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文字中的“鼓”
范文

    【摘要】鼓为乐器中的一种,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鼓”作为一个文字,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本文以文字中的鼓为研究对象,浅析不同字形中的鼓的发展、含义与引申。通过对古文字中的“鼓”进行解读,了解到古时候人们对鼓类乐器的认知和使用。

    【关键词】鼓;壴;甲骨文

    【中图分类号】J61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0228-02

    【本文著录格式】夏瑞琪.关于文字中的“鼓”[J].北方音乐,2020,06(11):228-229.

    鼓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乐器,早在传说远古时期的乐舞“伊耆氏之乐” 中便有鼓的存在。在《礼记·明堂位》中记载:“土鼓蒉桴,苇草,伊耆氏之乐也。”土鼓,即用土制作的鼓,用草扎成鼓槌进行敲击。《礼记·明堂位》中还有“夏后氏鼓足,殷楹鼓,周县鼓。”的记载,说明夏后氏也有一种带有足的鼓,可见鼓在原始时期有着突出的地位。《说文解字》中这样记载:“鼓,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从壴,支象其手击之也。”即用皮包廓蒙覆的乐器称之为鼓。鼓是春分时节的音乐,万物包廓着皮壳而出,所以叫做“鼓”。关于鼓的字形,采用“壴”作边旁,如同鼓的形制;字形右边的“支”,如同用手执杖敲击状。

    一、文献综述

    关于文字中的“鼓”实际上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殷康的《古鼓和古文鼓字》从古文字中的“鼓”的字形引入,对早期的鼓的形制进行了解读,将古鼓与古文字进行对比说明。作者由“鼓”字研究谈到可以通过古文字窥见古代社会的一个侧面,了解到古文字的构成和变化,也证明了一些古文字的构造是十分巧妙和生动的;杨本祥在《简说“鼓”字的词性》中对“鼓”字作为名词和动词时的使用与释义进行了解读,让我们清楚了解到“鼓”字有着动词和名词的词汇意义与语法功能;李方元、叶敦妮的《“鼓”义考源》从字形、字体两个角度对“鼓”字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文化史的角度对“鼓”字进行了解释;李小虎、成海霞的《<说文解字>音乐文字释例解读——“鼓”字的音乐学意义》中对“鼓”字的字形演变及其政治文化功能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解读,对“鼓”在宫廷、祭祀、军事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二、不同字形中的“鼓”

    “鼓”字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隶书、楷书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古文字中的“鼓”如实地描绘了鼓的形制。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商朝时期一种成熟文字(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距今約3600多年的历史。经学界长期探讨研究断定,甲骨文是跨越了象形文字的早期形态,进入表意、声形和具有抽象意义发展阶段的文字。“壴”是“鼓”的本字。“鼓”的甲骨文为,左侧“壴”中间是一面鼓。据考,甲骨文中的是卧置的正面形象,甲骨文在“鼓”的上面和两侧各有一只手(“又”的简化),表示以掌击鼓,有的甲骨文省去左右两只手。是鼓上的装饰,是鼓体,是鼓足,和鼓的形象相符。当”壴”作为单纯的字后,甲骨文再加”攴”(持械击打)另造”鼓”字代替。

    湖南崇阳出土的一件铜鼓(图1)便和甲骨文中“鼓”字十分相像,证明了古文字中的“鼓”字构造是十分巧妙和生动的。

    从字形来看,金文、,篆文承续了甲骨文的字形, 在这几个阶段,“鼓”字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线条和笔画的形状基本上是固定的,有一个站立的“鼓”形状,另一部分是手持鼓槌,作击打状。

