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赣南采茶舞三绝之“扇子花”
范文

    王瑶

    [摘?要]

    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区域,地势广阔,面积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不仅是苏区文化的摇篮,也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作为深深植根于这片辽阔红土地上的地方小戏——赣南采茶,它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和韵律确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林中不可替代的一朵璀璨奇葩。赣南采茶舞以单袖筒、扇子花、矮子步这三绝闻名于世,本文着重对赣南采茶舞的三绝之一——扇子花技艺进行研究,探索扇子花背后的文化成因,以及具备何种鲜明的风格特征,以便更好地运用在作品中,为其注入时代精神。

    [关键词]赣南采茶;扇子花;文化

    [中图分类号]J7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154-03

    赣南采茶戏作为国家非遗项目之一,近年来得到较多的关注和保护,受赣南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复杂地形的影响,当地交通相对落后,整体经济欠发达。但正由此带来了赣南地区人民对许多传统文化的良好保护和传承,而这些都为赣南采茶舞的延续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背景。面对现代化浪潮的今天,从根源出发来挖掘探索和保护赣南采茶舞蹈的和文化成因及艺术特征,推动这门传统艺术与时代发展同步演进、不断创新改良。本文对赣南采茶舞中三绝之一的扇子花来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赣南采茶舞的渊源

    纵观赣南采茶舞的发展,不难发现其与茶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而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要追溯至晋代。从晋代开始,中原地区的人们为了躲避战争袭扰、饥荒困境,纷纷南下,而赣南地区便成为了客家人迁徙的一大门户。赣南地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水滋润。但长期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民不适应该地的气候环境,经常性地出现一些口舌干燥的身体反应。要想解决这些难题,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多饮用茶,茶对于缓解该症状有着最直接的功效。赣南地区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光照良好,对于茶树的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客家先民正是充分利用了该地区优渥的地理条件开始了辛勤的种植活动。在长期的种茶、采茶、摘茶的劳动中,逐渐孕育了舞蹈的元素。

    采茶舞不仅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表达,更应该透过舞蹈去关注其中所传达的人文思维。其起源可追溯到宋朝,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茶歌,伴着歌声持篮而舞,逐渐发展成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采茶歌舞“采茶灯”,并借鉴了道教文化及其他民间舞蹈形式,最终演变成风格独具的赣南采茶戏。

    二、扇子花的文化成因

    熟知赣南采茶舞的皆知,其有三绝: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而扇子作为采茶舞中必不可少的道具,究竟何时成为赣南采茶的表演元素出现,并无史料记载,我们也无从考究,但在民间倒有一说,这个故事发生在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安远县。相传在很久之前,有一民间班子在乡村祠堂演出,在等候出场之际,一学徒在没戏时便到台下与观众朋友闲聊起来,朋友看天气十分炎热便递给学徒一把扇子供其解暑,两人越聊越尽兴,学徒竟忘记了上场的时间,后来听到师傅催场便快步冲向舞台,竟忘记手上还握有朋友给的扇子,学徒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携着扇子开始跳起了采茶戏,并将它和水袖及步子结合了起来,把戏给演完了。演出结束后,学徒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师傅的训斥,但没想到师傅笑眯眯地对他说:“没想到你还算机灵,以后演出就带着扇子吧。”没想到,扇子竟这样偶然地进入到了采茶戏,并逐步成为了赣南采茶舞中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除此之外,關于其来源还有一些其他说法,如在明清之前,为了保证茶叶品质,传统的制茶作坊要使用大蒲扇扇动茶叶来保证茶叶的温度,平时在摘采茶过程中也需要扇子来扇风消暑,扇子也逐渐成为表演的道具存在着。有部分学者认为在以前制茶过程中,人们为了保持茶叶不烫需不停地使用蒲扇给茶叶扇风来保持其味道的浓香,随后采茶艺人们便将蒲扇运用到采茶舞中,但由于蒲扇形状的固定性和难以调控性,智慧的客家先民们便用折扇代替了笨拙的蒲扇,逐步发展成了采茶舞的必不可少的表演技巧之一。这些关于扇花由来的真实程度我们无从考究,但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它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来源,任何一种舞蹈形式亦是如此,扇子花同样是茶事中演化出来的行为艺术。

    三、扇子花的基本特征

    扇子花作为赣南采茶舞的三绝之一,必不可缺。老一辈艺人们经常提到,扇子就好比吃饭的筷子一般必不可少,并且扇子是赣南采茶舞中唯一可供男女行当共同使用的道具,不过一般来讲男演员多用单扇,女演员则单扇双扇皆可使用。扇子花的名称来源于表演的过程中舞动扇子好比花朵般盛开、千姿百态,故先辈艺人们将其称为扇子花,以此窥见其卓约多姿的风格特征。

