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儒家乐教思想对当代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 |
范文 | 高梓皓 [摘要] 儒家乐教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并对今天的高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对此应对儒家乐教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和解读,将其应用于当代高校音乐教育中,在获得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也使儒家乐教思想得到继承和弘扬。 [关键词]儒家乐教思想;高校音乐教育;启示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5-0029-02 一、儒家乐教思想概述 儒家乐教思想是我国独有的音乐教育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产生可以追溯至夏、商、周时期。夏朝时期,祭祀礼乐逐渐成为享乐音乐。商朝时期,则出现了音乐教育的萌芽,特别是当时的乐器制作工艺,已经到达了较高的水准。周朝时期,礼乐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形成了伦理化、宗教化的特点。经过这三个朝代的发展,使行为规范教育和审美情感教育、道德伦理教育和乐舞艺术教育成为一个共同体。西周至春秋时期,基于礼崩乐坏的现实,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复周礼”和“诗、书、礼、乐、射、数”的教学思想和内容,并确立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学目标。意思是说对于一个人的教育,应该从诗歌开始,并逐渐引导他们懂得礼教、有着良好的修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但是如果想更加成熟和完善,则必须学习音乐,只有通过音乐教育,才能知书达理,有着健全的人格。对此孔子开办私学,将礼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有教无类”等一系列教育思想,儒家乐教思想初步形成。此后,儒家思想的又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则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主张,提出了“与民同乐”“人性本善”的音乐美学思想。而另一位乐教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则强调视觉、听觉、语言等在音乐教育中重要的作用。至此,儒家乐教思想已经成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体系,不仅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珍,更对今天的高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二、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指不管怎样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而不能因为阶层、贫富、年纪等将一些人排除在外。这一思想的提出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是具有时代超越性的,其将教育对象从贵族下移至平民,扩大了教育的基础,对整个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联想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这是一项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开展的音乐教育活动,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孔子便提出了“有教无类”,在新世纪的今天,则有着更充分的条件去继承和践行这一正确的思想,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让所有大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实现个人的完善与提升。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下一步,则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首先是继续增强认识。学校和教师,要发自内心地认可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学习、成长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其在提升大学生审美和创新能力、群体合作意识、思想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此基础上,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硬件和软件建设,并成立专门的公共音乐教育机构,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增加公共音乐教师的数量,增强公共音乐教育教师的素质、能力和责任心,以确保各类教学和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有教无类”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启示在于,公共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和润泽,得到相应的完善和提高,而并非培养音乐家。所以普及性应该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首要遵循的原则。同时,又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年纪心理、兴趣爱好等都是不同的,还需要在普及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关照每一个学生的意愿和感受,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唯有此,才能使公共音乐教育的价值得到最本质的体现和发挥,“有教无类”的思想才能在当代得到更加充分的继承和传扬。 三、仁爱 在儒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中,“仁”是一个高频词汇,先后有五十九章提到了“仁”字,“仁”是一种诸德圆融的最高境界,由此也引发了对高校音乐教育目标的审视和思考。受到历史等原因的影响,知识和技能一直都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虽然近年来,音乐教育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作用被普遍认可,但是工具性、功利化倾向仍然是存在的,这既是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规律相悖的,也不利于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所以需要得到及时纠正。首先,“仁爱”的思想启示着我们要认识到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发现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音乐教育在美育中是不可替代的。“与道德教育相比,其可以通过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方式,悄然作用于学习者的内心,达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良好效果。”[1]其间没有枯燥的说教、严格的要求,只是在音乐鉴赏、表演、创作等活动中自然地完成。如同春风化雨一般,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快中,树立起真、善、美的追求,实现美育的最高目标。其次,“仁爱”的思想启示我们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一个过程和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如果以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的,则是对音乐教育价值的遮蔽。所以要真正认识到音乐教育在思想素质、身心健康、综合能力等方面的作用,通过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悄然接受正确的意识观念、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以健全的人格和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知行合一 《论语·子路》有云:“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说,一个人纵然是满腹经纶,却难以在实践中有效地运用,这种学习的意义何在呢?由此获得的启示也是十分深刻的。长期以来,艺术实践环节一直是高校音乐教育的短板,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却难以在实践中有效运用,缺少实践的意识、机会和能力,失去了音乐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要下大力气完善艺术实践环节,让实践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始终。首先,要真正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性是音乐艺术的基本属性,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目的也是为了实践。所以不能将教学局限在课堂上,而是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今后学生毕业走出校园后,仍然可以通过自己合适的方式继续与音乐亲密接触。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往,以课堂为主阵地的音乐教育,学生们难有实践的机会。今后,则要将各类活动贯穿于教学中,与课堂教学并行发展。如各类文艺演出、社会公益活动、校园擂台赛等,鼓励全部学生参加,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而是这个参与的过程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和个人成长是大有裨益的。最后,学校要完善实践场地和设施建设。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于一系列软硬件设施,对此学校应制订专项计划,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各类场地和设施的完善,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LL] 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禮,成于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通过对诗歌、礼教和音乐的学习才能一步步走向独立和完善。由此也会引发了对当代音乐教育内容的思考。回顾古今中外的音乐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音乐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文学、美术、戏剧等各类学科、文化交融和并行发展的。以西方的浪漫主义音乐为例,就是受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影响。但是反观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却没有体现出这种综合性特点。所以要从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扩展入手,树立起音乐与其他学科合作、互补、协调的教学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个有效的渠道便是实施学科综合教学,这也是基础音乐教育中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以歌剧为例,其被誉为音乐艺术中的最高形式,但是其本身就是一种集文学、戏剧、舞蹈、音乐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所以对歌剧的学习和体验,就不能局限于音乐本身。加之一些歌剧作品本身就是根据戏剧和文学作品改编而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这种关系和渊源,并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创造。比如中文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创造出集诗歌、音乐、舞蹈于一身的全新艺术形式,在背景音乐下朗诵诗歌,并配以相应的舞蹈动作,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美感体验。此外,还有多种专业、学科,都可以与音乐教育有机融合,这个融合和创造的过程,也正是学生们开阔文化视野、锻炼合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过程。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校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多种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方法等,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这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更应该眼光内收,将目光投向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教育思想,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教学中。儒家乐教思想正是其中的代表,对当代高校音乐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特别是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研究和应用儒家乐教思想,使其在当代得到继承和传扬,更是当代人的文化责任和使命所在。”[2]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儒家乐教思想和高校音乐教育,都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持续发展。 注释: [1] 熊潇滢.儒家音乐思想在高校音乐鉴赏课中的价值探析[J].北方音乐,2017(02):40. [2]任谦.儒家思想对其后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5(07):38. (责任编辑:张洪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