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儒家礼乐在当前音乐文化环境中复兴的可行性
范文

    徐红磊

    [摘要]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快速推动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精神思想层面须齐头并进,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近代倡导音乐教育的学者也常提到,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安定需要进行礼乐教育。反观目前状况,儒家礼乐的复兴和弘扬势在必行。本文旨在研究儒家传统礼乐精神的现代转化,推进儒家礼乐在当前音乐文化环境中的复兴,使儒家礼乐研究得到充分利用。

    [关键词]礼乐;复兴;推广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5-0141-02

    儒家礼乐具有其教化功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审美概括。音乐(包括古代的乐舞)教育是比“礼”这种礼节和行为规范教育更具有集大成特点的进阶手段[1]。通过对儒家礼乐的调查可以发现,礼乐的概念鲜为人知,所以这项传统文化的普及可以说是迫在眉睫。首先,在当下的音乐文化的大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了解和挖掘儒家礼乐的内在能量,让儒家礼乐在当今社会发光发热,那么对儒家礼乐进行复兴、研究和推广时不我待。其次,复兴儒家礼乐对传统儒学的发展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下,主要对儒家礼乐的内涵和实质进行探索研究,试图把握儒家礼乐精神的内涵。以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的运用和发展,尤其是其核心思想“仁”的现实轉化,强调儒家思想的社会价值的教育意义等对儒家礼乐形态的祭孔乐舞进行探索。因此,本文致力于探索用音乐的手段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复兴儒家礼乐文化的可能性及其方法与途径。

    当前复兴儒家礼乐,应致力于恢复其寓教于乐的基本特点。从根本上改变音乐创作的手法,创作出直击听众内心世界的仿古作品,以期在带给听众审美享受的同时,也令其收获精神上的陶冶和教益,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在传播途径上,我们应该进行改良及创新,将现代更为方便快捷的方式融合进来,迎合广大青少年的爱好及兴趣,以更有活力的方式接受和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扎根在广大青少年的心中。

    如何利用音乐手段来复兴推广儒家礼乐,这也是在当前音乐文化环境中复兴儒家礼乐的重点难点。由于缺乏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必要支持,所以这一部分的研究内容将通过实践来进行。对此,将吸取前者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分析,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等方法来找准研究的切入点,汲取音乐学界对于我国古代音乐的研究成果,并从国内外类似的音乐创作和传播案例中汲取有益经验,以期攻克这一难点。

    以下是对于复兴儒家礼乐具体措施的阐述。

    一、融汇多元唱法探索复兴途径

    当前,经过不断的音乐实践,我国音乐唱法形式不仅有美声、民族、原生态基本唱法,还有民通及民美等跨界唱法、三女合一唱法等多种唱法形式。这些唱法虽各具特色,但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视角下,相互交流融合、创新与发展的倾向更加突出。因此,如何提炼并融汇上述各种唱法的优势和长处,来打造一种能够给人带来平和、宁静的心理体验的新型唱法,就成为复兴儒家礼乐的重要问题。因为,现代人在如此快的生活节奏中更加渴望在繁忙之余多一些平和之音、宁静之音。通过歌曲作品来实现本文所提到的儒家思想观念的传播,那就必须营造一种与这些思想观念精神内涵相契合的平和、宁静之音乐氛围。比如,把一些蒙古长、短调的唱法和美通跨界唱法(类似内蒙古歌手哈琳的演唱风格)融合在一起,就有望营造一种颇具平和、宁静感的综合性跨界演唱方法。这样,才能够将歌曲演唱作为适宜的工具和手段,实现儒家礼乐寓教于乐的本质功能,将儒家学说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深入听众的内心,引发其心理共鸣,达到弘扬仁爱精神、激活教化功能的目的。

    二、吸收已有成果,加速复兴步伐

    目前,学术界已经对春秋的诗经、两汉的乐府、魏晋南北朝的清商乐和吴声西曲、隋唐的燕乐、宋元的词曲乐等古代的礼乐展开深入研究,并在其调式调性、节奏形态、旋律发展、和声手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现[2]。然而这些发现却成为大多数音乐工作者和听众触不可及的文献资料,在当前音乐各方面迅速创新和发展中,应当积极利用所发现的成果,为儒家礼乐的复兴寻找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近年来,在复兴古乐方面已展开了一些实践,比如《诗经》当中的《国风·魏风·十亩之间》就曾被谱成现代歌曲,由吴碧霞演唱,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儒家礼乐的新面貌,也让更多工作者投入到其发展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总体来看,这方面的创作实践活动还十分有限。因此,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应将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成果大方地拿出来,让工作者充分加以利用,将其转化为当下音乐创作的基点。借鉴黄祥鹏等各位先生在清商乐等被隋文帝赞为“华夏正声”的汉魏六朝乐的音阶、调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再综合现代的旋法和转调手法来创作更趋近于古代雅乐风貌的仿古音乐。而复兴儒家礼乐,则显然就是这样一个合适的契机。所以,在此提议,要通过积极吸收学界研究成果来加速复兴儒家礼乐传统的步伐。

