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在声乐训练中的价值 |
范文 | 孙环宇 吴林春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音乐教育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尤其是声乐教育,在整个音乐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声乐训练的整体质量,作为声乐工作者,应该更加努力地寻求提升训练效果的方法和内容。在长久的探索中发现,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在声乐训练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两种音乐体裁对声乐训练的价值进行研究,可以对声乐训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声乐训练;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4-0004-02 [收稿日期]2020-01-07 [作者简介]孙环宇(1992— ),女,韩国国立群山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吴林春(1955— ),女,韩国国立群山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院长。(群山 541150) 咏叹调和艺术歌曲这两种声乐表达形式都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不同的体裁在声乐训练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但只有全面地解析两种形式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方式,才能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不论从技巧上还是情感上,都能达到提高音乐素质的效果。 一、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综述 (一)歌剧咏叹调的背景及特点 咏叹调是基于歌剧、清唱剧、受难曲而存在的一种演唱形式,也可以是独立的音乐会咏叹调。它是一种有乐器伴奏的,一个声部或多个声部以旋律表达情绪的独唱曲目。 歌剧起源于1670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自诞生以来,歌剧就迅速普及欧洲的各个角落,并迅速发展及稳定下来。历史上第一部歌剧,是雅各布·佩里谱曲的《达芙尼》,但它没有保存下来,但他的另一部歌剧《尤丽狄茜》是当前歌剧界认为保留最完整和古老的歌剧[1]。19世纪是歌剧发展的鼎盛时期,大量的经典优秀的歌剧作品流传至今。意大利的罗西尼、威尔第,德国的瓦格纳,法国的比才等歌剧大师都为歌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中国歌剧,是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发展起来的,起始于五四运动后,并随着“新音乐”运动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它与西方歌剧的发声系统大概一致,但中国歌剧在借鉴西方音乐观念和音乐体裁的同时,也结合了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并加入民族化元素。尔后作曲家们创作出了《白毛女》《伤逝》等经典的中国歌剧,并使之大放异彩。 (二)艺术歌曲的背景及特点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特定的体裁,是把诗人、文学家创作的诗歌与音乐联系起来共同完成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通过“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2]。随着艺术歌曲的发展、成熟与确立,出现了舒曼、德彪西等一批优秀的作曲家。 中国艺术歌曲起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倡导向西方学习,内容上以近代诗歌为主。自此中国艺术歌曲展开了属于自己的历史,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与现代的元素相结合,使中国的艺术歌曲外延更为宽泛。 二、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对情感表达的训练价值 咏叹调来自歌剧,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咏叹调用来表达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客观表达了剧中的主人公在不同环境的情感。在创作过程中,歌剧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设定,这也是在剧本中早就规定好的。所以在演唱时必须严格按照当时作曲家所创作的音乐風格和角色的设定来演唱,它没有“自我”的因素。也因为咏叹调有故事背景做支撑,对比艺术歌曲,咏叹调也更具有“戏剧性”,更有层次感。 交响乐伴奏对于咏叹调的演唱同样至关重要。而交响乐的伴奏是为了烘托环境和营造气氛,也是为了服务于人声,可以说演唱者占主要地位。歌者必须准确刻画声音线条,丰富内心。歌者在演唱时往往要放大自己的情绪才能打动听众。所以咏叹调在声乐训练中对于歌者感情的释放和心绪的表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艺术歌曲是作曲家在诗歌的抑扬顿挫上进行的创作,是一种具有“抒情性”的小型音乐体裁。它同时具有室内乐的性质。常常是声乐与钢琴的组合,所以声音不再是突出和强调的重点,强调的是一种人声与器乐合二为一的感觉。两者之间互为重点,器乐部分不是简单的衬托和伴奏功能,并且要与人声形成感情的交流。 艺术歌曲在人物塑造和风格把握方面与咏叹调也有非常大的不同。作曲家们在创作艺术歌曲时没有一个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每个人对同一首艺术歌曲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根据歌者本身来表达情感,塑造自己内心的角色形象,表现的是一种意境和心境。