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用音乐演绎经典
范文

    李媛

    [摘 要]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不仅是有关社会、有关人生的宝典,更是一部富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这部作品曾分别于1987年与2010年度被王扶林导演、李少红导演拍摄为电视剧,其中的音乐部分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本文以两部《红楼梦》电视剧作品主题曲、主要人物配曲为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艺术表现方式和美学价值,为我国电视剧音乐的创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电视剧;《红楼梦》;经典曲目;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6-0099-02

    一、经典曲目对比

    本节选取电视剧作品中的经典曲目《葬花吟》,分析其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以及通过曲目开展的情感传递。

    (一)旧版剧作《葬花吟》

    旧版剧作中,《葬花吟》出现在第十二集中。黛玉担心宝玉而前去探望,被丫头拒之门外,错疑宝玉,第二日恰逢践花之期,以落花自喻感花伤己,用葬花来纾解哀愁,哭泣并吟诵《葬花吟》。

    《葬花吟》以高潮化的民族管弦乐合奏为开端,气势宏伟,结合满树满地的鲜花、落花营造出动人心魄的凄艳哀美场景,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传递人物心中的悲切。此后,采用二胡过渡,使背景音乐减缓、削弱,为黛玉的出场进行铺垫。[1]

    歌词第一句采用了女声齐唱的方式进行演绎,一方面与前面的合奏相呼应,另一方面也迎合了柳絮漫天、落花满地的残春景色,用带有凄美、悲凉情感特色的二胡、琵琶作为主要伴奏乐器,通过更为浓重、有力的方式传递了黛玉此时内心的情感。第二句以女声独唱的方式进行演绎,采用切分的节奏类型配合黛玉缓步出场的画面,使哀切的氛围更有感染力。整体来看,旧版剧作中《葬花吟》为由变奏衍生发展开来的多结构乐曲,由并列和三部结构共同组成,有着细腻、哀切、凄美的艺术特点,较多借鉴了昆曲的唱腔,优雅温婉而又不失生动震撼,形象地描述了大家闺秀对自身遭遇的泣诉,表达了黛玉求不得自由、幸福时不甘低头的孤傲。

    (二)新版剧作《葬花词》

    在新版剧作中,原有纯音乐、演唱式的表达方式被完全推翻,采用吟、唱、诵、咏灵活变换的形式,并借鉴了戏曲、西洋唱法以及吟唱等多种演唱方式进行演绎。以“三月香巢已垒成……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两句开头,女生低吟配以漫天落花的画面,营造出凄美动人的情境。继而采用了突变的表现方式,由女声低吟转为歌剧中常使用的女高音咏叹调,并配以“天尽头……一抔净土演风流”的女声诗句吟诵。尽管伴奏、背景音过高导致诗句吟诵声并不明显,但也不能否认,这种特别的音乐处理方式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后从女声低唱“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句过渡到低吟“花魂鸟魂总难留……随花飞到天尽头”两句,再到诵读“侬今葬花人笑痴……花落人亡两不知”配女高音伴音,最后以“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一句女声慢速低吟为结尾。

    整体来看,新版剧作中《葬花词》为两段式曲式带尾声,较多应用了半音阶,在以传统的民族音乐旋律特点、表现形式为基调的同时,更突破性地应用了歌剧咏叹调的伴奏形式,演绎方式复杂灵活、出人意料。较之旧版剧作中的《葬花吟》,在传递了悲凉、凄婉情绪的同时更表现出一种空灵、寂寥的艺术特征,符合黛玉灵河岸边绛珠仙草的身份特点,而结曲做结尾处的锣与钟声的特别应用则更像是对被迫回归残酷现世的提醒[2]。

    二、音樂演绎及特色对比

    通过对比两部剧作中的代表性曲目不难发现,其在情感传递上各具特色,同时也可以看出,在各方面因素影响下,两部剧作的音乐无论是在演绎方式上还是艺术特色上都各有不同。笔者将站在剧作整体角度从其各自的音乐特色、歌曲演唱以及美学特征三方面进行对比探讨。

    (一)音乐特色对比

    两个不同版本的剧作中,昆曲都在其音乐演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昆曲作为我国最古老剧种之一有着典雅、婉转、细腻的艺术特点,昆曲作品普遍追求意境上的曼妙和空灵脱俗,与《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在艺术表达和情感传递上有着较高的契合度。旧版剧作中的音乐及曲目普遍借鉴了昆曲的表现形式,对比来看,新版剧作音乐中,尽管昆曲的表现形式仍旧占据主要地位,但比重偏小,加入了歌剧高音、咏诵、吟唱等多种手法,总体而言更为新颖、灵活多变。

    在歌词选取制作上,两部剧作都直接引用了文学著作中的原文,旧版电视剧作品倾向于根据剧情发展引入相关内容,而新版电视剧作品则着重选取了十二钗判词,范围相对较小且针对性更强。

