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动机性访谈对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呼吸锻炼行为以及依从性的影响 |
范文 | 宁锋 【摘要】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呼吸锻炼行为以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98例老年COPD患者,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干预。比较两组呼吸锻炼行为阶段改变、呼吸锻炼依从性、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指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锻炼行为阶段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VC、FEV1、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分别为(2.21±0.52)L、(1.62±0.22)L、(73.30±9.21)%、(358.23±27.12)L/min;对照组分别为(1.78±0.64)L、(1.01±0.29)L、(56.74±10.32)%、(325.17±30.45)L/min;两组FVC、FEV1、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可以激发患者内在的行为改变动机,增强其呼吸锻炼的意愿,提高其呼吸锻炼的依从性,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跨理论模型;动机性访谈;呼吸锻炼;肺功能 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20.16.076 COPD是一种常见的易反复发作的老年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呼吸锻炼作为肺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2]。有研究显示[3],由于医护人員宣教力度不够、COPD患者康复知识的缺乏以及呼吸锻炼依从性不高,导致其呼吸锻炼意识薄弱。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intervlew,MI)是以患者为中心,激发其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以改变其不良行为和解决心理矛盾的人际沟通方法[4]。有研究发现应用动机性访谈能明显缓解老年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5],但关于动机性访谈在老年COPD患者呼吸锻炼的应用效果的相关研究尚少。本研究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老年COPD患者呼吸锻炼的疗效,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本中心门诊诊治的98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每组49例。观察组男32例,女17例;平均年龄(71.26±5.42)岁;平均病程(6.81±1.54)年;病情严重程度:中度35例,重度14例。对照组男31例,女18例;平均年龄(69.74±3.81)岁;平均病程(6.93±1.78)年;病情严重程度:中度37例,重度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纳入标准:①60岁<年龄<85岁;②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6];③意识清晰,沟通能力正常;④患者签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②既往有认知障碍、精神疾病者;③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④合并肺结核、肺癌、白发性气胸。 1.2方法 1.2.1对照组 就诊期间由相应的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呼吸内科常规的健康知识并向患者介绍具体的呼吸锻炼的方法及呼吸锻炼能带来的帮助,6个月后门诊复查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1.2.2观察组 ①主要针对首次接受干预的患者,评估其行为改变阶段。护理人员与患者及时沟通,通过开放性的问题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患者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了解其对呼吸锻炼的真实态度和意愿。②主要针对前意向和意向阶段的患者,重点在于激发患者进行呼吸锻炼。护理人员具体分析每个患者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呼吸锻炼中的阻力,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其意识到呼吸锻炼的重要性,对于患者积极的呼吸锻炼行为要给予肯定,从而增强患者呼吸锻炼的决心。③主要针对有意向、准备采取行动的患者,重点在于制定个体化的锻炼方案,帮助患者保持一个规律的呼吸锻炼模式。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患者选取一个适合的呼吸锻炼方法,首次可由护理人员进行示范操作以帮助患者更好的训练。④重点在于让所有患者持续保持呼吸锻炼避免行动回退。具体方法如下:a.指导患者将锻炼计划放于固定并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放松警惕.b.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居家呼吸锻炼的可行性和依从性,鼓励患者家属一起学习,支持并监督患者进行呼吸锻炼;c.每2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询问患者近期的行为改变情况,对于依从性表现良好的患者要给予鼓励;d.对于存在行为回退的患者,在门诊随访时与患者加强沟通,帮助患者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的引导患者继续坚持。嘱患者6个月后门诊复查,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干预方案。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呼吸锻炼行为改变阶段的评估: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想过要进行呼吸锻炼,根据患者的回答将其呼吸锻炼行为分为5个阶段,即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与维持阶段[7]。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给予面对面的评价。②呼吸锻炼依从性:通过设计的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患者评估呼吸锻炼的依从性,根据患者的表现分为按时做、偶尔做、不做3个等级。③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量FVC、FEV1、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呼吸锻炼行为阶段的改变比较 干预前两组呼吸锻炼行为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锻炼行为阶段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呼吸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FVC、FEV1、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VC、FEV1、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长期坚持适当强度的呼吸锻炼可以增加COPD的有效通气量,对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具有重要的帮助[7],然而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以及医护人员的宣教不足,患者呼吸锻炼的依从性较差,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动机性访谈在高血压、急性肾损伤、糖尿病等方面的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10],表明其可以有效的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变化,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干预是根据患者不同行为改变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健康行为,制定个体化、分阶段的呼吸锻炼计划,充分的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促使其向行动和维持阶段转换。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锻炼行为阶段均较干預前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锻炼意识增强,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呼吸锻炼依从性提高,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①医护人员方面: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增加,使患者形成正确的呼吸锻炼认知;面对面的指导,个体化的运动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进行呼吸锻炼的意识。②患者方面:在动机性访谈的过程中,引导患者白行权衡利弊,增强了患者对于呼吸锻炼的信心。 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FVC、FEV1、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加强呼吸锻炼行为,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这一结果与许文瑶等[11],向邱等[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可以激发患者内在的改变动机,增强其呼吸锻炼的意愿,提高其呼吸锻炼的依从性,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小娥,张彩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及疾病经济负担研究进展.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2017,25(6):472-475. [2]张雪.肺康复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进展.现代医药卫生,2叭9,35(7):1032-1035. [3]杨华,刘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35-39. [4]沈丽,黄巨恩.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16.30(4):1301-303. [5]高艳华.动机性访谈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希望水平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同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83-86. [6]王晓娟,方向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20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解读.中国全科医学,2019. 22(18):2141-2149. [7]陈旭,杨晓芸,刘淑敏.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研究.康复研究,2018. 21(26):3240-3245. [8]张莹.动机性访谈对高龄高血压患者白护能力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9):2921-2923. [9]万伟博.对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动机访谈护理干预的价值探究.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0):71-73. [10]童践平,潘亚红,札晓芳,等.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的影响.循证护理,2017,14(10):86-89. [11]许文瑶,李顺孝.动机性访谈联合跨理论模型在老年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2):4190-4193. [12]向邱,李小攀,崔会锐.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动机性访谈在稳定期COPD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19,34(16):87-90. [收稿日期:2020-03-09] 作者单位:100075 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