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贝拉·弗莱克的班卓琴音乐演奏风格研究
范文

    苏思颖

    [摘?要]

    本文通过对贝拉·弗莱克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整理和对贝拉·弗莱克的专辑《向外》《无穷动》《放下你的心》的音乐风格进行分析,针对中国民间音乐创作提出几点建议:1.妥善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2.立足人民汲取营养,不过分追求高难度技术,3.保持开放包容心态,促进不同文化交流。

    [关键词]贝拉·弗莱克;班卓琴音乐;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202-03

    一、贝拉·弗莱克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目前国内并无对贝拉·弗莱克的班卓琴音乐演奏风格或其个人的相关研究,仅有的关于班卓琴的论文《班卓琴的故事》[1]和《班卓之声》[2]以介绍班卓琴的历史、制作过程、演奏风格、演奏家为主,缺乏从音乐专业角度对班卓琴、班卓琴演奏家、班卓琴音乐文化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的研究性文章。

    国外对弗莱克的班卓琴音乐演奏风格的专门研究比国内情况要好,但成果仍较少。通过仅有的几篇论文:《21世纪的跨越:从马克·奥康纳、埃德加·迈耶和贝拉·弗莱克的作品看古典音乐的新视角》[3]《在外面玩:光谱》[4]《放下你的心:贝拉·弗莱克把班卓琴带回非洲》[5]《扔下你的心:来自声学星球的故事第三卷,非洲会议》[6],笔者发现,这些论文虽有对作品的分析、对弗莱克风格特点的总结,但都不够深入,只是在对弗莱克的作品、所在乐队的相关研究中偶尔提及,且主要针对一个专辑,缺乏从宏观角度对弗莱克演奏风格的概括。

    通过对以上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弗莱克的班卓琴音乐演奏风格研究在世界民族音乐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且就世界民族音乐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而言,笔者发现有关班卓琴研究的論文较少,因此笔者将从弗莱克多个不同风格的专辑入手,以期从宏观角度对其班卓琴音乐演奏风格进行分析和总结,在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对于班卓琴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班卓琴与贝拉·弗莱克

    (一)班卓琴简介

    班卓琴是美国的一种弹拨弦乐器,有一个长长的琴颈和圆形的共鸣腔,共鸣腔通常由羊皮或塑料覆盖,张四根弦、五根弦甚至更多,用手指或指套演奏。班卓琴的变体较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五弦班卓琴,其最有特点的便是第五根弦,长度只有其他弦的四分之三。目前班卓琴的演奏方式主要有两种,抓奏风格和指拨风格。所谓抓奏,即右手半握成持锤状,由手腕或手肘发力,食指或中指的指甲面敲击琴弦,而拇指则下拨五弦演奏持续音。指拨风格则类似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总体而言,抓奏风格在体现强烈的节奏感的同时还与和声、旋律形成了完美的融合,而指拨风格则极富颗粒感,也常因拨弦方向不固定使得演奏者可以做出多种变化。

    班卓琴最初由黑人奴隶在种植园伴舞时使用,进入19世纪后,班卓琴主要用于“黑脸巡游秀”活动以达到娱乐白人的目的,或在弦乐队中充当节奏乐器,此外人们不断发起各种活动企图将班卓琴与黑人之间的关系抹掉,使其成为美国本土的民间乐器。20世纪,班卓琴主要用于会客,此时班卓琴成为流行音乐的重要乐器,并开始在爵士乐队中担任节奏乐器。今天的班卓琴作为白人山间民间音乐的代表,与蓝草音乐和旧时光乡村音乐联系密切。班卓琴本身就是一个承载着多种文化的乐器,定位一直是民间乐器,为专业音乐所不能接受,即使是在发展的高峰也未曾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未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在乐队中主要是作为节奏乐器,直到近些年才逐渐作为主导乐器。因此,班卓琴的演奏风格多样,演奏技巧自由多变也是预料之中的结果。[LM]

