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抒情流行歌曲演唱中的“3+X”情绪结构模式初探 |
范文 | 杨嵩 [摘 要]抒情性流行歌曲具有“3+X”的一般性情绪结构特征,在流行音乐艺术表演实践活动中,流行歌者不仅要重视基础发声技术技法,还要从音乐的表现要素和内在特征等方面去加以分析研究,综合地实现情绪上的变化与发展,并配合适当的肢体表演,方能更加准确而完美地演绎好流行声乐作品。 [关键词]抒情流行歌曲;“3+X”情绪结构模式;运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7-0001-03 众所周知,情感的表达是促进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歌唱则是情感表达最直接的方式之一[1],它成为了人类传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和有效工具。《礼记 ?倹u 乐记》当中曾经论及:“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2]”“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这些论述很好地阐释了歌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由内而发的表现形式,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可以说明传情达意才是歌唱的最终目的。那么,歌曲演唱当中的情感是怎样传达出来的呢?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歌曲演唱当中的情感表达呢?要怎样才更加符合人类的情感体验规律和需求呢?本文就以几首典型的抒情流行歌曲的经典现场演唱为研究对象,从中寻找探究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一、几首典型的抒情流行歌曲演唱实例分析 我们知道,歌曲艺术作品的风格和形式是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就流行歌曲作品来说,也是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在这里,我们主要选择中国较为主流的流行音乐演唱风格——抒情慢歌的情感表达作为研究对象,以此窥探这类主流流行歌曲演唱当中的一些表现技法及其要领,以期对流行抒情慢歌的演唱形成有效的引导。同时,也使其为流行歌曲演唱教学的技法理论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情感是一个相对较为抽象的概念,它具有深刻性和内隐性,而与之联系最紧密的就是情绪。在心理学上,情绪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关联概念。两者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简单来说,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要通过情绪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充分的情绪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没有一定的情绪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情感。从这个方面来看,歌曲的演唱要传达出令人动容的情感,首先就必须要有相应必备的情绪体验作为基础支撑。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引起,又常随着人、事物的改变和情境的变化而随之发生转变。因此,歌曲演唱当中情绪的发展变化进程自然就成为了我们目前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一)歌曲演唱实例一:《再也没有》 歌曲《再也没有》原本是一首Ryan.B创作的R&B风格的优秀流行歌曲作品,该作品情感真挚动人,一经推出便受到大众的喜爱,也曾被众多优秀歌手不断翻唱,成为了一首优秀而经典的华语流行抒情慢歌代表作品。歌曲描述了情侣之间面对已逝的爱情依依不舍但又不得不死心、忍痛放弃的复杂心情。从歌曲的内容上来看,就要求演唱者既要表现出内心深处的一丝不舍,同时又要在情感的纠结和挣扎中决然离去的虐心之痛。在众多的翻唱版本中,笔者最喜爱也认为最符合歌曲作品内容要求的当属歌手耿斯汉在某歌唱竞技电视节目中的演唱版本。