol音”、五根线在线为“B音”或“ti音”;“间音”的记忆规律是一根线不在线为“B音”或“si音”、两根线不在线为“D音”或“re音”、三根线不在线为“F音”或“fa音”、四根线不在线为“A音”或“la音”、五根线不在线为“C音”或“do音”。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高音谱号的上加线不会超过四根,有时也会使用五根加线,如果要用到第六根或以上加线的音时,一般会直接使用“高八度记号”来表示(五根线不在线的“C音”上使用“高八度记号”则为钢琴键盘的高音极限)。 下加线记忆规律与上加线相同,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高音谱号的下加线不会超过三根,有时也会使用四根加线,如果要用到第五根加线的音时,一般会直接变更为低音谱号来进行表示(见图5)。 四、实践效果 笔者根据图形位置记忆法和五指认音法进行结合教学和实验三年,实验对象为数名四岁儿童到六十岁的业余音乐爱好者。在科学的学习和坚持使用图形位置记忆法的思路和每天利用碎片時间进行五指认音法的练习,可在一周后基本认识带高音谱号的五线谱中的十一个音,两周后熟练认识高音谱号中的十一音,三周后熟练基本认识低音谱号的五线谱十一音,四周后熟练认识低音谱号的五线谱十一音,五周后基本掌握高音谱号五线谱十一音与低音谱号十一音混合识别,六周后熟练掌握高音谱号五线谱十一音与低音谱号十一音混合识别,七周后解决二十三音五线谱识别障碍,八周后开始基本掌握加线规律,九周后熟练掌握高音谱号上加线,十周后熟练掌握高音谱号下加线,十一周后熟练掌握低音谱号下加线,十二周后熟练掌握低音谱号上加线。三个月成功学习五线谱(大谱表)。根据相同的记忆方法,可以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种谱号的学习,如中音谱号、次中音谱号等。以上为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总结得出,希望可以给音乐爱好者入门五线谱的学习提供一个新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见平.论彩色五线谱ABC及简谱记读新法——探索一种视读五线谱的新途径[A].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2003(09). [2]陈茴茴.五线谱普及为啥这么难?[J].音乐周报,2017-04-19(A11). [3]李红艳.国内九成合唱团不识五线谱[N].北京日报,2010-08-09(013). 作者简介:沈屹(1989—),男,助理实验师,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录音师、音乐编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