    (二)贝拉·弗莱克简介

    贝拉·弗莱克(Béla?Fleck,1958—)是当前美国大师级班卓琴演奏家。他不仅有着精湛的演奏技术,并且一直致力于班卓琴的创新。从1978年发行第一张专辑起,他共获得格莱美奖14项,提名33次,涉及乡村音乐、爵士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多个领域。

    弗莱克的继父是大提琴手,所以童年时他经常听继父演奏弦乐四重奏。5岁时弗莱克听到厄尔·斯克拉格斯演奏的《杰德·克拉佩特的歌谣》以及埃里克·魏斯伯格和史蒂夫·曼德尔演奏的《班卓对决》后,便被班卓琴的声音所吸引。15岁时,祖父送给他第一把班卓琴。高中时他就读于纽约音乐与艺术高中,由于该学校重视艺术教育,所以他在学校学习了圆号并参与了唱诗班的合唱。由于班卓琴当时不为学校接受,所以他只能私下找老师学习。他先跟当时著名的词曲作家和民谣音乐家埃里克·达林学习民谣风格的班卓琴演奏,之后又跟马克·霍洛维茨学习凯思风格的班卓琴演奏[7],此种风格主要为蓝草风格的班卓琴家所用,演奏时强调歌曲的旋律,通常不会独立使用,而是为斯克拉格斯风格添彩,最后他又师从现代蓝草音乐之父托尼·特里什卡,特里什卡有着丰富的乐队舞台经验及教学经验。夜晚弗莱克经常会与朋友在自行创建的乐队中进行排练,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贝拉·弗莱克的音乐作品分析

    弗莱克的演奏风格十分独特,融合了蓝草音乐、爵士乐、摇滚乐、古典音乐、世界音乐等风格迥异的音乐,下面笔者将从《向外》《无穷动》《放下你的心》三个专辑分析他的风格。

    (一)融合爵士风格

    《向外》(Outbound)是弗莱克和弗莱克托恩斯乐队于2000年发行的专辑,该专辑共有16个作品,弗莱克参与了其中13个作品的作曲过程,该乐队最初因1988年弗莱克受邀为电视剧表演而成立,随后一直活动至今,主要风格融合了爵士音乐和蓝草音乐,乐队成员完全依靠音乐为生,是专职音乐家,他们的音乐家身份是获致的。此外,在该专辑中还有9位特邀艺术家。

    《乡村舞会》是该专辑中的第二个作品,该作品原是美国作曲家阿隆·?科普兰为1942年首演的芭蕾作品《牧人竞技》所作,以1900年左右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辽阔土地为背景,聚焦生活在此的牛仔及其爱人的生活,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牛仔节、围栏夜曲、农场集会、周六夜晚的华尔兹和乡村舞会。《乡村舞会》的主题源自1937年美国民间小提琴家威廉·汉密尔顿·斯特普录制的美国民歌《波拿马的撤退》,随后再现了牧人竞技主题,该主题运用小附点和小切分节奏型唤起马儿奔跑,之后由弦乐演出主题,铜管与弦乐形成对题,在乐曲即将达到高潮时转而用管乐引入《麦克劳德小姐的里尔舞》,该部分运用大量八分音符,重音在小节的第一拍和第三拍,没有使用附点音符,最后作品以乐队全奏回到牧人竞技主题。与科普兰创作的版本相比,弗莱克和弗莱克托恩斯乐队演奏的《乡村舞会》除了用弦乐器演奏主题并即兴演奏外,还使用萨克斯、六孔笛演奏主题并进行即兴演奏,突出了管乐的地位,大量使用电声乐器和电子乐器,如电班卓琴、音响合成器、德鲁米特(一种手工制作的MIDI调节器,用作打击乐器),未使用钢琴和低音提琴。从节奏看,更加突出了塔布拉鼓和贝斯的力度,整个作品的律动性更强,此外电班卓琴和贝斯有较长的快速独奏,节拍变得更为复杂,体现了融合爵士风格。

