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向心而雕 弘扬民族文化
范文

    

    

    

    摘 要: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积淀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学生应该对我国的这种传统艺术形式有所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金石之美呢?南京市教育局开展了“篆刻金陵”活动,使篆刻走进南京市中小学地方特色课程,同时在全市180所中小学进行推广。这样的尝试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促进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篆刻;传统艺术;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14?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095-624X(2020)02-0085-02

    引 言

    我校多年来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立德树人、培养本真儿童为育人目标,从2008年起创设了“趣味水墨”特色课程,编辑了《趣味水墨》校本课程教学用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多次承办省、市、区美术展示教研活动,美术组也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研组”;学校建构了“三味树”传统文化体验坊,成立了相关社团,如趣味水墨社团、电子水墨社团、篆刻社团和书法社团,参与的学生也由原来点状兴趣型转向全员普及型。在学习中,教师带领学生品味传统经典文化的韻味,体验学习传统文化的趣味,感悟传统文化积淀的真味。

    一、篆刻工作的研究理念

    篆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篆刻,顾名思义,最初是指用篆书字体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的艺术品。在我们看来,篆刻更像是书法的延伸。我校在篆刻课程编排形式上,让学生从欣赏到实践操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知识得到增长[1]。更重要的是,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幸福,也提高了生活实践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校围绕什么是篆刻、怎样学篆刻、怎教篆刻三个方面,选择了欣赏篆刻史、篆刻入门知识、学习如何篆刻和篆刻名家介绍等作为教学内容。篆刻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传统艺术门类,融合了汉字、书法、绘画、哲学等诸多中华文化艺术元素,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

    二、篆刻工作的精神指向

    在江宁区篆刻工作方案的指导下,我校认真制订了《百家湖小学校篆刻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百家湖小学篆刻社团的教学计划》,积极开展有关篆刻的社团活动,积极响应南京市教育局推行的“课后活动”,社团组织按照校级、年级、班级组建,最后达到“教师人人带社团,教室班班有社团,学生人人有社团”的三级网络构建。社团内容涉及篆书、篆刻欣赏及篆刻操作等传统文化,扩大了学生的选择空间,也为学生的技能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水墨书画社团活动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本上仅局限于书画层面。篆刻是书法的延伸,我校从文化的视角建设体验基地,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发掘和传承文化精髓,提升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品位,从而营造一种传承文化的氛围,主要目标如下。

    1.学生层面

    学生在中国画和书法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基础,因此,我校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篆刻情况的基础上,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物态的篆刻社团,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逐步改变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形成适宜的行为礼仪、生活态度,让学生科学、健康、文明地学习与生活,促进学生成为具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灵、聪明的才干、活泼的个性的本真儿童”。

    2.教师层面

    通过研究,我们编写了《百家湖小学篆刻活动实施方案》《百家湖小学篆刻社团教学计划》,建构了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科教学范式,促进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打造了一支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

    3.学校层面

    学校建设“传统文化体验坊”,校园内的路、楼、厅、墙、石、景点、雕塑等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学校还搭建了关于水墨文化的平台,如学校网站及微信公众号都设置了专门的版块,以便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耳濡目染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篆刻课程的研究历程

    1.摸索、准备阶段(2018年11月—12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兴趣小组、学校社团为载体,通过外聘专业人员,与本校教师一起,自主选择教学资源,组织一部分学生参与训练、学习篆刻。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点状的、松散的和随意性较大的。

    2.活动实施阶段(2019年1月—6月)

    在上一阶段积累的基础上,我校从师资、教学资源、教学时间、参与学生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推进。师资方面,各位美术教师已基本可以独当一面;教学资源方面,我们收集整理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篆刻素材,编印成校本教材;教学时间方面,我们规定从美术课时中每周分出0.5个课时,专门用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方面,参与学生由最初的点状兴趣型转向全员普及型。在这一阶段,我校的这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已初步架构完成。

    3.形成特色、展示推广阶段(2019年7月—11月)

    在这一阶段,通过学校在师资、教材、课时等方面的保证以及一系列考核举措,校本课程的成效及特色逐步显现。就篆刻艺术而言,学校组织了传统文化节篆刻作品展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篆刻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为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同时扩大了学生的选择空间,也为其技能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3]。

    在日常的美术课中,组内每位教师发挥其特长,将篆刻艺术教育渗透到日常的美术课堂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精彩纷呈。

    在紫砂泥制作印章的课堂上,一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体验,学习用粘贴泥条制作浮雕的艺术形式,展现印章独有的凹凸质感(见图1)。

    在篆刻课堂上,学生虽然刚接触篆刻不久,但在老师的带领下,写稿、转稿、刻字有模有样,一丝不苟(见图2)。

    在篆刻社团活动中,教师从认识篆刻、感受篆刻一步步引导学生写篆书、刻橡皮、操刀练。每次社团上课都是以临写篆书开始,先让学生静下心来体会篆书的笔韵,为其接下来的篆刻做好充分的准备。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发掘了篆刻里的智慧,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在四年级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尝试着让学生在吹塑板上进行拓印画的学习,初步感受动手刻画的趣味性,学生在刻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凸版的美,在拓印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留白的美(见图3)。

    结 语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篆刻艺术让学生体会到了传统经典文化的韵味。“刀走凌云志,字形流云姿”,希望通过在中小学开设篆刻课程,使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期望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篆刻这一传统艺术。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陈丽萍.立足课程建设 凝练核心素养 涵养传统美德[J].赤子,2016(10):221

    司成勇.小学课程设计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赵秋菊(1982.11—),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

    注:本文系张屹名师工作室成员“传统文化融合美术教育”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