他的演唱更加朴实真挚、深情动人,真正唱出了其面对感情的无助、纠结与绝望。下面我们以其现场演唱的音频资料为分析依据,从歌唱的情绪表现上来深入地窥探其演唱版本情感表达的精心设计之妙。 第一个完整段落(从开头至约1分12秒),属歌曲的第一个情绪结构层次,该部分的演唱,不管是主歌还是副歌,均采用了叙述性的语言风格來描写人物的情感历程,并使用极好的情绪控制方法,非常深刻细腻的低吟浅唱、娓娓道来,以此方式来表现主人公面对爱情的不舍,令听众顿生浓烈的怜悯之心。 第二个段落(从约1分12秒至2分54秒),属第二个情绪结构层次,在这个部分的演唱中,歌手的情绪变得更加激动,不再像第一个层次那么的控制和含蓄。咬字吐字更加直接坚定,用声也更加直白和干脆,同时,流行音乐演唱中怒声音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其情绪的感染力,近乎忘我而强烈的情绪像箭一般地释放出来,直击人心,几乎令人窒息。 第三个层次,是歌曲副歌的再一次反复(大约从2分55秒至3分15秒)。这一次的反复不再是整个副歌的完全反复,而是截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再也没有”一句进行变化性反复出现,对其进行强调和渲染。在情绪方面,歌者的情绪像洪水般猛烈地迸发出来,呐喊、咆哮式的歌声中夹杂着丝丝的疲惫之感,深刻地刻画出了主人公面对逝去爱情的无奈与绝望之情,由此,歌曲的情绪也被成功推向了顶点。 从3分16秒至歌曲结尾,歌者选用了副歌的最后一句歌词“因为你心已不在这里”进行反复,渐弱结束,情绪又重新回归了到之前的平静之状,给人一种面对世事沧桑的无助与无奈之感,直至全曲结束。当然,这个部分还不能够单独称其为段落,可暂称其为结束句。 从整首歌曲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加一个尾巴的结构模式(当然,这里仅是按照歌曲演唱情绪的发展来进行的划分,而绝非音乐曲式结构方面的分析,下同)。整首歌曲可谓跌宕起伏、撼动人心,把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刻骨铭心。 (二)歌曲演唱实例二:《给我一个理由忘记》 《给我一个理由忘记》是歌手黄丽玲演唱并收录其专辑《寂寞不痛》公开发行的又一首优秀流行金曲。歌曲描写了本来甜蜜的一对恋人,因世事的沧桑变故而无法再在一起。此时,伤心失落的恋人不断地回忆着曾经的甜蜜,想要放下却又难以忘怀,深陷于深深的爱恋与情感纠缠、伤痛之中的感人情怀。其音乐情绪结构分析如下: 第一个完整段落(从开头至约2分处),属第一个结构层次,该部分歌手主要以讲述的歌唱方式来演唱歌曲。主歌平实无华,副歌平稳连贯,描述了主人公失去爱人后的无奈,并用平稳而控制的情绪状态表现出主人公的不舍和对过去的深深追忆之情。 第二个段落(从约2分处至3分36秒),属第二个结构层次,该部分歌者的演唱中融入了更多的装饰性加花唱法,在主旋律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一些转音和装饰尾音,同时,即使是假声的使用都变得更加结实,情绪上不断递进和升华,得到了更为充分的释放,并在尾句的后面即兴性地加入了情绪的推进过渡乐句,让其情感浓烈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酝酿,为下一层次的宣泄建立了更加深厚的推动基础。 过渡性乐句之后,是歌曲的第三个层次(大约从3分37秒至4分19秒处),该层次是整首歌曲的情绪最高点,非常巧妙的是,这个部分歌手在本段落开头并没有一开始就激情澎湃,反而出人意料地第一句采用力度最弱的混声技巧,先把听众的情绪进行短暂的缓冲和抚慰,接着又再次恢复到真声抓狂式地演唱方式,一举彻底地击溃了听众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堪称情感表达的又一成功典范。 最后,歌者单独加了“我想你”三个字作为结尾。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恰恰把所有听众的心瞬间凝固并融化,用一个最简洁的方式使听众产生了最为久远的情感回忆。可以说,这个结尾是点睛式的,最为简洁而且有效的典型范例。 (三)歌曲演唱实例三:《我们说好的》 《我们说好的》这首歌曲原是由张靓颖演唱的一首催泪情歌,相当优秀的流行佳作。歌曲其实是来自于一段誓言,一对青涩而脆弱的大学校园情侣随着毕业的到来,分别走向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初入社会,两个人虽过得辛苦,但也有不少的甜蜜。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等一系列事情的出现,两人开始出现隔膜。