    (一)独树一帜,风格特异

    古往今来,扇子作为人民生活中重要的工具存在着,同时它也是许多舞蹈中的常见道具,像我国许多民间舞中都广泛地运用了扇子道具,持扇而舞,抒志言情,如云南花灯、海洋秧歌、胶州秧歌、安徽花鼓灯、沧州落子秧歌中都巧妙地运用了扇子道具,形影不离。与风格张扬奔放的胶州秧歌和婉约多姿的云南花灯相异,赣南采茶舞中的扇花运用似乎更加别具一格、风格鲜明。在采茶舞蹈中,扇子并不仅仅是指真实的扇子,它是一种泛指的“扇子”,是从模仿角度来说的“扇子”,是对劳动生活动作和动态形象的艺术化和美化,既可形象地比拟摘茶、炒茶、梳妆、打鞋底、绣花等生活化动作,用作刀、鞭子、茶篮和锄头等生活化用具,又可生动地比拟成龙、虎、鸡、鸭、狗、蛇、猫、鸟、乌龟等动物形象,真是形态万千。

    (二)种类丰富,琳琅满目

    扇花在舞蹈中的运用源自于客家人的茶余活动,其种类也是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其基础动作有甩扇、波浪扇、风车扇、铲扇、腰花扇、翻转扇、吊扇等艺术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舞姿动作:上翻扑蝶扇、心悦风车扇、潇洒风流扇、怒气收折扇、下山前铲扇、望高翻转扇、快步旁磨扇、慢步侧提扇、水中照影扇、炒茶搓手扇、过桥飘飘扇、绣花托簸扇[1]等三十多种。在不同演出情境中,艺人们要善于在各类扇花技巧基础上即兴发挥表演,即所谓情之所至、即兴发挥。采茶舞中的扇子,既可以成为或虚或实的道具,又可在不同的情况中有不同的指代,它可当天当地、当物当人、当情当景,在赣南采茶舞中可以说没有什么是它不可替代的。它在作品中的拟比程度是最高的,艺人们通过对扇花的不同运用来模拟表现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生活化动作及喜、怒、哀、乐等情绪。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更,扇花的形式也在不断地革新中,它在舞蹈中的运用也更加丰富和多样。

    (三)形象鲜明,动人心弦

    赣南采茶舞中的扇花运用区别于其他舞蹈的一大特点就是所描绘出的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老辈艺人们在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提炼升华后所创造出鲜明独特的舞扇动作。究其形态主要分为三种类别:抽象生活化动作、模拟动物形象动作以及情绪化动作。

    抽象生活化动作中有模拟望高、登山、绣花、采茶等劳动生产过程的艺术化动作,如艺人们在表现登高眺望时的翻转扇、表演采摘茶叶时的平端扇及表演登山时遮蔽烈日探路的侧削扇等,无不展现出风格各异的劳动形象。

    模拟动物形象的“饿狼寻食”“公鸡啄米”“乌龟爬沙”“水蛇穿草”[2]等。“饿狼寻食”中将扇子举高至额头上方,手心朝上由内至外地环绕一圈后扣扇,把饿狼捕食的迫切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公鸡啄米”中巧妙地运用扇子两侧边缘的不停摆动模仿鸡啄动作,扇子不停地由上往下翻压;“水蛇穿草”中利用双手合夹模拟水蛇脑袋以“S”型路线游走等。

    在扇花的运用过程中最为常见要数情绪化动作,如心悦风车扇、怒气收折扇、潇洒风流扇、悲哀哭头扇等。采茶舞中的基础动作“龙头凤尾”的舞扇动作就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洋洋自得的欣喜模样;“上下水飘飘”亦展现出人物的神采奕奕、精神饱满。无论是容光焕发、神采飞扬亦或是哀怨悔悟、悲痛欲绝,都能通过不同的运动路线加以表现。

    (四)技艺高超,变化万千

    经过历代老艺人的精心加工编制,总结出了扇子花动作技巧,如“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耘、按、抓靠肚面”的说法,这些老艺人总结出来的朗朗上口的艺诀生动地展现了扇子花动作的基本动律和形态特征。无论老幼年少表演时必然配有扇子,它是作为采茶舞中必不可少的道具。不过一般来讲,男艺人多用单扇,女艺人单扇双扇皆可使用。前面所谈到的扇花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但无论何种扇花,都要求表演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否则无法领略到其内在神韵。

