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
范文 | 覃雪艳 摘要: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构建都离不开数学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培育的黄金阶段。对此,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验证。文章提出了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三点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知识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策略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9-304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定为重要目标。数学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抽象与概括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比较归纳能力。学生只有拥有较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构建和谐互动的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数感培养,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一、基于经验,让学生的思维有根 杜威指出:“一盎司的经验胜于一吨的理论,只是因为在经验中,任何理论才具有充满活力和可以证实的意义。”数学的学习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基于学生已经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规律的探究要以经验为根系、以旧知为土壤,让经验之根更深。 片段一 :唤醒经验,导入新课出示四道计算题。 请学生口答每道题的结果。 追问:运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和一些性质对于分数同样适用,巧用运算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其实,分数运算中的技巧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运算中的巧算。 【思考】通过口答四道简便计算题,我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整数中的运算律和一些性质在分数计算中可以使计算简便,引出分数运算中的巧算,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发学生对分数运算中的技巧的探究兴趣,揭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 二、基于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有干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能够发现看似简单的算式背后隐藏的规律,但是却不能利用规律解决复杂的分数运算,究其原因,是因为解决这类问题时只注重了“巧”的教学,而忽略了“理”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试图在学生的学和思上做文章,在课堂中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学生理解了规律形成的原因,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体会分数运算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和数学规律的探究方法,积累了探索经验,学生的思维顺着枝干发展,生长出了崭新的枝叶。 片段二 :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一)探究规律 出示思考题。学生口算,提问: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互相说一说。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分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为什么分子是 1,分母是相邻自然数的两个分数会有这样的计算规律呢? 学生结合算式解释规律形成的原因,再举例。 明确:因为这两个分数的分母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所以在求差时,它们的公分母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即求差的分母和求乘积的分母相等;再观察它们的分子,由于分子是 1,所以两个分数的分子就是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也就是 1),与积的分子相等。引导学生用简洁的方式表示发现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说出一组得数相等的式子。 (二)应用规律 提问:仔细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特点?利用通分的方法能解决吗? 小组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否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决? 揭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拆成两个分数相减的形式,然后再进行计算的形式,叫作拆分法。 (三)回顾反思 提问:回顾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是怎么研究的? 小结:从简单的算式入手,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隐藏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思考】通过一组有价值的口算,产生研究需求和研究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算式背后所隐藏的规律。引发思考:为什么分子是 1,分母是相邻自然数的两个分数会有这样的计算规律,理解了规律形成的原因。并适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来表示规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接着,利用规律说出一道得数相等的式子,加深学生对数学算式中的规律的理解,体会分数运算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的现象,这是对规律认识和理解的拓展,对学生思维的要求更进一步。再通过讨论交流,自主尝试,并汇报交流,揭示复杂的分数运算可以运用规律利用拆分的办法转化成简单的运算。加数由少变多,由完全直观到部分直观,对学生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回顾与反思,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究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探究提供了方法,积累了经验。 三、基于数学思想,让学生的思维开花 数学思维的训练要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怎样才能既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又能注意在数学思想的渗透时做到自然贴切、不露痕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恰当把握数学思想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的思维“开放出娇艳的花朵”。 片段三 :回顾反思,深化理解 回顧:这是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做过的一道题,我们原来是怎么解决的? 小结:把算式和图形联系起来,也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引发思考:这道分数计算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利用拆分的办法如何解决? 【思考】通过回顾五年级解决过的数学计算题,揭示无论是用拆分的方法还是数形结合的方法,都可以把复杂的算式转化成简单的算式来解决,学了新方法,不忘老方法。我在带领学生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机渗透了等值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教师应抓住理论核心结合数学思维,应当重视数学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发现探索问题、归纳总结经验,以及注重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应兼顾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其彪.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8(36):24-26. [2]王进.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养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9. [3]赵旭兰.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14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