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京韵大鼓艺术钩沉 |
范文 |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文化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传统行业和传统文化面临着考验,曲艺能否保持生命力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国外文化不断入侵,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何让经典曲艺作品流传,并被年青一代所认可与接受是值得思考的。京韵大鼓已有百年的历史,是中国曲艺说唱艺术中鼓词类别的重要分支剧种,它成为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说唱艺术品种,代表流派风格各异。本论文对曲艺艺术京韵大鼓的产生、流派和发展的现状进行简述,并进一步对曲艺艺术的发展提出构想,具体怎样做好曲艺的传承,这也是一个深刻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京韵大鼓;曲艺;文化;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3-0069-02 [作者简介]刘亚媛(1991—?),女,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沈阳?110818) 一、京韵大鼓的产生背景 京韵大鼓已有百年的历史,最初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由河北省沧州乡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属于木板大鼓曲艺。[1]清末时期,有木板大鼓艺人为了谋生,将这种曲艺从农村发展到城市,这种开始不被认可的怯大鼓,最终成为京津地区普遍流行的京韵大鼓。这种现象充分体现出曲艺艺术,一方面有着传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处于不断变异之中。当时京韵大鼓的听众也只是一些市民,但为了适应听众需求,不同时期的艺人开始对京韵大鼓进行改革,首先用京音代替乡音,另外受到了其他种类民间音乐的形式影响,并把它们与木板大鼓融合在一起,使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二、京韵大鼓的流派 发展到20世纪初期形成了京韵大鼓早期的三大代表流派,刘派(刘宝全)、白派(白云鹏)、张派(张晓轩),其中刘宝全京韵大鼓的贡献最大,影响最为深远,被誉为鼓界大王。刘宝全(1869—1942)原名刘毅民,河北省深县人,在幼年随父学弹三弦,习唱木板大鼓。因早年有着演唱京剧的基础,后来改唱大鼓,并博采众家之长,创造出风格独特的京韵大鼓形式。随着京韵大鼓在城市中广泛被接受,他意识到传统的木板大鼓不能适应城市观众的需要,于是借鉴京剧的慢板,将怯大鼓的一板一眼改为一板三眼,吸收京剧梆子腔的唱法,并经京剧大师谭鑫培的指点改方言为京音演唱。这一改革取得很大成功,后期发展起来的白云鹏、张筱轩,随后也吸收了这种唱法。[2] (一)刘派京韵大鼓的风格 刘宝全把京剧、河北梆子莲花落、马头调等表现手法,融入到京韵大鼓的唱腔和表演之中,他的唱腔既刚劲又华美,既庄重又俏皮,在演唱时真假嗓兼用。白云鹏唱腔的特點是说唱相兼,逐渐形成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善于表达书中人物内心感情的独特艺术风格。他演唱的京韵大鼓以嗓音宽厚苍劲,咬字清,说唱结合,抒情婉转而自成一派,深受观众喜爱。张筱轩的表演特点是嗓音宽亮,苍劲有力,略带怯口,演唱充满激情,人称花脸大鼓。他们三人在演唱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刘、白、张整体上都擅金戈铁马武段,演唱风格铿锵有力,曲目多以“三国”故事居多,也成为清末民初京韵大鼓早期最有影响的三大唱家,并为后来京韵大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京韵大鼓不同时期各派的演唱风格 白凤鸣(1909—1980),北京人,童年随父亲学习京韵大鼓,在刘派基础上吸收白派唱腔的优点,又向京剧名家借鉴吐字发音的技巧,经过数年的练习研究,形成新的流派唱腔,被称作少白派。他演唱的《击鼓骂曹》唱腔讲究曲折收放,善用新颖别致的低腔,最有名的是少白派的“凡字腔”,在行腔中喜欢使用“凡”字,对吐字归韵有严格的要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京韵大鼓逐渐定型成熟后,兼收刘派和少白派之长出现了骆玉笙代表的骆派,开启女性演唱京韵大鼓的先锋,她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最为出名,骆玉笙在演唱方法上很看重字尾润腔,擅长使用颤音、滑音,具有委婉抒情、韵味醇厚的味道,与刘派演唱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也使京韵大鼓表演各色千秋。 三、我国曲艺艺术发展现状 京韵大鼓的发展到今天更加具有规范性。1952年成立的北京曲艺团(北京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以说演弹唱雅俗共赏的形式和风格,形成独树一帜的“北京曲艺学派”,成立至今涌现大量艺术家。还有素以“曲艺之乡”之称的天津,早在1953年成立了由原来的天津曲艺工作团改建成今天我们熟知的天津曲艺团,该团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将曲艺表演走出国门,为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做出积极贡献。[3]1986年由文化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筹建的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现为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曲艺系,是全国唯一以培养曲艺演员和曲艺创编人才的学校。一个曲种的流传和继承需要后辈来完成,如果没有人来学习曲艺,那么老一辈的艺人和新一代之间,就会出现断层,曲艺教育则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挖掘和培养曲艺爱好者则成为传承曲艺的关键,因此在师资建设上,学校聘用曲艺界有较高知名度的曲艺理论工作者和曲艺演员,构成雄厚的师资力量,如孙书筠、花五宝等。