    在编曲配乐上,旧版剧作较多应用了民族乐器并配以传统化的音乐编配方式,整体上看古典韵味浓厚,使剧情的情绪感染力更强。尤其须注意的是,旧版剧作的音乐节奏舒缓悠长,其旋律无时无刻不在呈现出凄婉的情感特色,即便在表现欢快情感时也同样如此,与原著所表现出的情感基调十分契合。新版剧作在大量应用了昆曲艺术元素的同时,添加了氛围电子音乐的内容。氛围电子音乐所表现出的声乐有着较为明显的立体化和空间性特点,能够创造出神秘脱俗、空旷幽远的气氛。新版剧作中添加了这一方面的音乐内容,同昆曲哀婉、含蓄、忧伤的艺术特质交相辉映[3]。对比来看,新版剧作中的音乐制作并关注有关词风、曲风的问题,多种元素的灵活运用使其从整体上看有着解构不稳定的不足,同时与旧版剧作的音乐相比,新版剧作音乐方面着重表现了虚幻、缥缈、空灵的色彩,艺术时代性更加凸显[3]。

    在音乐传播程度和影响力上,旧版剧作音乐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被观众熟知、传唱至今,而新版剧作音乐创新色彩极为浓厚,但表现方式抽象不易为观众理解记忆,因此在传播程度和影响力上都不如旧版剧作。

    (二)歌曲演唱对比

    两个不同版本剧作的音乐在演唱方式上有着极大的不同。旧版剧作演唱方式偏于单一,以独唱为主,同时也包括一些合唱,采用了传统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音调悠扬温婉、音色优美清新,听众能够从中体会到民族声乐的艺术特色;新版剧作的演唱方式更加多样灵活,独唱、合唱及男女对唱均有涉及,兼用了戏曲、通俗、西洋歌剧等唱法,并融入了吟、诵、咏等诸多元素,有着极强的创新性和时代特色,观众能够从中领悟到音乐创作的多种可行性,然而音乐元素运用过多,杂糅的表现方式也难免带给观众以凌乱无序的感觉。

    三、音乐美学特征对比

    (一)旧版剧作音乐美学特征

    旧版剧作中,音乐创作者紧紧抓住原著的思想精髓并对剧作人物进行深入理解和详细剖析,最终创作出的一系列音乐作品有着极强的民族传统音乐特色。旧版剧作的音乐创作主要围绕古韵与凄婉两个核心展开。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高峰,字里行间蕴含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众所周知,因此,创作者紧紧抓住了作品这一特点,在音乐创作中极力重视并体现了典雅、古韵的美学特征,无论是对传统民族调式的曲式结构应用还是使用民族管弦乐器进行旋律演奏,都是对原著美学特征的强调。文学作品原著以“悲”为情感基调,即使在描写最为热烈、欢快的场景、情节时也蕴含着或浓或淡的哀伤情绪。从这一角度出发,音乐创作者同样将悲作为音乐作品的主调,以民族传统调式为基础,同时利用大量羽调式对音乐作品的情绪进行修饰,使剧作中无法用言语、行为等具象化手段表达出的哀、悲、叹等情绪通过旋律传递出来,而表现出悲剧美特征的音乐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视剧创作的不足,使剧作情感更加饱满,带给观众的美学体验也更为丰富。

    (二)新版剧作的美学特征

    新版剧作中音乐作品的创作者们为年青一代,不能否认新版剧作的音乐作品带有较为鲜明的传统音乐特色,但同时也能够发现其不乏创新和时代特色。

    新版剧作中的音乐作品同样以哀怨作为情感基调与故事情节的悲剧性相应和,但同时又显现出幽寂、空灵的艺术色彩。例如,片头音乐加入了给人以幽怨甚至凄厉感觉的韵白,创造性地在旋律配乐中将低音弦乐同幽缈虚幻、似有似无的昆曲唱腔结合到一起来渲染气氛的压抑等。值得注意的是,音乐创作者同时也将不和谐音响元素(打击乐器噪音、无调性音调等)加入到配乐当中,加重紧张的情绪,使音乐作品在呈现出“悲”和“空”两种主要情感特色的同时,也不失跌宕和激烈。[4]

    新版剧作的音乐创作同样对意境创造有着较多的重视,以突破性的创新举措实现了音乐和画面之间带有超越时空色彩的梦幻融合。大量使用音色转接和节奏、力度的变化,使旋律呈现出时尚色彩,同时结合剧作情节内容使观众深入到了时空变幻中切身体验一大家族的兴衰荣辱。

    结 语

    无论是旧版还是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中,音乐作品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时代色彩,各有不同的长处、特点,但二者的共通之处在于都以民族传统音乐作为创作的基础和框架,而两部剧作中音乐作品获得成功也侧面证明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巨大发展空间。在多元文化发展环境下,我国电视剧音乐创作应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站在时代角度关注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作品,借助电视剧传播,促进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注释:

    [1]李宁宁.王立平红楼梦音乐作品的神韵与美学情怀[J].美与时代,2013(22):45—47.

    [2]凌宪初.新版红楼梦音乐的“幽怨”与“梦幻”[J].人民音乐,2016(12):70—72.

    [3]王 莹.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三首声乐作品探析[J].大眾文艺,2014(09):17—18.

    [4]曲 楠.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音乐的风格定位与创制思路[J].红楼梦学刊,2014(03):54—55.

    (责任编辑:刘露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