    当“鼓”的字形慢慢演变到现在常使用的标准宋体、书写体时,仍保留了其特色,较为形象地描绘出了鼓的形制及演奏状态。

    三、“鼓”字含义与引申

    “鼓”有名词与动词两种词性含义。本义为动词,在语言实际中,它有着动词和名词的词汇意义与语法功能,被称之为“兼类词”。动词词义的“鼓”为弹奏琴瑟、敲击钟鼓等乐器或击物作声。《诗·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聊斋志异·仙人岛》:“闻人鼓掌曰:‘美哉跌乎!”引申指钟磬受击之处。《考工记·凫氏》:“于上谓之鼓。”名词词义的“鼓”被大家熟知其含义,为打击乐器中的一种。“鼓”字无论是作为名词还是动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词汇意义与语法功能。

    殷康在《古鼓和古文鼓字》中描述了一件商代的模仿鼓形制的铜鼓(如图3),为木框铜鼓的仿制品,鼓面有鳄鱼皮纹及三行鼓钉,而鼓皮选用鳄鱼皮是取鳄鱼的凶猛习性以壮鼓声。鼓身呈粗腰型,鼓框侧面有人形的纹饰,鼓上方有一双怪鸟形的装饰,有四足的“簴”,制作十分精美,可见在那时人们对鼓的要求便不只是局限于击打,以求鼓舞、鼓吹的效果了,在鼓的形制及装饰上的要求也更为细致了。

    鼓有很多种形制,历史上因鼓的大小不同(鼖鼓、应鼓)、置鼓方式的不同(建鼓、悬鼓)、鼓腔形状的不同(扁鼓、八角鼓、细腰鼓)、鼓皮材料的不同(鼍皮、羊皮、牛皮、驼皮)、鼓腔材料的不同(陶鼓、瓷鼓、木鼓)、策动方式的不同(杖鼓、手鼓、鼗鼓)、应用场合的不同(更鼓、漏鼓、鼜鼓),故名称各异。

    在古代,鼓类乐器不仅在祭祀、乐舞中使用,还可以在战场上发号施令、鼓舞士气。在生活中也是一种日常使用的工具,例如可以报时、报警等。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各种乐队、戏剧、比赛、节日场合中常会看到鼓类乐器的出现,且形制多样,演奏方式也各不相同。

    四、结语

    古往今来,人们对“鼓”字的研究,成果颇丰,笔者认为通过文字对鼓类乐器进行研究更加有意义与价值,这其中包含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我们通过对古文字中的“鼓”进行解读可以了解到古时候人们对鼓类乐器的认知和使用。“鼓”字的含义从最初的打击乐器到演奏乐器之义,体现出了鼓类乐器在各个时期均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

    注释:

    [1]殷康.古鼓和古文鼓字[J].社会科学战线,1979(3):196-199.

    [2]杨本祥.简说“鼓”字的词性[J].汉语学习,1984(5): 52-54.

    [3]李方元,叶敦妮.“鼓”义考原[J].中国音乐,2009(4): 13-29.

    [4]李小虎,成海霞.《说文解字》音乐文字释例解读——“鼓”字的音乐学意义[J],艺术评鉴,2018(6):182-183.

    [5]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二版),2009(3):92.

    [6]《新甲骨文编》.扬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5):291-292.

    [7]吴钊.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35.

    [8]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第二版九卷本),2010(4):5078.

    [9]殷康.古鼓和古文鼓字[J].社会科学战线,1979(3):196

    [10]殷康.古鼓和古文鼓字[J].社会科学战线,1979(30): 349.

    [1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六版),2009(9):749.

    参考文献

    [1]徐铉校订.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7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辭书出版社(第六版),2009(9).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二版),2009(3).

    [4]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第二版九卷本),2010(4).

    [5]殷康.古鼓和古文鼓字[J].社会科学战线,1979(3).

    [6]杨本祥.简说“鼓”字的词性[J].汉语学习,1984(5).

    [7]李方元,叶敦妮.“鼓”义考原[J].中国音乐,2009(4).

    [8]李小虎,成海霞.《说文解字》音乐文字释例解读——“鼓”字的音乐学意义[J].艺术评鉴,2018(6).

    作者简介:夏瑞琪(1995—),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沈阳音乐学院20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北古代音乐。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