    (二)古典融合风格

    《无穷动》(Perpetual?Motion)是弗莱克于2001年发行的专辑,共有20个作品,取材自古典音乐风格。此处的“古典音乐”是取该词较为宽泛的含义,即产生或根植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艺术音乐,因为该专辑改编自D·斯卡拉蒂、巴赫、德彪西、肖邦、柴可夫斯基、帕格尼尼、贝多芬等人的作品,并非仅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专辑名称“无穷动”是借用古典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标题名称,意指一直保持快速音型的作品,此外该名称不仅意指专辑中囊括了帕格尼尼创作的《无穷动》,也预示了音乐的持续流动,以及蓝草音乐中常用的强而有力的节奏[3]。

    在该专辑中,贝拉将帕格尼尼的《无穷动》演奏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按照帕格尼尼的谱子演奏,其中小提琴声部以快速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构成,由班卓琴演奏,而管弦乐队的伴奏以柱式和弦构成,由钢琴演奏。第二个版本在保留帕格尼尼原作中和声与独奏的基础上则更具蓝草音乐的风格,小提琴声部仍由班卓琴演奏,而伴奏则改为吉他演奏,因为蓝草音乐常用曼陀林、民间小提琴、低音提琴等原声弦乐器演奏。第一个版本中旋律完全由班卓琴演奏,钢琴只起到伴奏的作用,而在第二个版本中,旋律并非完全由班卓琴演奏,吉他也演奏了部分旋律,此时班卓琴伴奏,因为在蓝草音乐中,可以有多个乐器轮流演奏旋律并围绕旋律进行即兴演奏,此时其他乐器则伴奏。在节奏方面,该版本对应强拍的伴奏常用单音,而弱拍则常用扫弦伴奏,在听觉效果上比第一个版本更加强调弱拍,也是蓝草音乐的特点。

    (三)非洲音乐风格

    2005年,弗莱克决定去非洲探寻班卓琴的起源,与当地的音乐家进行交流,并将该过程拍成电影《放下你的心》(Throw?Down?Your?Heart),又发行了同名专辑。该专辑邀请了诸多来自非洲不同国家的人民一起演奏,例如乌干达、马达加斯加、马丽、坦桑尼亚、南非、喀麦隆[8],他们之中既有在当地赫赫有名的音乐家,也有非专业音乐家。该专辑共有作品18首,既有这些非洲国家的传统曲目,也有这些音乐家自己或与弗莱克共同创作的作品。

    《图林桑加拉》是该专辑中的第一首作品,为传统曲目,由弗莱克和乌干达纳西森伊女性团体共同表演。该作品的演唱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和腔对于领腔既有严格重复也有对其进行删减后的变化重复,同时伴以拍手声。乐器只使用了班卓琴,班卓琴在其中既有在和腔演唱的同时演奏和腔的旋律,也有在演唱间隙对旋律骨干音的重复,通过扫弦突出演唱的弱拍。纳西森伊位于乌干达的东部,该作品中女性团体的演唱体现了乌干达东北部牧民音乐的特征,较少使用乐器,偶尔在舞蹈中使用由动物的角制成的号以渲染气氛或使用莲花梗制成的笛子自娱。演唱的風格是悠扬的合唱副歌,通过变换独唱者体现该地的民主,演唱时常伴有合唱团缓慢的拍手声,较少使用花腔。弗莱克在该作品中尝试在纳西森伊女性团体的演唱中加入班卓琴,并且利用班卓琴的滚奏为歌声提供和声,可谓是大胆的创新,用滚奏演奏持续低音的同时将旋律插入其中是班卓琴在蓝草音乐中的常用技巧,体现了弗兰克对蓝草音乐和非洲音乐的融合。

