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20世纪日本钢琴热及启示
范文

    王晨

    [摘??要]近年钢琴热在我国逐渐兴起,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本文从文化资本、经济、人口等多个维度分析了20世纪日本钢琴热产生与衰退的原因,用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经济发展与钢琴普及率的关系。并根据日本经验,结合我国社会、人口发展状况,指出我国发达地区或已进入钢琴热的顶点,建议对未来的钢琴产业与个体钢琴学习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关键词]日本;钢琴热;文化资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居民收入逐年提高。钢琴这件西洋乐器,也从象牙塔里走出,进入了千家万户,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钢琴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钢琴在艺术教育市场的热度,远超中国传统乐器和其他种类的西洋乐器,钢琴热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钢琴热并非我国独有,在日本也曾出现。中日两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有诸多相似性,本文试图研究日本钢琴热的过程,分析钢琴热产生和衰退的主要原因,力图对我国钢琴热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日本钢琴热概述

    19世纪80年代,跟随岩仓使团在欧美留学的日本女学生回国,在东京日比谷的鹿鸣馆里演奏钢琴,引起了轰动,揭开了日本近代钢琴艺术的序幕。之后上流社会的女性开始学习钢琴。

    1899年,日本政府发布《高等女学校令》,开始重视女子的中学教育。要求地方政府开设女子中学,目标是培养未来的“贤妻良母”。学校中开设的选修课,不仅包含传统乐器、日式插花、茶道,也包含绘画、钢琴、合唱等当时比较新颖的内容。在二战前夕,女子中学的学生选择兴趣课的比例为,茶道33%,日式插花29%,钢琴25%。钢琴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部分。[1]

    20世纪20年代,城市化开始发展。公务员、银行、企业职员、医生为代表的城市中产阶级兴起,他们开始热衷于让孩子学习钢琴。二战后,占领军司令部(GHQ)制定了新的“六三三”基础教育学制,并发布了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包括声乐与乐器演奏”。[2]日本从战争的衰落中恢复,国民经济进入高速成长期。居民生活水平回升,收入和支出大幅增长,民众对于艺术欣赏和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1954年,雅马哈公司抢占先机,创立了“雅马哈音乐教室”,第一次面向广大社会大众进行音乐普及教育。随后竞争对手KAWAI也成立了“KAWAI音乐教室”。随着学生人数增多和乐器销量增长,音乐教育产业和乐器工业同时繁荣起来。日本的钢琴普及率从1969年的8.7%,上升到2014年的30.9%,成为世界上钢琴普及率最高的国家。[3]

    不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钢琴热开始衰退。日本钢琴产业进入了饱和期,钢琴产量长期呈下降趋势。大众更加理性地看待钢琴教育,钢琴普及率增速趋缓,钢琴产品的形态和音乐教育的内容更加多元化。

    二、日本钢琴热产生的原因

    (一)文化资本原因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文化资本理论,认为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等资本形态并列,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本分为三种类型:[4]

    1.客体化的文化资本,即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和凝结了文化因素的资本。钢琴本体就是客体化的文化资本,拥有昂贵的钢琴可以是一种阶级或身份的象征。

    2.自身化的文化资本,即一个人所掌握的和文化有关的信息、知识、技能。在钢琴上主要体现为演奏技艺、音乐素养,同时有自娱和娱他功用。可以很大程度满足精神需求,是钢琴文化资本中的核心。

    3.制度化的文化資本,即以学历证书、职业资格等社会认证的形式表现出的文化资本。例如钢琴考级证书、比赛获奖证书、音乐学院学位证等。

    艺术从古至今都是上流社会人士热衷的领域,他们希望把自己所掌握的各种形式的文化资本传承给后代,以保持文化资本的领先优势,区分于其他阶层。如前文所述,20世纪20年代,钢琴从日本上流社会扩展到了新兴中产阶级,很多儿童开始有了钢琴梦。然而战争打断了这个进程。战后,很多父母为了圆自己的钢琴梦,对子女的钢琴教育十分热衷,大力投资到钢琴的三种文化资本方面。先购置钢琴,获得客体化的文化资本。然后让孩子接受钢琴教育,获得自身化的文化资本。然后考级、参加钢琴比赛,获取制度化的文化资本。

    