于是,男生对女生产生了厌恶之情,忘记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居然另寻新欢。此时,女主人公发现了一切,痛不欲生,只得独自忍痛离去。应该说,这首歌曲充满了不满,乃至怨恨之情,是对曾经誓言的埋怨、对恋人的埋怨,也是对命运、对上天的埋怨。在此,笔者将认为情感表达得最为透人心脾的一个版本——歌手苏立生在某卫视节目翻唱的版本进行分析如下: 第一个完整段落(从开头至约1分45秒处),属第一个结构层次,该部分歌手主要以回忆、怀念的口吻来讲述曾经的种种经历,歌者运用了一贯轻柔的口气完成了从主歌到副歌的无痕转换,仿佛主人公不忍忘记曾经的美好一般,感人至深,令所有听者心痛不已。 第二个段落(从约1分45秒至3分),属第二个结构层次,歌者的情绪不再那么控制,而是转为较为直接地释放和喷射,配以男人最为珍贵的哭腔音色,直截了当地怒斥对方的不忠,至此,歌曲的情绪由第一层次的心痛成功转变为埋怨,主人公的情感得到了第一次爆发。 接下来,从音乐的3分到3分35秒处,为歌曲情绪发展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为激动人心的段落。该部分歌手采用了更加粗犷、沧桑,甚至撕心裂肺的呐喊式的唱腔,瞬间把所有听众的心带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度激动境地,令人久久不能平静。 最后,歌者很巧妙地采用了两个叹词“哦、哦”长音呐喊结束歌曲,仿佛再一次把听者的心带入万丈深渊一般,令所有人无不为之心碎。 (四)歌曲演唱实例四:《我要我们在一起》 《我要我们在一起》原是由歌手范晓萱演唱的一首温情歌曲,原版本整体的情绪基调较为平和、稳定,充满浪漫色彩。这里要进行分析的是由歌手邓紫棋成功颠覆性改编翻唱的版本,此版本跌宕起伏,令所有听者为之折服。现再将其分析如下: 第一个完整段落(从开头至约2分14秒处),属第一个结构层次,该部分主歌歌词较为密集,歌手采用说话式的发声方式,副歌则采用呢喃式的语气,平静中又带有些俏皮,把女生对爱情的渴望和害羞刻画得异常的生动。 第二个段落(從约2分15秒至4分处),这个部分歌者用声更加真实直接,情绪上变得更加激动,强烈地把女生渴望得到对方爱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真实而浓烈,使人无法拒绝。 第三个段落(约从4分开始到4分39秒处),歌者情绪一再递进,并不断提升,投入了几乎全部的力量和情绪。而且,还采用了灵歌式的 “花腔”技巧丰富了旋律的色彩,把对爱情义无反顾的坚定信念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甚至使人产生血脉贲张之感,着实体现出了其扎实的演唱基本功和情绪的渲染能力,堪称惊艳。 歌曲的最后,歌者还创造性地把尾声一句改成高音旋律,高音、长音、强音干净地收尾结束,再一次把主人公坚定的意志推向了极点。这是一个强力收尾方式的成功范例。 (五)歌曲演唱实例五:《野子》 《野子》是青年创作才女苏运莹的一首惊世奇作。该曲运用自述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年轻人的心路故事,歌曲旋律丝丝入扣、娓娓道来,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不畏艰难困苦、世人的嘲笑和冷眼,不与世俗同流,独自孤傲成长的人物形象。 第一个完整段落(从开头至约1分49秒处),属第一个结构层次,该部分歌手主要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歌唱方式,真假声交替出现,生动的描绘了一个古灵精怪,同时又特立独行的青年形象,情绪上有较好的控制。 第二个段落(从约1分50秒至3分12秒处),这个部分歌者用声更加充满了力量,情绪上也变得更加激动,铿锵有力地歌唱,使声带的张力展现更为彻底,甚至产生了强烈的骄纵感,也正是这样的骄纵感,更加唱出了生命的力量、勇敢者的无畏。 第三个层次(从约3分13秒至4分20秒处),该部分歌者则用更加自我的语气和情绪状态去宣泄内心世界的坚守与“放纵”,音色中还适当融入了一些些的“杂音”——怒声,反而更加唱出了更深刻的意味——灵魂的纯净与洒脱之感。 歌曲的最后(4分25秒开始),歌曲惊喜地再现了第一段的主歌部分内容,歌者此刻的情绪又重新回到原点,归于新的平静,这也正是人们生活中一次次的成长,一次次的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继而又回归于新的平静的真实写照。听完这个作品,仿佛经历了人的一生,实在是堪当经典佳作。 二、“3+X”情绪结构模式的内涵与运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