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舒曼《交响练习曲》中的“交响”所在
范文

    【摘要】《交响练习曲》是罗伯特·舒曼创作于1834年的具有交响色彩的练习曲。其以新型的自由变奏特点、丰满的和声织体、饱满的交响效果、调性和节奏的转换又兼具逻辑性屹立于浪漫派作品之林。舒曼用其独特的创作方式与作曲技巧诠释了音乐与浪漫,钢琴与交响乐间的完美交融。本文将浅析舒曼《交响练习曲》中各个变奏段落的交响乐所在,以及交响化的体现,以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剖析及理解《交响练习曲》。

    【关键词】舒曼 ;交响练习曲;交响化

    【中图分类号】J624.1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本文将着重浅析《交响练习曲》,其虽名为练习曲,但同时又具有变奏曲的创作曲式与和声织体。虽为钢琴练习曲,但同时又具有交响乐音响效果的作品。本首作品创作于1834年,当时舒曼24岁,出版于1837年。“交响”是指以前钢琴曲所没有的音响幅度,呈现给英国作曲家贝内特。此曲为主题与十二首练习曲。或许由于当时听这首作品的同时听到了其他钢琴作品所不具备的交响曲色彩的音响效果,所以有“交响”一词的出现。本首作品由主题和十二首练习曲构成,并且演奏技巧丰富,演奏难度极高,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力。其中、情感多变,展现了钢琴音响的无穷变化,经历了庄严、悲怆、变化无常、抒情、辉煌等心理情绪变换。其中的第十一首练习曲,柴可夫斯基对其进行配器,以供交响乐团演奏。阿尔伯特·波特西斯评论:在浪漫主义作曲家中,我认为舒曼真是他们当中最难以捉摸的。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主要困难是要演奏出听起来非常钢琴化,但在作者的头脑里似乎是为管弦乐队或人生而写的。本文将用较小的篇幅对《交响练习曲》中的多样的和声肢体、不同的力度变化,以及钢琴交响乐器的模仿进行分析,最终表现交响化的特点。

    一、《交响练习曲》中多样的肢体

    《交响练习曲》是一首以古典主义和声肢体为主的作品,但是内容织体很复杂多变,其中运用了复调中的对位、卡农及赋格等和声常用的基本创作手法。本文将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

    例如,在《交响练习曲》练习一(变奏一)中,调性与主题相同建立在升c小调上,音乐内容和节奏已经与主题不同,但节奏与曲式结构仍有相同之处。在变奏一中具有明显的速度提升,具有“弗罗列斯坦”性质的变奏。在前四个小节运用模进的手法引出真正的旋律,在复杂的四声部织体进行中完成了第一乐段。第二乐段在第十二个小节中出现了持续音的动机,目的是为了下一个变奏的出现打基础。该变奏具有明显的对位化特点。又如在《交响练习曲》练习二(变奏二)中,极具特点的内声部变化的持续音型重复进行。本部分的曲式结构与前一个变奏相似,同时进行了扩大规模的演奏。第一乐段上方声部运用了复附点的节奏与持续音为低音声部的主题旋律进行修饰。最后一个例子在练习六(变奏五),在变奏五中因为变奏四的结尾没有完全终止,多次出现的主和弦灵活生动地引出变奏五。练习五的节拍节奏为12/8、节奏整体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开始以四音为主题的节奏型也依稀可见。在此变奏中也有近似于谐谑曲的风格特点,这是本练习曲的交响特点所在。

    二、力度的多变

    在《交响练习曲》中多次运用到了力度的变化来体现本部作品的风格多样。例如,变奏三中出现了大量的突强与渐强的表情记号,演奏时要着重注意这些突强的力度记号来演奏这些和弦,使旋律线条更加清晰。手指与手掌紧贴住键盘弹奏每个和弦可以清晰地听出旋律线走向。在结尾处并没有终止完整,而是以渐强“attacca”进入下一个变奏。再例如练习曲十(变奏八)中出现七和弦的转位从sf到p,再从p到sf的过渡。第十一小节右手用连奏并且柔和弱的方式来演奏,但是到第十二小节又渐强,最后到强音的持续的八度进行,使主题更突出,更加明显。

    三、用钢琴模仿各个交响乐器的音响

    在《交响练习曲》中,用钢琴的音响效果模仿各个交响乐器的音响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也是本部作品最大的特点所在,本文将举例说明这一特点。在练习曲三中,这是一个单三部曲式4/2拍的练习曲,左手为主旋律线,上方高声部模仿小提琴跳弓的演奏上下行的方法演奏分解和弦的进行,使得本个段落有轻微的起伏又不失清晰感、颗粒感。模仿小提琴跳弓的音响效果使得本部作品更具有交响的效果。例如练习曲八(变奏七)中,在整首变奏中都运用六十四分音符的音阶式旋律为动机,速度是整部作品中最缓慢的变奏。不像之前变奏那样激动兴奋具有张力,变奏七具有幻想性的风格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是在第十五小节标注了踏板持续,为了模仿管风琴的音响效果,在低音部分模仿贝斯的音响。这些模仿都充分体现《交响练习曲》的交响所在。最后一处举例在终曲变奏十二中,最后一个变奏部分最为辉煌、宏大。最后一个变奏曲为回旋曲式,丰满的高声部与低声部和弦模仿整个交响乐队,使整部练习曲达到高潮。最后以K46-V7-I、V-I完整终止整个作品。

    四、结语

    通过深入研究得出本部作品为舒曼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丰富多样的织体、多变的力度,以及钢琴模仿交响乐的音响效果都是本部作品的特色所在。本部作品另辟蹊径,与同时期的各类练习曲题材的作品有着极大的差异。虽然名为“练习曲”,却在情绪上、音乐表现力上、和声肢体上有着丰富的变化。在内容上更具变化性与多样性,充分體现了舒曼的作曲风格及写作手法。本文有关《交响练习曲》的研究意见仅提供一种参考,望多提宝贵意见以及充分补充。

    参考文献

    [1]卡曼.卡曼音乐欣赏课(第九版)[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0.

    [2]杰里米·希普曼,樊华,朱雅芬.舒曼钢琴作品的特征(一)[J].钢琴艺术,2005(2).

    [3]恩斯特·赫特里希.舒曼钢琴作品全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5]古·杨森.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M].北京:音乐出版社,1960.

    [6]李嫣楠.“交响”与“练习”的变奏交融——舒曼交响练习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分析[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 2015.

    作者简介:马琳彤(199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现就读于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舞蹈学器乐表演与教学研究专业,师从于方弋老师,即本文指导教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