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琵琶协奏曲《丝路飞天》的创作与演奏
范文

    雷沫

    

    

    

    [摘?要]

    《丝路飞天》作为一首近年来较为优秀的琵琶现代作品,笔者在研究中经历了练习、模仿、揣摩、演奏的过程,力求在这一作品的原有意义上加入自己的理解,通过具体实践将其丰富的情感呈现出来。本文研究从该乐曲的创作、演奏等角度出发,旨在能为中国传统乐曲与当代琵琶乐曲的推广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琵琶;赵聪;琵琶协奏曲;《丝路飞天》;演奏

    [中图分类号]J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126-03

    《絲路飞天》是琵琶演奏家赵聪依据敦煌壁画而谱写的一首琵琶协奏曲,此曲既保留了东方民族音乐的韵味,又汲取了西方作曲技法的长处,音乐内容和旋律层次感丰富。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当代琵琶作品的创作也日趋多元化发展,《丝路飞天》无疑是当代琵琶协奏曲中的好作品,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推广作用。在此前对于此曲的研究甚少,本文以创作、演奏的角度出发研究此乐曲,力求为中国传统乐曲与当代琵琶乐曲的推广做出一点贡献。

    一、协奏曲《丝路飞天》的创作背景

    2014年,乐曲作者赵聪受到中央民族乐团的邀约,为大型音乐会“丝绸之路”创作了一首琵琶作品——《丝路飞天》,该曲首演于国家大剧院。

    在丝绸之路中,敦煌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莫高窟壁画是敦煌的代表之一,琵琶曲《丝路飞天》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敦煌反弹琵琶的伎乐天壁画,该乐曲主要描绘了一副敦煌壁画中仙女“飞天”、婆娑舞蹈的场景,通过美妙生动的旋律以及高难度的琵琶技巧,描绘了伎乐天横抱拨弹琵琶、别致耀眼的舞蹈,展现极乐世界的飞天重现的盛唐景象[1]。赵聪老师在敦煌的实际探索中,将现代的琵琶技巧和传统西域音乐的元素联系在一起,乐曲《丝路飞天》展现了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二、协奏曲《丝路飞天》的音乐本体分析

    (一)乐曲体裁研究

    《丝路飞天》是一首极具中国风味的民族器乐协奏曲。琵琶在整首乐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该协奏曲的主奏乐器,其他乐器起着辅助的作用。《丝路飞天》这首协奏曲中除了主奏乐器琵琶之外,乐器的布局内容也是相当的丰富。其中有两个长笛、两个单簧管、两个低音管、四个F调的小号、两个喇叭、三个长号、一个大号、竖琴、弦乐、打击乐以及钢琴。《丝路飞天》在器乐的编排上也做出了一些改变,缺少了拉弦乐器,而在乐队配置中加入了西洋乐器单簧管与小号,以此来代替拉弦乐器的位置,由于这种中西乐器的合并,使得《丝路飞天》呈现出了一种特有的音乐美。

    (二)乐曲风格分析

    《丝路飞天》在保留了中华传统音乐精华的基础上叠加了多种创新的琵琶演奏技法,融入了世界音乐的语汇,其中优美的旋律以及高难炫目的演奏技巧展示了琵琶的独特魅力。其他乐器的加入也使得这首乐曲听起来更加的壮美。该乐曲为我们描绘出壁画上飞天舞蹈家手持琵琶的曼妙舞姿,再现了中国古代大唐盛世的场景[2]。

    (三)主题音乐素材及变形分析

    琵琶协奏曲《丝路飞天》在最开始的第一部分阐述了这首乐曲的音乐主题。它的音乐主题素材来源于敦煌的古谱,由于敦煌古谱中,音乐乐曲中的音很少,如果将这些音拿来演奏,很难达到听众的共鸣,因而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采用了现代人所能接受的音乐形式与敦煌古谱中的乐曲相结合,并加入西方的和声技法,形成了一种梦回唐朝、穿越古代的音乐主题形象。随着音乐的推进,乐曲带领着听众逐渐穿越回了1600年前的敦煌。

    琵琶协奏曲《丝路飞天》中,作者对于主题的音乐素材进行了变形的处理,其中采用了加花、加速,以及加入西方和声技法双音重叠等形式来推动整首乐曲不断向前发展,这让整首乐曲听起来跌宕起伏,尤其在第二部分展开的地方,快速的旋律进行,上下的旋律流动,仿佛敦煌壁画上的仙女向我们走来,对着我们翩翩起舞,给人一种很强烈的画面感,这样的音乐更能够抓住听众的心灵,把听众瞬间带入乐曲的情景之中。