    (二)经济发展

    图1展示出过去70年间,钢琴价格水平、产量、普及率的变化。这里以价格较低,占地空间小,适合普通家庭场景的立式钢琴为例来说明。1948—1956年的钢琴价格取雅马哈钢琴的最低价格,约为195000日元。与此同时,平均家庭月收入从1948年的10129日元大幅上升到1956年的30776日元。因此,立式钢琴的价格收入比迅速下降,从1948年的19.3倍到1956年的6.3倍。之后价格收入比继续下降,1975年为2倍左右,21世纪初为1倍左右。

    1980年之前,钢琴价格收入比下降的斜率较大,之后基本趋于稳定。2000年以后,买一台钢琴只需要大约1个月的收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的增长,催生了庞大的钢琴销售和教育市场,产生了战后几十年的钢琴热。

    (三)钢琴教育资源的大力发展

    1954—1956年,“雅马哈音乐教室”和“KAWAI音乐教室”相继成立,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之前在欧美,钢琴教学主要在家庭内教学,不存在“面向家庭外的初学者的钢琴教育机构”。而之前日本的音乐教室,目的是培养专业演奏家。[6]因此,雅马哈音乐教室等机构,第一次将有阶层文化资本意义的钢琴教育向普通大众开放。此外,电视上的钢琴教育节目,钢琴教材、乐谱、辅导书大量出现,音乐专业教育机构不断增长,钢琴教育资源大力发展。

    三、日本钢琴热衰退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钢琴热的高峰,之后进入衰退期。从图1看出日本钢琴产量在1980年到达顶点,之后迅速下降,下降斜率与之前上升期类似。到2016年,就算包括电子钢琴,总产量仅是1980年的十分之一左右。钢琴普及率在1990年之前快速上升,之后基本停滞,达到饱和状态。分析原因如下:

    (一)钢琴文化资本的贬值

    二战后,随着钢琴价格收入比的长期降低,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都能买得起钢琴,钢琴普及率不断提高。昔日作为上流社会象征的贵族乐器,越来越平民化。也就是获得“客体化的文化资本”的成本越来越低,拥有钢琴的普通家庭越来越多,钢琴对于体现社会阶层和身份的意义越来越弱。导致一部分并非真正热爱钢琴艺术,只是想通过拥有钢琴彰显身份的学习者放弃了钢琴。

    要获得“自身化的文化资本”,即学习演奏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经济成本,经济上往往比购置一台钢琴的成本大很多。然后还要以考级、比赛等形式获取“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在钢琴学习者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学习钢琴的边际收益递减,对钢琴教育的投入变得不那么有“性价比”。

    (二)其他器乐领域的分流

    钢琴属于独奏多声部乐器,钢琴学习虽然对整体音乐素养的提高有显著效果。但也有一些缺点,例如不便携带、合奏的门槛较高、表演机会少。因此很多音乐学习者转向了管、弦、打击、电子等乐器,这些乐器多数可以随身携带,有更低的门槛、更多的机会参与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目前日本的管乐团发展水平较高,每年有各种独奏、合奏比赛,很多潜在的钢琴学生分流到了其他器乐领域。

    (三)少子化

    少子化是存在于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在经济高速成长的发展中国家,社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较高,家庭对育儿质量的要求较低,会产生高生育率现象。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低速增长甚至停滞期,劳动力数量与社会需求会发生结构性不平衡,导致结构性失业问题。此时居民收入、公民素质已提高到一定程度,对于自身生活质量、育儿质量要求提高。此时会产生生育意愿降低,出生率下降,即少子化的现象。

    

    从图2可看出,日本每年新出生人口数在20世纪70年代末达到高峰,之后快速下降,進入少子化阶段。未成年学生是学习钢琴的主要群体。雅马哈音乐教室的学生数从1959年的20000人,增长到1988年的735000人,随后回落。和图1相互印证,显示了钢琴热的衰落。虽然图中音乐教室学生数的拐点滞后于人口出生总数的拐点,但考虑到新出生人口在5—10年后才会开始学习钢琴,所以钢琴热的衰退实际上与少子化进程同步。

    (四)钢琴本身的耐用商品特性

    钢琴本身具有一些特点:1.属于耐用消费品,寿命很长,甚至有100年前生产的钢琴仍在市场中流通;2.商品价格高,催生了二手市场。日本钢琴过剩,有大量的日本二手钢琴流入中国市场;3.重量和质量大,运输和保管比较困难。以上特点都制约了钢琴的流动性,存量市场的置换需求不高,钢琴销售主要依赖增量市场。一旦增量市场开始衰退,钢琴产业会受到很大影响。