在演唱艺术歌曲时没有强烈的跌宕起伏,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展现的是一种含蓄的美,这就要求演唱者本身有很高的艺术涵养和文化内涵才能把握整首歌曲,因此,艺术歌曲在声乐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对音色的训练价值 由于咏叹调的演唱是为某一个角色设定的,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角色、分析角色的内心感情的跌宕起伏,以及了解整部剧情,所以歌者所使用的音色必须符合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根据角色的不同选择其相应的音色,才能更好地表现戏剧冲突。而同一角色,随着剧情发展,所对应的情绪也有所不同,这也要揣摩主人公内心的变化去做相应的处理。 艺术歌曲往往表达的是一种意境和心境,旋律和织体清晰、柔和,歌者演唱的时候要求音色细腻多变,语调上处理得也更加细致。艺术歌曲精悍短小,结构比较简单,没有咏叹调的辉煌明亮,所以音色的处理上必须要有所控制,要含蓄地歌唱,具有“内向性”的特质,给人以画面感,让听众感受其内涵。相较于咏叹调来说,艺术歌曲音色的训练更有难度。 四、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对音域训练的价值 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咏叹调和艺术歌曲的音域是有差别的。由于咏叹调需要表现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咏叹调的音域较宽广,最宽可至3个八度。演唱时歌者需要明亮的高音以及雄厚的低音,也需要极强的爆发力和气息的控制。由于咏叹调的音域非常宽广,这就决定了咏叹调需要声部的划分,音调从低到高分为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在教学过程中应分配歌者相应声部的咏叹调,不能让男低音来唱男高音的歌曲,这样对于男低音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在声乐训练中,咏叹调的学习最好是在歌者有一定的演唱技巧时再进行。 艺术歌曲对比咏叹调来说音域较窄,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难度没有咏叹调大,比较适合音域较窄的歌者和初学者。并且有些音域变化不大的艺术歌曲不限于男声、女声,也就是说艺术歌曲不分声部都可以演唱。艺术歌曲的音程进行多以级进为主,一般不超过九度、十度,在演唱过程中更讲究艺术性。因此对于刚接触音乐的初学者来说,演唱艺术歌曲是非常好的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歌曲。 五、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对音量训练的价值 咏叹调是以管弦乐队作为伴奏来呈现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乐队的旋律织体非常复杂而庞大,这就要求歌者在演唱时的音量一定要强有力地穿过乐队,来表现角色的情绪和性格特点。所以在咏叹调的演唱过程中要求训练歌者强劲有力的声音,并且达到明亮、宏伟的音响效果,这就要求歌者储备充分的气息来完成整首咏叹调的演唱。对于歌者来说,只有全方位训练才能达到声音饱满、充沛的效果。 艺术歌曲是一种小型的艺术体裁,大部分都是用钢琴来伴奏的。这也决定了声音不作为重点来表达,而是声音与钢琴互为重点。在演唱时就不要求声音过于洪亮和宽大,不能强于钢琴的声音,注重歌者声音的控制,也不需要在乐句上做大幅度的强弱对比。若演唱时声音大于钢琴伴奏的声音,会造成两者的失衡,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区别于咏叹调强大的声音张力,更注重于声音的控制和稳定。 六、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对气息训练的价值 由于歌剧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声音强大的戏剧张力,这就要求歌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合理分配和运用气息。气息的储备量一定要充沛,而且在运用时必须快速而准确。比如在咏叹调整个乐句中由低音突然转向高音时,气息必须及时准备充沛,并有效推动声带,达到声音可以直接传达到听众耳朵里的效果。还有一种情况是乐句的连续高音或花腔华彩乐段,在演唱时就要合理运用,不能一开始就把气送完,一开始可以節省用气,到更高音时加强肌肉的紧张感,加强气息推动达到整个段落的高潮[3]。也因为咏叹调跌宕起伏的旋律,快速呼气和吸气是咏叹调中必须训练的。这也离不开气息的支持。所以声乐中气息的训练对于咏叹调的演唱是非常必要的。 艺术歌曲演唱时的气息相较咏叹调来说较为轻柔、平稳。它在表现过程中传达的是意境美,如诗如画,所以歌者在演唱中可以慢慢呼吸,慢慢吐气,做到气息推动声音平稳和连贯,做到声断气不断,柔和的同时也要保持充分。平稳的送气是艺术歌曲演唱的关键,这样更能描绘出诗人营造的美好画面。 结 语 无论是艺术歌曲还是咏叹调,对于声乐的训练都有着极大的价值,这两种不同的声乐体裁对于歌者来说在演唱中有着不同的体会。由于体裁的差异性,导致了演唱时的感情色彩、音色、音量、气息、速度的运用都有所不同。因此歌者在演唱时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去训练,并且在差异性中寻求共性。只有认真研究两者的演唱以及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在舞台上大放光彩。 注释: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105—106. [2]吴思奇.艺术歌曲和歌剧演唱特点分析[J].艺术评鉴,2016(23):68—69,79. [3]武佳伟.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气息运用的差异性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05):77,79. (责任编辑:张洪全)当代音乐·2020年第4期张泽亮:国外马勒交响曲研究走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