    三、借助新媒体传播加速礼乐推广

    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复兴儒家礼乐的目标受众势必应首先锁定在小众人群身上,与此同时更加需要注意推广的方式。事实上,只有推进展开多渠道的音乐传播,才能确保在茫茫人海中吸引到足够小众人群观众对于复兴儒家礼乐作品成果的注意力,才能培养起真正的小众人群受众,才有可能在未来将小众受众扩充为大众受众。因此,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广播平台、直播平台、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平台等各种渠道来推广儒家礼乐的创新型作品。这也需要这方面的研究者和探索者首先用自己免费传播的作品去培养受众,然后凭借受众资源去尝试同新媒体网站协商申请付费下载等业务,循序建构盈利模式。有了经济上的支撑,就会有更多爱好礼乐的人去探索利用复兴儒家礼乐来推动社会道德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行方法。

    除此之外,还应从青少年音乐教育入手,普及推广儒家礼乐。比如,可以制作一些与儒学相关的小视频并把复兴儒家礼乐的创新曲目作为背景音乐融入到视频当中,可以发布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新媒体中做针对性推广,促使更多的人看到听到关于儒家的相关故事和礼乐。人们在欣赏音乐、观赏节目的同时受到伦理、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陶冶和教益。这样,就有望进一步将儒家礼乐和儒家理论观点、儒家历史故事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来予以共同推广,帮助青少年感悟并认知儒家礼乐的内涵,从而树立起对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达到寓教于乐,推广传播之目的。所以,将青少年思政或音乐教育作为试点,把儒家礼乐和儒家理论、故事结合起来进行推广,也将是普及、传播儒家礼乐实验性工作成果的重要方式。

    四、增强文化自信,共享礼乐文明

    随着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中国以强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面前,中华传统儒家礼乐文化也成為世界人民热爱的项目,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也使得中国文化软实力也有了显著提升。儒家以“求道既求真”“自强不息”等优秀中华精神为终极目标,灌溉了中华儿女的心田;儒家追求“求善与求美”、讲道德重教化的精神,培养了中华儿女对于“美”的追求;儒家以“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与地”的正人君子观念,对中国礼仪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儒家礼乐文明的根基地位,国外的研究者也对儒家礼乐有所思考。BarryD.Steben、JamesGarriso等认为,音乐可以引起情感和精神上的冲突,也可以使人们更加遵守社会规范,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音乐在儒家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他们认为,为了实现人类的社会化,音乐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ParkSoJeong认为庄子对儒家礼乐持批判态度,他认为乐与礼相结合不是音乐的本质属性,而是音乐属性的扭曲,这也影响着人们对真正音乐的追求。他认为,人们不仅应该享受和聆听自由音乐,并且应该受到启发和熏陶。PeterYih-JiunWong着重探讨礼、乐与仁的关系,强调在儒家思想中,音乐不仅能体现礼乐的特点,而且具有仁爱的特点。这三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

    就现今社会各界对儒家礼乐的态度综合来看,儒家礼乐的复兴与推广绝非难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现今,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文化的进步为世界上做出了榜样,儒家礼乐也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文化新方案”。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学习《诗》开始,把礼乐作为立身的根基,掌握音乐使所学得以完成。这也更加清晰地体现了儒家礼乐在中华浩瀚文明海洋之中的重要地位。中华儿女要加强文化自信,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入世界文明当中,共享礼乐文明。

    结语

    儒家礼乐文明是人类发展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发展史上进步的里程碑。从古至今,儒家礼乐一直发挥着其教化作用,规范着人们的举止言行。礼乐使人们的道德观念逐渐建立起了“礼”的意识。复兴儒家礼乐,让人们沐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促使其践行儒家礼乐的观念,规范自我。在当今社会中,探索儒家礼乐复兴,需要寻找合适的途径和方法。选择利用音乐的传播手段复兴儒家礼乐文化,让礼乐文明之花开遍世界每一个角落。通过探索丰富的古代音乐研究和儒家礼乐研究的理论体系,推进儒家礼乐在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复兴实践,使古代音乐研究成果更好地发挥价值。与此同时,希望给当前的社会发展提供新鲜氧气,从而达成弘扬仁爱精神,推动实现新时代和谐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

    注释:

    [1]邢丽芳.儒家教化及其有效性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D].南开大学,2014:67—70.

    [2]吴大顺.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D].扬州大学,2005:1—5.

    (责任编辑:张洪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