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课堂学生行为习惯的有效培养
范文

    俞丽锋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各项能力以及品质的教育培养尤为重要,老师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身心快速发展。本文针对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特点进行分析,探索核心素养下学生行为习惯的有效培养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课堂;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273

    核心素養是新时期国家教育的具体化指导方针,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品格及能力,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加快教育改革和育人模式的转变,同时要注重教育的科学性、时代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做好铺垫。

    一、体育课堂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现代教育更强调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未来的社会也需要符合性的多元人才。传统教育观念里,老师往往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实行科学化的体育教育管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深远性影响,也符合当前我国培养全面性人才的重要目标。统一化、科学化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促进全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好奇心重的年纪,通过适当的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身心成长打好基础。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其他课程学习也具有一定影响。

    二、小学体育课堂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

    (一)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生教育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养成学生主观意愿、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证明很多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钻研和学习,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一定兴趣浓度后才会将锻炼身体作为一种习惯,并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养成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程度

    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具有了一定兴趣,但是也要有相应的精力和时间进行锻炼目前的小学生学业负担重是公认的社会现象。首先在学校教育方面,很多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课后时间,将家庭作业布置得非常充分,几乎占据了学生整个业余时间。其次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家长都将学生本应享受的假期,安排了各类的补习班、兴趣班。正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重的学业负担使得小学生不堪重负,不仅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即便有时间也想争取多休息,不愿意耗费更多的体力[1]。

    (三)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学校的体育课程是小学生正确了解体育知识,进行科学锻炼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科学的运动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意识,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安排缺乏规划性和指导性,没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常常出现走马观花的情况,因此也就没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没有起到良性的积极作用。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课堂学生行为习惯的有效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下的体育课程,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淡化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实际锻炼,加强体育活动中对体育技巧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方式,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可以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打造热烈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充分地融入到教学和游戏中。例如跳绳教学老师不能单纯的以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而是要充分开发符合学生年纪的跳绳游戏,促进学生感受到跳绳的魅力。以单跳、双跳、群跳等多种形式进行评比打分,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参与度,让学生充分的喜欢上体育课程,并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体育教育,而不是被动的学习。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注重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很多家长简单的认为学生的文化课应该放在第一位,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其实这种想法非常片面,同时当前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适当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要安排合理的穿插性教学,让学生在文化课程和体育课程之间不断的调配和完善,促进学生的双向提高和成长[2]。

    (二)适当提高学生的学习难度,促使学生自强不息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任何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调整,都会对学生的发展和走向起到关键性影响,而对于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应该多元化的而非单一性的。当前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爷爷奶奶的宠爱,很多小学生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并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很多小学生的自尊心也非常强,不愿意接受批评教育。鉴于此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锻炼梯度,在初始阶段要注重学生能够完成,不至于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产生厌学情绪,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渐增加难度,为学生创造一定的体育障碍,并对学生使用较多的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斗志,并逐渐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例如在立定跳远环节中,很多学生由于弹跳能力不强或心肺功能不强,因此很难完成教学目标,此时老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有氧锻炼,像慢跑、跳绳、高抬腿等,帮助学生逐渐适应体育强度,减少体脂率,增加弹跳度。有的时候学生会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显得心灰意冷,老师要对学生多加鼓励,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与学生打成一片,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成绩,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体育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强调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丁养征.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锻炼行为习惯方式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22):84.

    [2]龙慧勇,曹美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研究[J].神州,2020(15):99.

    [3]吕曼秋.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堂常规习惯[J].江西教育,2020(12):8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