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理工类院校音乐教育探赜
范文

    沈先陈

    [摘 要]在多元文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立体化的。理工类院校承担着培养工科人才的重任,在强调专业化的前提下,也逐步开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对理工类院校的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的研究,正是目前学界探索的热门话题。分析理工类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未来发展的前景,就显得具有时代的意义,是目下较为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音乐教育;现状;战略抉择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7-0001-0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我们进行一切发展的人才储备前提。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应该使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全面的社会主义人才。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各项事业渐次铺展。基于此,我国的理工类院校在坚持自身发展特色的前提下,开始向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力图培养拥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理工类院校在坚持自身特色前提下,逐步地引入文科类、艺术类专业,着力打造综合化的高校,培养既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又具有文艺素质的人才,为社会输送综合性的人才。部分理工类高校结合地区特色,在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大力发展各类艺术类专业。

    一、理工类院校音乐教育的背景

    社会竞争日益需要更加综合化的人才,对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党和政府近年来提出的“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战略,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策略,指引了未来高校发展的方向。

    (一)社会化信息化的推动

    当今世界竞争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竞争的本质则是人才的竞争。目下,我们面对的是社会化大生产、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才竞争是全球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生产日益综合和立体,不同于以往单一的知识,现在知识的生产都是跨学科、多元化的,这就要求人才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的全面与系统。

    仅仅掌握单一领域的知识可能难以应付未来激烈的竞争,而综合化的人才则是未来人才需求的重点方向。纵观以往在自然科学领域有重大成就的人才,不仅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对于文学、艺术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文学艺术领域的熏陶,则能够助力科学大家在专业领域的研究。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音乐领域的教育。

    (二)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引导

    我们党办教育说到底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综合发展。我们党办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不久,我国高校的各类事业便轰轰烈烈的开展,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指导下,各类艺术类院校相继成立,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艺术素质的人才。

    近些年,我们党开拓创新,契合实际提出“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力图打造世界一流的高校,提高高校的国际影响力。而要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校,就必须及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方针。在党和政府方针政策指引下,理工类院校及时调整教育大纲,将相关的艺术类课程作为通识类课,引入高校,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三)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

    理工类院校相对于综合类院校,优势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在某个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人才,专攻于某个学科,劣势在于培养的学生不够综合。长期的科研压力导致部分理工类院校的学生不善于交际,无法处理身边的社会关系,更有甚者,部分的学生会产生厌世的情绪,不愿意与人交流,将自己与社会隔离。

    从学生家长到社会,都迫切希望理工类院校在坚持自身办学特色的前提下,能够将一些人文类学科注入到学生的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文艺情趣。最终,从理工类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既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又具有文艺情趣,成为一个懂专业知识、懂生活的人。

    二、理工类院校音乐教育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理工类院校在综合化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做了许多契合实际的调整。就我们观察来看,理工类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音乐教育意识较为淡薄、教育的手段单一、教育的覆盖面较窄。

    (一)意识淡薄、认识不足

    思想的先导是行动的前提条件,只有认识到问题存在,我们才会去着手解决问题。理工类院校的音乐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意识淡薄,对于音乐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理工类院校,普遍存在着“唯专业课”论,多数人认为在大学期间只要把自己专业课学好就可以,其他无关紧要的课程,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学习。从更深层次来说,还是就业的引导,因为专业课会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产生帮助,而对于音乐、思政等通识类课程,在理工类院校受得重视不够。

    意识淡薄的另一个体现则是理工类院校校园文化在音乐上的重视不够,氛围不够浓厚。我们观察发现的,音乐文化多以校园社团活动出现,频次较低且相对固定,活动的举办水平有待提高,并没有上升到学校层面。

    (二)手段单一、形式单调

    理工类院校音乐教育多以选修课程、社团活动的形式出现。就选修课程看,这种类型的教育方式较为單调,且长久的没有多大的变化。选修类课程重要的问题就是覆盖面不够,只有选修的同学能够学习相关的音乐课程,而对于没有选修的则被排除在外。此外,课程的选修也会导致考核的流于形式化,没有达到最初课程的教学目的。借助于学生社团开展的音乐活动是目前理工类院校较为常见的教育方式,但也存在长期形式的不变、内容同质化等问题。

    对于目前较为流行的线上教育形式,借助于特定的平台,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音乐教育是理工科院校为了教育的新方向,值得进一步去探究。

    (三)覆盖面窄、兼顾不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