    因此,《向外》中的作品除《民间舞会》外,其余全部为弗莱克和弗莱克托恩斯乐队创作,该专辑中部分作品有声乐演唱,邀请大量专业音乐家,并采用叠录技术将客座音乐家的演奏录在乐队原带之上,乐队在爵士乐风格的基础上,使用了大量电声乐器,并融进美国民间音乐、图瓦喉音唱法、塔布拉鼓等世界音乐元素,形成了融合爵士风格。《无穷动》是纯器乐专辑,无声乐演唱,其中作品均源自古典音乐,但均未使用原作的乐器演奏,而是由小提琴、低音提琴、吉他、曼陀林、班卓琴等乐器组成的蓝草音乐风格的乐队演奏,通过对班卓琴演奏技术的创新,弗兰克将班卓琴成功融入了古典音乐,通过两个版本的《无穷动》可以很明显体现出蓝草音乐风格与古典音乐风格的融合。《放下你的心》中的作品以非洲传统曲目或非洲音乐家创作为主,演唱在专辑中占有较大的分量,歌手既有专业音乐家也有普通人民,乐器主要对歌声起衬托作用,乐队编制较前两张专辑较小,所用乐器均为原声乐器,旋律简单,但节奏较为复杂。

    四、对中国民间音乐创作的思考

    (一)妥善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纵观我国民间音乐,很多都面临生存困境,究其原因是未能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实际上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传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对民间音乐传统的传承,对民间音乐的发展就如空中楼阁,无从谈起,而没有对民间音乐的发展,民间音乐也终将因为脱离时代而被历史抛弃。此外,我们必须要承认社会状况和文化状况的变化对音乐的影响,在正视民间音乐变化的必然性的前提下妥善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立足人民汲取营养,不过分追求高难度技术

    近年,弗莱克搬家去了纳什维尔,以便于创作。纳什维尔拥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悠久的音乐历史,流派众多,被称为美国的“乡村音乐之城”。此外该地还曾是嘻哈和流行音乐的故乡,基督教音乐产业在此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许多伟大的爵士乐队都活跃于此。在纳什维尔,弗莱克不仅可以和不同音乐风格的乐手交流,还可以从当地的农民、工人处获得许多鲜活的音乐素材,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他本人虽然有着精湛的演奏技术,但他认为音乐不应一味地追求技术的难度。同理,当代中国民间音乐创作应始终牢记深入人民、深入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而一味追求高难度的技术、脱离人民群众的作品终将被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中。

    (三)保持开放包容心态,促进不同文化交流

    在人们对班卓琴的非洲起源嗤之以鼻时,弗莱克不仅对此欣然接受,并亲自去非洲追寻班卓琴的起源,将班卓琴与非洲本地相似的乐器放在一起研究,认可并强调非洲乐器对美国班卓琴的影响[9]。对于当地的音乐家他都无比尊敬,对于当地的音乐他也是认真聆听,在对音乐进行改编时,他总是会思考如此是否与当地的文化风俗相符。因此,他对音乐的思考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而是同时将其置于相应的文化中。实际上,对弗莱克的演奏风格进行分类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其中所蕴含的风格不仅丰富且差异极大,原因便在于他对不同音乐文化的开放包容心态以及乐于交流的态度。在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同其他文化交流,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向世界输出优秀的文化作品。而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会遇见困难、产生摩擦,此时应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注释:

    [1]黄?柯.班卓琴的故事[J].乐器,2003(09):46—47.

    [2]刘翘楚.班卓之声[J].音乐生活,2015(04):31—32.

    [3]IANNACCONE?L?M.?Crossing?Over?in?the?21st?Century:?New?Perspectives?on?Classical?Music?Through?the?Work?of?Mark?OConnor,?Edgar?Meyer,?and?Béla?Fleck[D].Knoxville:University?of?TennesseeKnoxville,2005:67—93.

    [4]LIGHTFOOT?W.?Playing?Outside:?Spectrum[J].?Appalachian?Journal,1983,10(2):194—198.

    [5]HOESTING?P?J.?Throw?Down?Your?Heart:?Béla?Fleck?Brings?the?Banjo?Back?to?Africa[J].Ethnomusicology,2013,57(02):358—361.

    [6]KRAKAUER?B.?Throw?Down?Your?Heart:?Tales?From?the?Acoustic?Planet?Vol.3,?the?Africa?Sessions[J].African?Music,2009,8(03):176—177.

    [7]同[3].

    [8]同[5].

    [9]同[6].

    (責任编辑:张洪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5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