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
范文 | 毛毳 【摘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文化发展改革的目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分析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试着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文化;传承;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在历史变迁中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产物,包括物质文明、心理文明,涵盖日常、法律制度、道德规范、思维、信仰、审美等方面内容;从狭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生活习惯、风俗、行为规范等。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一定的地域特点。传承,即承接和传递,一般指将事物好的方面承接下来,再承接下去,承上启下,沿袭和创新。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造就了伟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生命、精神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基本保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社会文化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的意义 2017年5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全面实现文化发展改革的目标任务,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理性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增強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声乐教学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背景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应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作为培养目标,注重引导高校声乐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音乐传统文化和音乐特点,吸取不同音乐文化的魅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同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发展 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自20世纪以来一直由口传心授的方式沿袭着,多以示范为主,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随后各大音乐专业院校开设了民族声乐专业,如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近年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重视演唱技术的训练,缺乏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地域特点及时代特点,大部分高校声乐教学依然偏向美声教学,对民族声乐教学仅局限在声音处理和演唱方法上,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和历史脉络学习很少涉猎,学生没有受到全方位的培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民族唱法也多种多样,小调、号子、呼麦及原生态等。因此,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相比,没有相对统一的体系,导致民族声乐发展相对缓慢。因此,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要加强传授学生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掌握民族演唱方法的同时也掌握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将西方美声唱法与本土音乐文化有机结合,以民族声乐为载体,对民族语言、风格特点、审美导向整合为科学的教学体系,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一)优化民族声乐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在教学模式上已经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但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和手段,课程设置上加大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真正的民族传统音乐。在声乐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传统的民族音乐小样,丰富教学内容,将多样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的民族歌曲同教学内容融合,设计引导学生去了解民族音乐的演唱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在学习民族声乐知识技巧的同时很好的学习和传承。本国的传统文化 (二)多元化改进民族声乐教学教材 我国是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音乐文化和优秀传统。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曲目大都是教材中的曲目,很多优秀民族曲目没有被收录,只能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多元化改进民族声乐教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民族声乐的风格多样,演唱方法也存在着不同,通过学习各民族的声乐作品,能够促进声乐唱法的提高,促进民族声乐教学发展。 另外,可以鼓励学生去探寻书本中没有的知识,音响材料、音像材料都可以,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是一定历史文化的产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通过研究鼓励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探索精神,让学生更加明确、较全面地理解声乐知识,能够较清晰地分析不同风格作品的特点,让学生对民族声乐有更深层面的理解。 (三)加强教学实践 一个好的歌者,不但能熟练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于演唱中,而且能够诠释民族歌曲的风格、情感等。 民族声乐教学中,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多积累相应的民族素材,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体验民族音乐历史文化底蕴,将民族文化、民族特点与演唱技能巧妙地结合,将民族风情融入演唱,更好地表达歌曲内涵, (四)加强高校声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声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起到了重要作用。音乐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的民族声乐教学经验丰富能够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抓住一切可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机会,强化自身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促进高校民族声乐的发展。 总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发展和改革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音乐文化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更加全面、深入贯彻和实施,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文化发展和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促进高校民族声乐的发展,体现中华优秀传统的民族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张静.论多元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对招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市场,2012(49). [2]张晓欢.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