不论是哪一种形式,对我国曲艺文化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个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政策有效的实施,国家对曲艺文化的传承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在2013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国家艺术基金,由中央财政拨款,鼓励艺术创新和培养人才,给予资金资助,全方位多层次促进曲艺的健康发展。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有关要求,2019年7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为推动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印发《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的通知,不断提高曲艺传承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曲艺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对曲艺艺术的发展构想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曲艺艺术应该具有创新精神,现在艺术的种类和形式更加丰富,争夺着各个层面的群众,为了曲艺的蓬勃发展要大力培养接班人,这种文化才能被传承下去。很多年轻人对曲艺艺术没有深入的了解,甚至产生一种这只是适合于老年人爱好的误区,如果讓曲艺与动画相结合,相信会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一定程度上普及曲艺文化,也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曲艺与动画结合不是没有现实可行性,早在1961—1964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代表的动画片,里面运用京剧鼓点作为背景烘托打斗部分,声音与画面感栩栩如生。这部动画片的诞生,满足了观众对中国动画风格的渴望,也成为中国动画典范之作。从《大闹天宫》的关注热度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热爱,动画与传统艺术文化相结合的方式,给我们一个从动画市场多为年轻观众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去发展曲艺艺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90后和00后的崛起,观看动画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动画已经不再是“只有小孩子才会看的消遣”,人们对于动画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我们鼓励创作具有中国风味的原创动画作品,据《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8》里显示,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以逐年递增的趋势迅速发展,对2017年国内十部动画电影票房过亿的排行榜调查显示,居于首位的是美国出品动画作品。中国以《熊出没之奇幻空间》排在第三位,整体排行榜外国动画作品占据上风,中国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大市场,我坚信曲艺题材动画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程度也在日益加深,更加注重精神的追求,我们也迫切希望看到更多的能够表达中国精神的艺术作品。 推动曲艺动画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目前有关曲艺动画的作品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命题。试想如果具备高素养的曲艺专业人才、先进的技术团队、有力的资金支持、国家的政策倾斜、成熟的管理手段等等因素,一定会创作出高水准中国风味的曲艺动画作品。日本素有“动漫大国”之称,我们也可以把我国的动画打造一个独特风格,发扬我们自身的文化长处,创作曲艺动画,有何不可? 弘扬与发展中国传统曲艺艺术文化,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我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培养下一代接班人做着积极的准备,我们知道“少年强,则中国强”赋予的意义。在信息交流便捷的互联网占据上风时期,有效做好抵御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袭,让新一代青年意识到身上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传递者或传承者。 结?语 京韵大鼓作为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表演艺术,在中国曲艺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艺术和文化的特殊传承载体,它能够影响中国人的艺术审美情趣和精神气质。它经历过辉煌与衰微,曲艺人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的原则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演员。但这个曲种已出现人才匮乏的状况,倡议更多的人重视曲艺艺术,弘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释: [1]刘正维.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0. [2]姜?昆,戴宏森.中国曲艺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6. [3]于会泳.曲艺音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56. (责任编辑:崔晓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