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韵味美走向意境美 |
范文 |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突出审美构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就要做到:第一,以音乐初步感知引导学生初体验音乐韵味美,为学生审美培养打下扎实基础;第二,以自主感知为主引导学生在品味音乐韵味美中认识意境美;第三,通过音乐教师的引导使音乐作品的音乐韵味美与意境美体验能相互映照,引导小学生从审美感受走向审美体验;第四,以学生深度体验为主,引导学生深入到音乐作品中理解音乐的韵味美,形成韵味与意境相融合的整体审美感受。 【关键词】韵味美;意境美;小学音乐;审美构建;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136-02 【本文著录格式】过燕清.从韵味美走向意境美——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构建与反思[J].北方音乐,2020,04(08):136-137. 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确立,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既是落实教育根本任務精神的要求,又是各学科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小学音乐学科是小学生发展美育、培养审美素养最重要、最基础的学科之一,重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就必须立足于新时代小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构建审美体系,辅之以小学生美育发展规律,从音乐韵味美引导学生走向意境美的构建过程,有助于小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审美素养,从而更好地落实全面发展的要求。为此,笔者结合小学生审美培养的发展规律,从感知、体会、体验等层面,以音乐艺术为载体,论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构建与反思。 一、初步感知:音乐体验出韵味 学会感知,是小学生在接触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能力与环节之一。一方面,小学生很大程度上通过感觉系统,主要是听觉来实现对音乐的体验与理解。因此,重视学生感知音乐作品既是小学生音乐教学的入门手段,又是小学生审美的初体验。而这种感知或听觉又必须是以音乐作品的旋律或韵味来进行关联的,从而使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出音乐之美、韵味之美;另一方面,从小学生审美发展规律来看,小学生的审美初级阶段即是感知阶段。小学音乐只有重视感知尤其是听觉,并通过学生感知状态进行分析,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感知过程中感受音乐之美。因此,重视小学生的初步感知,在学生欣赏过程中密切联系音乐韵味之美,使音乐学习规律与学生审美感知规律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推动小学生在初步感知中形成自我审美的初体验,为学生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而要实现上述的做法,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刻认识音乐作品与学生音乐感知的规律,做到有的放矢。小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其音乐感知能力是有很大区别的。如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其对音乐感知的审美认识可能就停留在乐美上;而小学中年段的学生,其对音乐作品的初步感知都显得更有规律。因此,小学音乐教材在音乐曲目的选择上,也严格遵循这一规律进行曲目。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充分备好教材与学生,将自我音乐素养与感受转变为不同学段学生的认识看法,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引导小学生开展初步感知活动;第二,是准确把握学生的审美触点,从最简单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初步感知。如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对音乐作品的韵味美有了一定的基础,那就可以从音乐典型找共性与规律,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之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青春舞曲与进行曲进行对比感知,小学高年级学生很快就识别出了青春舞曲这一类型作品的音乐之美,整个初步感知既高效又容易引发共鸣,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审美氛围,为后续教学创造了浓郁的教学气息。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初步感知中,重视音乐韵味美的切入来触发小学生审美兴趣与动机,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品味音乐美的内涵。 二、自主感知:韵味美中出意境 初步感知是小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初体验,也是学生从听觉感受中对音乐有初步的认识,其对音乐审美的看法还比较显性与浅深次,无法引导小学生通过音乐之美走向意境之美,体味音乐的内在美。如上述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即使初步感受到青春舞曲的音乐之美,也可能体会不到其中的青春人生歌颂的意境之美。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构建,就要从音乐的乐美体验触发学生自我感知的审美想象,完成在自主感知中对意境之美有自我的审美认识。 笔者以五年级的《乡间的小路》这一曲目教学中的审美构建为例,在小学生初步感知中对乡村民谣音乐从旋律与曲调有了初步的乐美认识,这是音乐韵味美的集中体现,而在自主感知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演唱。由于有部分小学生之前已经会唱这首歌,因此全班同学也跟着小声哼唱。但在哼唱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学生跟不上节奏。笔者就以此为切入点设计下一环节的审美构建活动——为什么在“笑意写在脸上”中,有同学在哼唱中节奏不对呢?在反复听音乐作品与自主感知中,小学生终于找到了原因,由于自己长期在城市生活,对乡村生活的场面并不熟悉,对前面曲目的歌词表达就出现了理解不到位的“断片”,从而导致节奏跟不上。因此,在自主感知中,笔者通过歌词的审美意境构建,将音乐的旋律与曲调进行梳理。如通过乡村生活场景的描述,引导学生结合歌词来自主感知歌曲所想要表达的意境之美,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体会千百年来文人知识分子对乡村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的引导,有学生找到语文学科中《村居》一诗进行对应,在语文与音乐的交叉学习中,《乡间的小路》的意境就呼之欲出,每个人对音乐韵味美后意境想象也会走向相似,从而实现了自主感知的审美构建过程。 由此可见,在自主感知中将音乐的韵味美与意境审美构建相联系,本质上是对音乐学生的美学自主构建过程。但由于小学生受知识阅历、审美想象、生活经验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音乐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介入方法进行有引导,才能引导小学生在品味音乐中感受意境美,为最终韵味美向意境美转变提供思考方向与思维启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