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临夏花儿活态传承意义
范文

    【摘要】“花儿”是诞生在西北高原上三个省区八个民族之间互相传唱的民歌,深受各个民族人民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喜爱。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活动中,“活态传承”的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只有对花儿进行“活态传承”才能对花儿的保护和传承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临夏花儿;活态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041-01

    【本文著录格式】张蕾.浅谈临夏花儿活态传承意义[J].北方音乐,2020,03(06):41,43.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发表论文(项目编号:GS[2016]GHB0196)。

    “花儿”是诞生在西北高原上三个省区八个民族之间互相传唱的民歌,其历史源远流长,流传范围广泛,并以其即兴而起的创作演唱、生动酣畅的情感表现、别具一格的曲令格律而彰显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深受各个民族人民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喜爱。2006年5月20日,花儿被批准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甘肃花儿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花儿的价值得到了举世公认。花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如何使花儿得到更好的保护及传承发展下去,越来越引起广大花儿爱好者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一方面,花儿流传于民间乡村的巷陌田间,但在如今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社会的快速转型打断了花儿的传承链条,花儿日渐流行化、商业化。原生态的花儿是情感的抒发、是生命的吟唱,承载着演唱者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内涵,而目前相当一部分的花儿抛开了古老的花儿芬芳与流行音乐混杂在一起,既失去了花儿即兴创作的灵感和乡土田野的野趣天成,也不再承载厚重的艺术内涵,花儿独特的文化意蕴受到现代社会的冲击;另一方面,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想下,花儿的演唱、传授及花儿演唱最隆重的传统演唱形式“花儿会”也日益受到商业化的冲击。“花儿会”上最令人回味和感叹的传承方式——“对歌”也演变为某些私立演唱团体的专利,花儿传承人的资金不能按时或只能部分拨付,传统的文化交流活动已逐渐让位于经济的开发。因此,致力于花儿保护和传承工作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就世界范围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尤其在目前现代化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与挤压现象,存在于各个国家。如何在活态传承的观念下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是大部分国家都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内目前对“花儿”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传承、研究都成果斐然,专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问题也有专家学者作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活生生的、不可忽视的实体的真实进程来实现现在和过去的相互沟通。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活动中,“活态传承”的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保护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活态传承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活态性一方面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就是动态存在的,它随着传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随着传承活动及传承主体的改变而改变;而它的另一层旨意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现在的文化生活中。

    花儿的变迁映射了时代的进步。花儿诞生于乡野,得益于田野地头的口头流传,但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花儿流传的生态也不可避免得到转换。这是无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前进所向,也是文化生态的自主选择。无论作为花儿文化生态内部的传承人或族群,或是作为历史中的个体对此都应无可厚非。但是在历史前进的进程中,花儿的文化传承活动是否就一定适应不了新的社会环境,或是花儿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已经失去它本身的特定价值呢,我们暂且不用如此悲观。

    花儿的传承与发展究其根本应该建立在科学的保护与认识之上。在主要依赖政府的保护活动中,我们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与发展、保护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在现在甘肃这样一个要创建文化大省并撬动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下,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非遗项目中什么是其最具文化及艺术价值的精华。对于花儿而言,鲜活生动的生活气息、浑然天成的乡野情趣、纯真质朴的表演风格、浑金璞玉的生命吟唱是最打动人心的。

    “花儿”是活态的,气质是活态音乐呈现出来的;“花儿”独特的美,植根于产生它的文化之中,文化是活的,是有无限生命力的和生发力的根。要想使音乐的形式充分展示其固有的活力,只有借助文化“活态传承”才能更好实现。进行“活态传承”要注意“文化中的传承”和“传承中的文化”两个关系。“文化中的传承”,是指要把“花儿”放置于大的文化历史脉络中来传承,使“花儿”不与其生存的环境相割裂,借助文化的多重视角,从音乐的各个方面来理解“花儿”艺术,解释“花儿”行为,将“花儿”本体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加以重视和观照。传承中既要地道地掌握“花儿”音乐方面的本体特征,又能观照其所生成的文化背景和在整体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传承中的文化”是指在“花儿”的传承过程中,不仅致力于“花儿”音乐本体的传承,同时注重对“花儿”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阐述和传播,使被传授者更深刻地了解、体验“花儿”文化的丰富含义和历史文化价值。只有在“活态传承”的概念下去进行研究,才能更本质地接近“花儿”。那种急功近利、简单粗暴地对花儿进行包装与现代对接的方法,不仅不能起到保护花儿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导致花儿面目全非,失去花儿最精彩和最精华的艺术内涵,使花儿不成其原本意义上的花儿。只有让花儿在保持其原有的魅力上发展创新,使花儿文化在面对新的生存环境时行使自身生命功能主动调节,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花儿、传唱花儿,对花儿的保护和传承才有可能收到实效。

    文化中的音乐是活态的,气质是活态音乐呈现出来的,进行“活态传承”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第一,再创造性的确认。再创造性的确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就是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断变化和生长着的文化,它是以动态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的,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创造性的确认即是对它在变化发展中的特点进行把握;第二,核心价值的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生动地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中蕴藏着由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文化基因及精神特质,这些因素反过来又塑造并且延续着这个民族一脉相承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态度,从而形成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传承;第三,具备文化的直觉。文化自觉就是指一个民族或特定群体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其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及其发展趋势,从而自觉地去坚守这个民族所能够生生不息的核心价值及民族精神。

    总之,花儿的活态传承不能靠某一个或某几个传承人的单打独斗来进行,而是应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多種活动,从地理意义方面首先全面提高族群传承的保护意识来加强花儿的传播;应该从之前传统的依靠自发的力量转换成依靠全区的力量自觉地去进行花儿的保护传承工作。而这一力量的自觉依靠的是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总体提高广大民众花儿保护的意识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闫国芳.乡土社会视阈下的花儿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

    [2]周亮.花儿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及传承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3]马莉.当代人类学视野下的“花儿”及其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4]雪犁,柯杨.西北花儿精选[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5]王沛.大西北之魂——中国花儿[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6]张君仁.花儿王朱仲录[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8: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