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合唱教学改进刍议
范文

    【摘要】目前,我國21世纪的初中生喜欢听的是摇滚及流行音乐,对一些优秀的中外合唱音乐就忽视了,很多学校对合唱教学的重视还远远不够。现如今,素质教育在各方面的教育中都被大力提倡,因此,在初中的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的教育方式也应该被重视起来,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善用合唱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乐素养,音乐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合唱艺术是中学音乐教育中参与人数最广泛、最直观、最通俗的素质教育的项目之一。合唱作为音乐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重要园地,作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在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合唱教学最为重要的两方面表现在,合唱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表现力,还可以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目前,很多学校对合唱教学还不够重视,教学的目的也不够明确,教学的方式也太过于形式化。因此,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教学方式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合唱教学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其音乐表现力。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分析。

    一、基于兴趣激发的合唱教学目标设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虽然已经被说过万万遍,但其效果以及重要性还是毋庸置疑的,毕竟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才会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音乐教育不同于数理化的教育,音乐是属于艺术的范畴。初中音乐开展合唱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以及合唱的乐趣,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1]。因此,教师应明确合唱教学和专业合唱课的差别,不能舍本求末。合唱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以及教唱歌曲,还应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爱上音乐。教师需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将学生带动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多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多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经验,吸取别人好的一面。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新鲜有趣的事情,以此来降低课堂的严肃性,创建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例如,在《雪绒花》的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柯尔文手势,这就可以较为直观地引导学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在演唱时对旋律、节奏以及情感的把握。

    二、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合唱教学开展

    整合分析现阶段的使用教材,其中在编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就是人文线索。学生在学习合唱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过程是具有规律性的,在选择歌曲时应该依据其实际能力,这才能使得在实际编排时更好地展开教学。[2]选择的歌曲决定合唱教学的难易程度,选择过难的话就不利于学生的稳步提升。目前教材编排的不合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方面是数量分布不合理,在不同单元中合唱歌曲的数量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难度;另一方面是歌曲的难易程度难以把握,因为合唱歌曲的难易分布在其他地方都无明显标注。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合唱能力对教学材料进行整合,重新整理教材的布局与排序,依据合唱曲目的难易程度来合理编排,数量也得分布合理,使得教学能够循序渐进。在七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两个乐句长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学习具有较强旋律的低声部,可以实现较大音程距离的合唱,主要以轮唱式和补充式为主;而在八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四个乐句长度,合唱的方式主要是三度叠唱;在九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适当的提升难度了,在曲目的选择上也是多种多样,进一步提升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

    三、基于音乐素养提升的教学歌曲选择

    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提出,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表现之一是审美情趣,即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中学生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表现力、审美力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合唱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选择合唱曲目的同时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选择歌曲的时候一定要从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方面着手,这能使得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情感,并以此来体会合唱歌曲的内涵[3]。通过以往的实际教学我们能够发现,学生能够轻易理解,贴近生活的歌曲较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开展合唱教学,使得学生的合唱能力得到提升。

    在《保卫黄河》这一合唱曲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前与学生进行简要的沟通交流,并询问学生有没有见过波涛汹涌的黄河场景。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往往会感觉到自己就身处在音乐的意境中,音乐最为美妙的地方就在这意境当中,学习的曲目就可以将我们带入此起彼伏的浪潮意境中去。讲完这些后再将合唱曲目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亲自感受这音乐的美妙之处。最后讲解相关的知识以及介绍歌曲的相应背景,并在学习后让学生进行初步尝试,感受歌曲力量。

    学生对于一些时间较久的歌曲的兴趣严重缺乏,而对当下的一些摇滚以及流行歌曲比较热爱。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素材的挑选中选择一些流行歌曲,以此来使得教学模式能够与时俱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时代感。[4]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他们喜欢的一些歌手,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确定学生今后的发展区域。提升合唱技能的过程是非常值得享受和非常快乐的,这不仅仅是一项学习任务。例如,在二声部的训练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时掌握,前提是能够准确把握音准,这对学生的情绪有着一定的启发,对其基础能力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北京欢迎你》这首合唱曲目,教师就可以利用这首歌曲的演唱者较多的特点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依据学生的能力来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还可应用对比与欣赏教学对影响音乐形象的具体作用以及具体要素进行说明。总的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得选择多样化的音乐作品以及掌握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掌握音乐的不同风格和特点,感受到音乐中的动与静。

    四、基于科学训练的教学手段选择

    合唱能力训练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节奏的掌握、音准以及气息的控制等一些基础的技能。在气息控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吹兵乓球和闻花香等一些有趣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声部均衡的训练,如果学生的群体意识不够就会很难展现出歌曲中丰富的表现力。由于在合唱的教学过程中光靠教师的单方面解说,那课堂的氛围就会比较单调,枯燥无味,不足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因此,在合唱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这对学生理解曲目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

    虽然一些合唱曲目的创作时间较为久远,但还是非常的经典,其意义也是较为深刻。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从演唱的情绪以及音乐的风格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合唱曲目中蕴含的情感并且能够将其表达出来。如果教学条件较好以及各种乐器都齐全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通过钢琴、电子琴等多种乐器来进行模唱和学生听辨能力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准、音高。而且,通过明显的情绪对比以及力度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歌曲的音色以及情绪。

    五、结语

    终上所述,合唱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学生音乐的表现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必须在今后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合唱教学,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审美以及情感方面的需求,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蒋宏兰.善用合唱教学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16,13(09):32-33.

    [2]殷晔.善用合唱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J].新课程导学,2015,28(06):11.

    作者简介:纪少燕(1979—),女,广东省汕头市丰华学校,本科,研究方向:合唱欣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