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范文

    王诗淇

    

    

    【摘要】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特征, 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临床预后转归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以增强对CRE感染的认识, 并实施有效控制干预, 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160例CRE感染患者为A组, 160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CSE)感染患者为B组, 160例非CRE为C组。对三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预测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血液科、神经外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呼吸道感染是引发CRE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对A、C两组进行多因素模型分析表明, 仅有气管插管和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是CRE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对B、C两组进行多因素分析模型可知, 仅有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是CS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与气管插管均可能引发CRE感染, 是CRE感染特有危险因素。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特征;危险因素;临床预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77

    肠杆菌科细菌是常见的细菌感染类型。近年来,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多药耐药细菌越来越多, 且耐药机制逐渐复杂化。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主要在不同菌之间传播质粒或整合子等基因元件导致抗菌药物治疗不易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 在革兰阴性菌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1],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等优点[2]。近年来,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同时对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导致CRE患者短期内难以有效治愈, 且极易病死[3-5]。本研究针对CRE患者的感染情况、临床预后转归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0例CRE感染患者为A组, 160例CSE感染患者为B组, 160例非CRE为C组。

    1. 2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血流感染以《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为主要参考依据, 临床诊断呼吸道感染时以2010年英国胸科协会胸腔疾病指南为主要依据, 临床诊断尿路感染以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尿路感染诊断指南为主要依据, 腹腔感染诊断以IDSA复杂成人和儿童腹腔感染诊治指南为参考依据。

    1. 3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资料, 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预测CRE感染的危险因素。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CRE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A组协变量情况如下, 贫血27例, 白血病84例, 急性心肌梗死10例, 心力衰竭7例, 重型颅脑损伤2例, 脑出血20例,?晚期恶性肿瘤24例, 免疫抑制65例, 再次入院47例, 静脉插管128例, 尿道管92例, 手术84例, 手术引流88例, 危重症监护室入住78例, 气管插管82例, 气管切开21例, 透析5例, 胃管68例, 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155例, 头孢菌素类120例, 广谱青霉素64例, 碳青霉烯类80例, 氨基糖苷类25例, 喹诺酮类20例, 大环内酯类10例, 四环素类13例, 万古霉素类48例, 真菌类63例, 多药联用108例;C组协变量情况如下, 贫血14例, 白血病100例, 急性心肌梗死15例, 心力衰竭21例, 重型颅脑损伤10例, 脑出血15例, 晚期恶性肿瘤20例, 免疫抑制21例, 再次入院27例, 静脉插管100例, 尿道管50例, 手术78例, 手术引流58例,?危重症监护室入住46例, 气管插管70例, 气管切开5例, 透析8例, 胃管17例, 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78例,?头孢菌素类67例, 广谱青霉素18例, 碳青霉烯类19例, 氨基糖苷类3例, 喹诺酮类2例, 大环内酯类2例, 四环素类3例, 万古霉素类5例, 真菌类8例, 多药联用40例。A、C组单因素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 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气管插管、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见表1。

    2. 2 CSE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B组协变量情况如下, 贫血20例, 白血病114例, 急性心肌梗死21例, 心力衰竭14例, 重型颅脑损伤9例, 脑出血21例, 晚期恶性肿瘤23例, 免疫抑制40例, 再次入院45例, 静脉插管128例, 尿导管57例, 手术91例, 手术引流70例, 危重症监护室入住64例, 气管插管97例, 气管切开11例, 透析4例, 胃管21例, 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124例, 头孢菌素类100例, 广谱青霉素27例, 碳青霉烯类36例, 氨基糖苷类11例, 喹诺酮类9例, 大环内酯类14例, 四环素类3例, 万古霉素类27例, 真菌类19例, 多药联用75例。C组协变量情况如下, 贫血12例,?白血病102例, 急性心肌梗死15例, 心力衰竭22例, 重型颅脑损伤10例, 脑出血15例, 晚期恶性肿瘤17例,?免疫抑制25例, 再次入院28例, 静脉插管124例, 尿导管53例, 手术76例, 手术引流例56, 危重症监护室入住48例, 气管插管72例, 气管切开5例, 透析8例,?胃管18例, 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80例, 头孢菌素类68例, 广谱青霉素17例, 碳青霉烯类17例, 氨基糖苷类3例, 喹诺酮类3例, 大环内酯类3例, 四环素类2例, 万古霉素類5例, 真菌类8例, 多药联用40例。

    B组CSE医院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 主要包括感染前住院时间、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B组CSE感染患者多因素分析, 所有变量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分析A、B组多变量模型可知, 气管插管和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是区别CRE、CSE患者的特有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大多数肝肠菌科均为人体的正常菌群, 是造成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多药耐药肠肝科细菌的比重也随之增多, 所以临床药物治疗时选取性较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可有效治疗多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但近年来, 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呈持续增长趋势。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酶敏感性下降主要是由于产碳青酶烯酶或高产β-内酰胺酶合并膜孔蛋白后发生改变而造成的。有研究表明[6], 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血源感染是引起CRE感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呼吸道和泌尿道可通于外界, 极易出现感染症状。而呼吸道生长有多种菌群, 起到维持平衡作用, 如出现免疫力低下或是菌群不平衡的情况, 极有可能引起感染, 且患者短期难有效治愈, 极易在医院内接触到病原体。患者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医院卫生环境和尿道插管时的无菌未能合理操作均是导致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可见CRE感染患者具有病因复杂、治疗周期长、疾病难治愈、病死率较高等临床特点。因此, 临床分析CRE的感染情况、临床预后转归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7, 8], 对于充分认识CRE感染病因机制, 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干预, 对于提升临床用药治疗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9, 10]。本研究A组CRE患者均为本院神经外科、血液科和ICU收治的患者, 因此临床治疗时需加强这两个科室患者CRE 预防控制。通过A、C组单因素分析可知, CRE感染患者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尿道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胃管、手术引流、危重症监护室入住、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等。此外, 还包括头孢菌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真菌类药物等抗菌药物使用和多种抗菌药物联用。多因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CRE感染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和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危重症监护室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 因此接触传染源的机会较多, 加上此类患者免疫力较差, 且往往需要长时间进行气管插管和静脉置管等非手术器械性侵入操作, 如未能合理操作, 将会留置伤口, 甚至导致细菌侵入患者体内, 使患者出现感染现象。通过对比分析B、C组单因素可知, CSE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感染前住院时间、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使用头孢类、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多变量模型显示, 所有协变量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 CRE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区别于CSE感染的危险因素均为气管插管和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

    参考文献

    [1] 丁卉, 丁茂文, 陈丽珠, 等.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4, 23(10):608-611.

    [2] 王峰, 孙景勇, 张芳芳, 等.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中blaNDM基因型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1):56-60.

    [3] 刘旗明, 吴连根, 叶瑞梅, 等. 糖尿病肾病患者泌尿系统肠球菌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状况和耐药性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 15(1):44-45.

    [4] 陈春燕, 黄冰冰, 罗培燕, 等. 某综合 ICU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6, 15(5):341-343.

    [5] 马红映, 汪丽, 虞亦鸣, 等. 院内获得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7):1456-1458.

    [6] 周静芳, 凌勇, 刘伟江, 等.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1):16-19.

    [7] 李维特, 张捷.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3):714-716.

    [8] 赵慧铮, 师志云, 李刚, 等.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分析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3):494-497.

    [9] 张冀霞, 刘颖梅, 陈宏斌, 等. 我国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基因型及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内科杂志, 2O14, 53(2):116-120.

    [10] 張艳君, 秦琴, 李虎, 等.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2):245-247.

    [收稿日期:2020-01-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