    以此窥见,千姿百态的扇花路线丰富、形态各异,与单袖筒、矮子步相结合,成为了客家文化——赣南采茶舞的瑰宝。

    四、扇子花在赣南采茶舞中的运用

    曾有幸在陈宾茂老先生的课堂上,粗略地接触过几个赣南采茶戏的优秀传统剧目。如《哨妹子》中的一段男子群舞,作品表现的是正值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大街上数民在闹花灯,虽然有钱人纷纷上街赏灯取乐,但米童因家中穷困贫寒无心观赏,便前去妹子家中准备与妹子齐唱阳关小调一并喜度元宵。米童在去往妹子家的路途中手执五彩扇,嘴里轻轻哼着采茶调,一路伴着歌舞前行,以欢跃的步伐跳跃行走着,手中的扇花或高或低地在头顶、胸前和腰边舞动着,舞步进退随意,搭配一系列的开扇合扇的动作技巧,表现出米童前往妹子家中的喜悦之情和迫不及待的热切之意,如果少了扇花在其中的自如转换,相信很难为大家呈现出这样一位鲜活、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

    在赣南采茶舞中,扇子不单单代表着我们生活中的扇子,其模拟形态与许多民俗舞蹈或地方小戏中的用法十分近似或完全相同,除了有避风、遮日、消暑等实用功能外,还有扑蝶、闻花之寓意,它可以模拟任何生活用具、劳动生产工具,是助情助兴之物。如赣南采茶传统剧目《钓拐》中的《刘二寻花》片断,作品以矮桩步为表演核心,运用扇花模拟生活中的各种素材,生动地塑造出刘二大肚便便的肥腻姿态和偷闲躲静的憨睡形象,在该作品中,扇子时而象征刘二的肥硕身躯,时而化作睡觉所用之物,通过诸多写实描绘,把这样一个诙谐幽默的“反丑”角色刻画得淋漓尽致。[BW(S(S,,)]

    同时受到赣南天然地貌的影响,动物种类数量多,客家人习惯与飞禽走兽为伍,他们通过对各类动物的细致观察和模拟来激发创作的灵感,扇花在不少作品中也演变成了模拟动物形象的工具,如乌龟爬沙、龙头凤尾、公鸡啄米等。郭磊、陈宾茂及张文海编创的赣南采茶舞的系统教学组合中的“扇子花训练”,该系列组合便是以传统动作技巧:一指花、二指花、三指花、四指花、五指花为基础,编排选择了扇花与“黄龙缠身”“小狗舔脚”“泥蛇穿草”等模拟动作的结合,塑造出一大批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

    五、扇子花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民间舞蹈善于使用道具,其中不乏使用扇子作为舞蹈道具者,但无论是从训练性还是动作性,赣南采茶舞中的万能道具扇花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情怀,都值得我们去创新和发展。北京舞蹈学院的经典群舞剧目《映山红》便是选取了赣南采茶舞为主要动作元素,进一步发展了传统采茶舞中的矮子步,保留了扇子道具,用长巾取代了单袖筒。该作品融入了許多现代化舞蹈元素,但在作品中不难发现有许多抛甩扇、遮日扇、波浪扇、遮面扇、避风扇等表演形式,按、抓、耘扇动作更是数不胜数,这都体现了传统扇花结合现代浪潮在创作中的合理运用以及适度创新。作为一名舞蹈工作者,在继承和发展赣南采茶舞的基础上,我们也应着眼于现实,努力结合时代的要求,与时代发展同步演进、创新改良。除《映山红》外,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先生编导的《走山》剧目也是采用了扇子花、矮子步、单袖筒赣南采茶舞的三大表演技巧来创作的,该作品以传统民间舞蹈元素为基础,融入了现代编舞手法,处处彰显着赣南民间舞的独特风貌。除此之外,不断尝试勇于突破的剧目还有《那一别》《井岗、井岗》等优秀作品。

    结?论

    饱含着浓郁客家文化的赣南采茶舞虽属地方小戏,但它却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结晶。本文从其三绝之一的扇子花这一方面着手,仅用其作为采茶舞的标志性的特征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其余两绝单袖筒、矮子步都闪烁着独特的地域光辉,都值得深入挖掘和保护。令人欣喜的是,早在1994年,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就聘请了国家非遗传承人陈宾茂先生前往北京向学生传授赣南采茶舞,并在此期间与郭磊共同合作,编创了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赣南采茶舞教材和教学组合,获得了专家的一致认可。赣南采茶也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融入到民间舞课堂中,这无论是对赣南采茶舞中的扇花亦或是其他两种传统表演技巧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面对如此广阔的前景,我们应辩证地继承其精华,不断地将其注入时代精神,固本守源地发扬既是我们的立场也是我们的方向。

    注释:

    [1]陈?频,何?璇.试析(浅谈)赣南客家采茶舞蹈表演技巧“扇子花”[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1):193—194.

    [2]黄文华,陈宾茂.独具特色的“三绝”——谈赣南民间舞中的三大表演技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01):56—58.

    (责任编辑:庄?唯)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