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德彪西受甘美朗音乐影响初探
范文

    刘玉娇

    

    

    【摘要】德彪西处于浪漫主义音乐已发展到非常成熟的时代,当时,许多作曲家都在积极地探索,试图摆脱传统功能和声的桎梏,创造出新的音乐语言。甘美朗音乐在巴黎的出现为德彪西的音乐探索之路点燃了一盏明灯,事实证明,经过多年的探索后,德彪西成功拉开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帷幕。

    【关键词】德彪西;甘美朗音乐;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德彪西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生于1862年。1872年,11岁的德彪西开始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7岁后,他对作曲的兴趣渐浓。1889年,来自爪哇的甘美朗(Javanese Gamelan)乐队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演出,德彪西被这种新颖的音乐深深吸引,从此便开始研究起了五声调式、十二平均律。1900年,他再次欣赏到了这种音乐。

    二、甘美朗音乐

    甘美朗音乐形成于l5世纪左右。在印度尼西亚,甘美朗音乐应用特别广泛。甘美朗音乐通常由博南排锣(bonang)独奏来引入,待结束后,乐团才开始加入。整个乐曲基本都是由固定拍子的旋律反复而成,并且不同的乐器在乐曲里的功能各不相同,有的是旋律,有的是渲染气氛,有的是分段。但不变的是,鼓手类似于乐队指挥,他可以决定乐曲需要反复几次(由于其曲式结构的可循环性,所以甘美朗的每段音乐都可以无限地反复),更是负责控制全场的速度。

    三、对比

    (一)旋律

    甘美朗音乐:核心旋律(多为三个五度音的旋律线)是甘美朗音乐的基础,通过扩大或缩小、分割或组合、提前或延迟、回转或逆行、单纯化或复杂化等手法来发展。

    德彪西:大量运用短小织体动机、短句旋律构成主题,并体现出片段式的特点(如谱例1《塔》)。若把旋律整理一下,那么则是si-dol-re-fa-sol,类似于甘美朗音乐中用首调唱名的斯连德罗音阶(la、do、re、mi、sol)。

    (二)节奏

    甘美朗音乐:这是甘美朗音乐中最复杂的部分。印度尼西亚人的节奏观与其宇宙观密切相关,例如乐曲中的一个十六拍的乐句,在这乐句里共出现有四种乐器,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每拍敲一次,作为循環的开始,然后出现频率较高的则是每四拍敲一次,将循环一分为二,出现频率较低的则在第六、第十、第十四拍中敲一次,最后频率最低的只在第十六拍上敲一次,此乐句会循环一次甚至是几次。

    德彪西:常常使用复合拍子、切分音、混用节拍,并且还喜欢变换拍号,所以常常会出现一个拍号只负责短短一个小节的情况(如谱例2《号角的声音呜咽着飘向林中》)。

    (三)结构

    甘美朗音乐:以“4拍”为核心,并对其进行整倍的扩展是甘美朗音乐的根本原则。就具体而言,甘美朗的音乐合奏是依照主旋律的拍子为基础,即以第二、第四、第八、第十六等拍为区分,而担任节拍区分的其他乐器,则是用音来表示个别节拍的分割。所以,不管是演奏者、舞蹈者还是听者,都非常容易从乐器群所奏的乐曲中,分辨出节拍、小节、旋律、声部。

    德彪西:其独道之处在于“形散而神不散”,虽然他的音乐结构从表面上看来散乱无序,但其内部实则井然有序,其特征在于:(1)舍弃单一曲式,对传统规范曲式进行整理、加工,成为一种“德彪西式”结构;(2)乐句结构比例时常不按照传统对称性原则分布,给人造成一种失调感,但却并未给音乐的发展造成阻碍。

    综上所述,德彪西的音乐与甘美朗音乐有许多的共同点。不可否认,甘美朗音乐不仅为德彪西的音乐创作带来了许多灵感,更是为他提供了许多的创作素材,使德彪西成功拉开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帷幕,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