    三、协奏曲《丝路飞天》的演奏分析

    (一)《丝路飞天》各段中的演奏技法分析

    1.引子

    在作品《丝路飞天》中,引子部分为散板,共有18小节,其中右手多用琶音弹奏,引子一开始右手就用慢速的琶音弱弱进入,仿佛用旋律将这一幅盛唐景象娓娓道来。紧接着由慢逐渐急促最后又以慢收尾的一连串琶音连续弹出,在弹奏这一节时,和弦音从低到高、从高到低的交换,右手也随着节奏的快慢不断的上下交替,将听众迅速带入敦煌壁画的氛围里。在琶音弹奏结束后,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反扣住二三四弦,从琵琶的相把位飞速滑至琴尾,乐器发出“嘶嗖”音响,音响效果金属感十足[3],这也是以前琵琶当中从未有过的新指法,赵聪女士将这个指法命名为“飕”。如谱例1:

    第10小节开始一连串的琶音后,出现两个琶音式泛音做押尾,并以在山口外两条弦同时模拨为这一乐句的结束,此技法在琵琶曲《春蚕》中也有所呈现,不同的是在《春蚕》中右手中指在山口之间的那两段琴弦处进行摸拨[4],在此曲是同时模拨,虽指法上有细微不同,但这一系列新技法的出现,表现了琵琶这件乐器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都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引子的第二乐句从11小节开始,连续几个分与单弹和琶音的配合,在四分音符后左手一指按住一弦的“si”,二指按住三弦,配合右手琶音,迅速滑到“do”的位置再回到“si”,精妙绝伦的滑音设计为主题的呈现做了铺垫。在引子的结尾以右手在一二弦的“双抹泛音”结束,引出主题。如谱例2:

    2主题

    主题音乐的62—75小节里节奏由最开始的72加快至96,左手需同时按住两根弦,右手变换为“弹剔双”指法,并在65小节和68小节处加了左手的“滑音”,巧妙地表现了飞天仙女们轻快飞动的形象。在力度的变化上是由弱到强,配合左右手技法,展现出简练优美的伎乐天的舞蹈场景。如谱例3:

    3快板

    乐曲《丝路飞天》的快板部分在80—176小节,快板由右手拍打琵琶面板开始,速度由慢渐快,右手拍打面板的力度也从开始的弱变为强,两小节的拍打面板后,左手以平按的旋律与右手的拍打琵琶面板交替出现,乐曲气氛逐渐变得活泼。如谱例4:

    紧接着右手大指以“挑、勾”四弦为伴奏音,食指和中指用“弹剔双”的技法弹奏旋律,左手平按一二弦,这一系列巧妙的左右手技法结合的设计在这首乐曲的快板中频繁出现,使乐曲更具仙女飞天的神秘风情。

    148小节处乐曲发展已经相当快速,左手已到达琵琶的高音区域,伴随着右手的“扫”和拍打琵琶面板同时进行,不断将乐曲推向顶峰,紧接着150小节左手大幅度的“滑音”快速地将音做两次滑动后滑到相上低音的mi处,整个乐曲情绪愈演愈烈而后在mi的右手做“双弹”,左手夸张的“吟弦”,旋律在此刻戛然而止,让听众在其中回味无穷。如谱例5:

    153小节开始突然转变为慢速的“轮指”,回归平稳,这一连接承接上面的快速段落又引出后面的快速段,整个快板变得丰富有层次感,连接部分的“轮指”与后面明亮激动的快板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凸显这一乐曲的音乐张力。从160小节开始,又恢复快板速度与力度,通过右手技法“马蹄轮”的结合将乐曲推向新一轮的高潮,快速“滚奏”紧接其后,将气氛凝聚到最高点,而177小节再一次出现了左手大幅度的“滑奏”,更是将飞天们在流云处自由地旋转跳跃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琵琶左右手技法的不断变换的超凡技巧,左手快速上行又急速下行,旋律犹如一道神秘的光撒在听众脸上,快速之后在乐曲的185小节处再一次慢慢回归平稳,即将迎来乐曲的变化再现部分。如谱例6:

    4尾声

    乐曲《丝路飞天》的尾声即它的变化再现部,从187小节开始一直到结尾。在再现部的一开始,主题旋律出现,速度由快板变为广板,右手技法以“轮带扫”为主,音乐主题的旋律的音域加宽,整个再现的旋律显得更厚重更气势磅礴。琵琶右手也加入“双轮”技法,使得乐音更加丰富饱满,再现部分重复突出主题旋律,仿佛是回味着飞天们曼妙的舞姿,让听众流连忘返。