    四、对我国钢琴热的启示

    (一)经济发展与钢琴普及率的关系

    从日本经验来看,经济发展对钢琴热的产生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我国的钢琴普及率从1999年的1.2%上升到2011年的2.65%[7],这正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是时间序列层面的情况。

    在时间截面层面,本文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与统计学要求,采用2012年的截面数据进行检验。以中国各省人均GDP数据为自变量x,各省钢琴普及率为因变量y,首先绘制散点图。可以直观看出两个变量之间有着线性相关的关系。例如上海和北京的人均GDP很高,它们的钢琴普及率也是全国最高的前两名,分别为7.58%和5%。

    

    对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F检验的P值小于0.05,回归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变量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即从统计学上证明了人均GDP越高的地区,钢琴普及率越高,经济发展对钢琴普及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二)人口发展与钢琴普及率的关系

    

    从日本经验来看,少子化也是影响钢琴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图4来看,中日两国的出生率长期都处于下降趋势,但中国的绝对值一直高于日本。2016年中国整体出生率为10.48‰,大约相当于日本1988年时10.8‰的水平,也就是日本钢琴热开始衰退的时间。然而当前北京和上海的出生率(8.12‰和7.0‰)已经和日本的出生率(7‰)基本相等。因此现阶段尤其是我国发达地区,人口数量发展并不支持钢琴热的发展。

    在人口发展质量方面,目前中国父母普遍对育儿质量的要求较高,他们也在不自觉地判断钢琴文化资本的实际价值。2021年1月,一位深圳的母亲在逛商场时,看到一位外卖员在公用钢琴上弹奏。此事浇灭了她让孩子接受钢琴教育的热情,她认为学习钢琴似乎并不是高阶层的象征。[8]这个事例说明钢琴文化资本贬值在目前我国的钢琴热中也开始出现了,并有可能发展成为普遍趋势。

    实际上目前中国家庭对孩子钢琴教育的投入,首要目的是追求教育回报,即在应试教育中的相对优势,其次才是培养高雅兴趣与品味。中小学校对学生的标准化考核并未包含钢琴项目,而钢琴学习会占用学生的大量时间精力,可能会对文化课成绩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学生升至某个年龄段,由于课业压力大而放弃钢琴学习成为普遍现象。[9]

    总??结

    20世纪日本产生钢琴热的主要原因有,拥有钢琴文化资本象征着高阶层和社会地位、钢琴价格与收入比降低、钢琴教育资源的大力发展。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钢琴热进入衰退期,主要原因为钢琴文化资本的贬值、其他器乐领域的分流、少子化和钢琴本身的耐用商品特性。

    虽然目前我国整体钢琴普及率远低于日本,但由于少子化趋势和大众对育儿质量的高要求,发达地区或已进入钢琴热的顶点,钢琴热依赖于广大二三线城市与乡村的发展。面对中国目前的钢琴热,我们要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无论对宏观层面的钢琴教育业与钢琴工业,还是对微观层面的个体钢琴学习,都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出有预见性、科学合理的规划。

    注释:

    [1]稻垣恭子.女学校と女学生?教養·たしなみ·モダン文化[M].日本:中公新書,2007:22—27.

    [2]本間千尋.日本におけるピアノ文化の普及:高度経済成長期の大衆化を中心として[R].日本:慶應義塾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2012.

    [3]井上公人.日本におけるピアノ所有の社会的意味の変容に関する分析[R].日本:日本学術振興会,2018.

    [4]Bourdieu?Pierre.Les?trois?états?du?capital?culturel[M].Maison?des?sciences?de?l'homme,1979:3—6.

    [5]高橋一郎.家庭と階級文化:『中流文化』としてのピアノをめぐって[C].柴野昌山.文化伝達の社会学.日本:世界思想社,2001:156.

    [6]川??上.音楽教室のあゆみ[R].日本,1977.

    [7]https://www.wind.com.cn,2021-01-18.

    [8]https://www.sohu.com/a/442810477_543870,2021-01-06/2021-01-14.

    [9]田??豐,杨张韫宇.钢琴无用:上海中产阶层家长的文化资本培养策略[J].中国研究,2019(02):95—112,228—229.

    [收稿日期]2021-1-27

    [作者简介]王??晨(1984—??),男,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责任编辑:张洪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