    216小节开始,节奏迅速转变为八六拍,速度从再现部一开始的60骤然变为176,右手运用“扫”带快速弹挑,把听众迅速拉回现实。力度与速度的逐渐增强,节奏的不断变换,张力的不断加强,情绪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紧接着琵琶大量的扫弦带滚奏使得这一部分更加刚劲而有气势。

    237小节开始,左手使用“大跳音”,上行利用三指按与一指平按一二弦,快速在品上做五度跳进,下行则反之,指尖强劲又不断变换旋律,右手则全以“扫”将这一部分体现得更急促激烈,速度层层递进,旋律也更加棱角分明,音乐气氛愈来愈紧张,最终将整首乐曲推向最高潮,此时右手运用“轮带扫”技法气势磅礴地再现了主题音乐旋律,整首乐曲在琵琶和伴奏声部的齐奏中辉煌落幕,作曲家赵聪女士充分致敬了这一伟大而璨烂的艺术——丝绸之路。

    (二)关于在《丝路飞天》演奏中的思考

    1二度创作与现代作品的演奏

    笔者通过自身对乐曲的感悟,运用自己在演奏中总结的心得和经验进行二度创作。在对待每一首乐曲时,都要在尊重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情感,这就是对乐曲的二度创作,这可以被看作是每一位演奏者毕生的功课。

    对演奏者而言,需在尊重曲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对作品投入情感,坚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自身的表演风格。在实际的演奏中,笔者认为演奏者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曲目中技巧问题的解决,对作品的完整演奏;第二阶段是模仿作者对乐曲的处理方式,不断揣摩并尽力诠释作者创作乐曲的原意;第三阶段才能达到“忘我”的表演最佳状态,拥有自身对此曲“韵味”的表达,达到曲与人情感上的共鸣,并传递给听众。[5]看似简单的三个步骤,却融入了演奏者对作品整体性把握的心血。演奏者要将技巧与情感巧妙地结合,既要展现曲作者作出该曲的价值,又需将自身的表演魅力达到最高层次,巧妙地融合才能使作品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2当代琵琶作品创作发展的思考

    在21世纪,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文化思潮不断涌现,当代琵琶作品的创作也开创了新时代。纵观当代琵琶作品,笔者发现,乐曲在创作上不仅仅是为了考虑听众的需求,更是力求于将听众带入一个作曲家创作的意境里。有以经典文学作品为题材而作的琵琶协奏曲《祝福》,以严谨的曲式结构和感性的音乐体验创作出的《点》《玉》以及通过李白的《清平调》有感而作的《云想花想》等[6],都可以看出当代琵琶创作的改变。琵琶作品的内容从描写客观事物到主观感受,其中的包容性也越来越强,乐曲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当代琵琶作品在记谱方面也择善而从。传统的琵琶记谱在流传度方面有所局限,而当代琵琶作品在创作中吸取西方记谱法的长处,与简谱的技法相结合,这一创新对琵琶作品在世界上的普及以及推广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笔者认为,琵琶在演奏中,连接作曲家、演奏者和听众的桥梁往往在于作品的旋律、意境、演奏動作和艺术形象。这四个要素和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是当代琵琶创作需考虑的要素,在这基础上也要保留作品的民族精神和风骨,兼容演奏和创作技法的创新,同时要融入音乐的美感[7],这样创造出的作品,才能称得上当代琵琶作品中的优秀作品。

    结?语

    本文所研究的《丝路飞天》就是这样一首作品,在国家“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作曲家赵聪女士透过敦煌壁画伎乐天的一方尘埃,以音乐为载体,带领听众去往遥远的盛唐。在创作方面,取西方创作技法之长,又包含了中国传统西域音乐的韵味,在表现民族性中又体现了乐曲的个性,中华民族文化的风貌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代琵琶乐曲的创作正是需要不断地去创新,而这种创新既不能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尽可能地对整个大环境的审美风向有所把握,展现琵琶乐曲的艺术魅力,将中国的音乐与琵琶这件中国传统乐器传向世界各地。

    注释:

    [1]叶?栋.敦煌壁画中的五弦琵琶及其唐乐[J].音乐艺术,1984(03):24—41.

    [2][3]马静迪.丝路飞天舞翩然——探析琵琶作品《丝路飞天》[D].吉林艺术学院,2019.

    [4]钱?鹏.琵琶曲《春蚕》的技法创新与音乐风格[J].当代音乐,2019(06):119—120.

    [5]吴抱杰.浅谈琵琶演奏中的二度创作[D].中央音乐学院,2011.

    [6]李?贺.从创作、演奏双重视角探究琵琶独奏曲《玉》[D].中央音乐学院,2018.

    [7]同[4].

    (责任编辑:韩莹莹)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